APP下载

不许人瞒过

2010-05-30刘诚龙

唯实 2010年5期
关键词:今人傅山空灵

刘诚龙

不许人瞒过

刘诚龙

鲁迅先生腹笥充盈,学识宏富,其巍峨的精神丰碑建立在什么底座之上呢?如果让我来看,我觉得很简单,要言之就是:不许人瞒过。这好比一摞摞累至天高的会计流水账,都必须建立在咱们前任总理朱镕基那非常简单的题词“不做假账”之上。鲁迅先生在其名著《狂人日记》里,借狂人之口,表达了他一生文学建构与精神追求的目的,就是翻开歪歪斜斜的历史册页,从字缝里去看出字来:“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鲁迅先生“横竖睡不着”,杂文作者们以及我们这些写小说的人都“横竖睡不着”,对历史对现实对我们所寄寓的这个人间具有责任感与使命感的人,都可能有点“睡不着”,总是想“半夜起来”,去翻开历史的真相,去揭橥现实的本原。

但老实说,历史的真相与现实的本原并不那么容易弄清楚。林彪好像曾经说过:不说假话,办不成事。把这句话反推一下对不对呢,是不是说事办成了的,都是靠造假而办成的呢?鲁迅先生在《论睁开眼看》中也说了:“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林彪以统治者夫子自道,鲁迅以旁观者一语中的,都说出了“瞒与骗”的现实。然则“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这其中的“中国人”,所指者,应该不是全称判断,而是特指吧,比如鲁迅先生本人,就应该不包括在内,那些高扬鲁迅旗帜者,承继鲁迅遗风者都应该不属此类。

晚明遗民傅山先生名气可能不怎么响亮,但他一句响亮的口号,我觉得应该在杂文界乃至文学界、思想界要大声唱响:“一双空灵眼睛,不唯不许今人瞒过,并不许古人瞒过。”现实常常月迷津渡,历史常常雾失楼台,不但今人爱瞒过,而且古人也爱瞒过。今古之人既然想瞒,不瞒办不成事,那么他们自然瞒心大,瞒胆也大,瞒的手段就既多又狠,杂文作家没有“一副空灵眼睛”,不去“睁开了眼看”,那就容易被他轻轻瞒过;而且想瞒者常常占据着权力资源,为保护其瞒与骗之专利手段与专利收益,那他是不太轻易让人去戳穿其面目的。一个要瞒,一个不许瞒,要瞒的有枪,常常武装到牙齿;不许瞒的虽然有笔,而笔之外往往只有一副身子,要瞒的与不许瞒的,鸡蛋碰石头,实在处于严重不对称状态,若没得舍身饲虎的肝胆,谁敢担此道义?以此言之,如果不许他人瞒者要向爱瞒者挑战,那么除了“一双空灵眼睛”之外,恐怕还得生出“一腔生猛肝胆”才行。

然则,眼光毕竟是最重要的。明朝思想家李贽说:“有二十分见识,便能成就十分才,盖有此见识,则虽只有五六分才料,便成十分矣。有二十分见识,便能使发得十分胆,盖见识既大,虽只有四五分胆,亦成十分去矣。是才与胆皆因见识而后充者,空有其才而无其胆,则有所怯而不敢,空有其胆而无其才,则不过冥行妄作之人耳。”瞒与骗者都不是傻瓜蛋,他们都自诩为社会精英,干着瞒与骗的事情,一般不会把三百两银子埋在墙角之后,再树立一块此地无银的牌子,他们会把那事情做得相当牢靠,假作真来,比真还真,故而,你若没有二十分见识,你如何勘得破机关?看得穿黑幕?胆,才,识,这三者当中,李贽把识作为统领之首,实在是特有见识的。识有博义,但首先得看破是非。傅山先生说:“看古人行事,有全是底,有全非底,有先是而后非底,有先非而后是底,有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底。”中国史册汗牛充栋,中国史象云遮雾罩,哪些属于“全是”?哪些属于“全非”?哪些属于“先是而后非”?哪些属于“先非而后是”?如何辨别这其中的是是非非,非非是是?这不但需要我们从故纸堆里爬罗剔抉,更需要我们透过那些字缝去看字里。

也许很多人都有识,现在聪明人多啊,有高智,自然就有高识,有异常之识,有拔群之识,然则许多有高智高识者,却是常常莫名其妙地缺乏常识。故做怪论耸人,自然是病因之一种,而病根与病源多半在“心之官”出了问题,爱从个人恩怨立论。傅山先生说:“其中更有执拗君子,恶其人,则其人之是,硬指为非;喜顺成之君子,爱其人,即其人之非,亦私泥为是。”杂文的真正使命是为苍生立命,为公众立言,岂能因为个人恩怨与好恶而是其非,而非其是呢?我以为,书也好,报也好,刊物也好,虚拟的网络也好,都是一种社会公器,有意运用这种公器者,都应该出以公心,着意公道,为公众立言,“但使我之心不受私弊”,才能“光明洞达”,才能“光明正大”。

傅山先生所谓不许人瞒过,他所警策者,是两种人,一是今人,一是古人,而我觉得,还应该加上一种人:自己。今人,古人,都是他人,都爱瞒与骗。自己呢,为他人为自己,也是容易喜欢瞒与骗的。

官场,古称朝廷,现叫机关,这里是不是瞒术与骗术最盛行之地?这个我不敢妄断。但这里帷幔甚是深重,应是事实。我曾与官场小说大家肖仁福先生交流过,写官场小说最是接近杂文,各自所选的文学路径殊途,而所向的文学旨意同归。鄙人笔锋所指,用心在过往朝廷,肖兄是着意现实官场,都是在寻觅真相。先有真相,然后才可言真理。

以此言之,官场小说作家与弄杂文的,也许所干的都是同一件事吧:不许人瞒过。

(作者单位:湖南邵阳市双清区科协)

责任编辑:张功杭

book=94,ebook=187

猜你喜欢

今人傅山空灵
空灵清爽 蓝色仲夏
傅山的“四宁四毋”
艾如:暖如一抹秋阳
艾如:暧如一抹秋阳
朱森林养生漫画
朱森林养生漫画
清·傅山论书句
清·傅山论书句
说“洗”
今人优秀时政诗的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