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旅游产业唱响主旋律彬县冲刺“陕西十强县”

2010-05-24朝源黄荣席博平

西部大开发 2010年5期
关键词:县域旅游发展

◎ 文/记者 朝源 黄荣 席博平

2010年4月19日,阳春时节,由中共彬县县委、彬县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彬县首届大佛旅游节”隆重举办!这是继2009年10月“中国·彬县柿子节”后的又一盛大节会。

彬县地处陕西省咸阳市的西北部,是陕、甘两省交界处,南距省会西安120公里;北离甘肃平凉160公里,东连旬邑、淳化;南依永寿、麟游,西临长武、灵台;北接甘肃正宁,为连接秦陇的咽喉要道,是陕西东捍关中、西控秦陇的渭北重镇。彬县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重要节点,为整个“城镇体系”中的三级城市。福银高速公路、312国道和正在建设的西平铁路穿境而过。

2009年,彬县实现生产总值60.06亿元,财政总收入10.5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84亿元,经济增速连续五年位居咸阳市第一,在2009年度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综合监测评比中,彬县位居陕西省第11位,在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中,被评为2008-2009年度全国县域经济最具成长性百县(市)之一。

彬县是公刘故里、后稷生地、果品之乡、煤化重镇、旅游胜地。早在3500年前,周祖公刘避桀居豳,定居农耕,教民稼穑,开创了我国泾河流域农耕文明的先河,《诗经·豳风》就是产生于这块古老土地上的不朽篇章,豳因之成为风雅策源之地。境内有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馆藏文物1500件(套)。诗人李白、杜甫等文人墨客都在这里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其中,建于唐代的大佛寺现已列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陕西第一大佛,被誉为“关中第一奇观”;唐宋时期的开元寺塔,精湛高超的建筑艺术是彬县的标志性建筑;西庙头森林公园面积近10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95%,被专家誉为黄土高原上的“绿岛”;侍郎湖是陕西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湖周群山环抱,林木葱郁,为垂钓、避暑、休闲、度假之胜地;石龙窝景色以清幽著称,盛夏时节,“瀑布落自崖段,晴雨飞于四壁”,隆冬季节,悬崖峭壁上缀满冰乳,晶莹剔透,为古豳十二景之一。

厚重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人文资源,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为彬县发展旅游产业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特别是2009年以来,彬县县委、县政府抢抓国家扩大内需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两大机遇,并积极融入关中—天水经济区“一轴一环三走廊”和“西安一小时经济圈”,立足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具特色的经济资源,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强农惠农、城镇带动、招商引资”四大战略,发展壮大“能源化工、特色农业、商贸流通、劳务输出、观光旅游”五大产业,切实采取资源开发、内涵挖掘、文化策划、品牌打造、设施配套、宣传促销等措施,多管齐下,多业并举,全力促进县域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先后启动了大佛寺、花果山、公刘墓、侍郎湖、龟蛇山等旅游景点的开发工作,初步形成了“川道唐宋佛教文化旅游线,北翼古彬文化旅游线,南翼生态休闲旅游线”的一线两翼旅游新格局。同时,随着县域经济的日益发展,大佛寺煤矿、下沟煤矿等现代工业循环经济园区旅游景点雏形初现,紫薇山生态公园、豳风苑等城市公园初具规模,全县亦有可利用开发的旅游资源40多处,众多的文物古迹以及自然景观为彬县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彬县首届大佛旅游节”以“千年大佛、毓秀古豳”为主题,以“新闻发布、产品展销、佛教讲座、旅游观摩、文艺晚会”为活动载体,以节会友,以友为媒,搭建发展新平台,唱响发展主旋律,引八方宾朋来彬旅游,迎四海客商来彬创业,积极培育壮大集景点开发、观光休闲、招商引资为一体的“旅游经济”,多元展示彬县“经济发展、环境优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崭新成果,全面推动彬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为冲刺“陕西十强县”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县域旅游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县域经济 绥德“网上货运港”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旅游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县域经济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