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两种引流方法效果观察

2010-05-12黄师菊黄群爱林嘉旋冯丽云田潇飞

护理研究 2010年2期
关键词:皮下皮瓣负压

魏 钰,黄师菊,黄群爱,林嘉旋,冯丽云,田潇飞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目前国内治疗乳腺癌的最常用方法[1,2]。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国外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10%~20%,甚至可高达35%以上[3]。术后充分有效的引流是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我科常规应用单管接一次性负压瓶引流效果并不理想,自2007年3月—2009年3月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48例病人,对其74例用双管接电动负压吸引引流,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3月—2009年3月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48例病人,均为女性。将148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74例,年龄 20岁~69岁,平均 47岁;对照组74例,年龄 17岁~79岁,平均49岁。两组年龄、一般情况、疾病分期、肿物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置管位置 对照组在腋窝放置1条多孔橡胶管。治疗组放置2条多孔橡胶管,1条在腋窝处放置,另1条置胸骨旁、胸壁皮瓣下方。两组均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创面。

1.2.2 引流方式 对照组引流管接电白县康丽医疗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负压引流瓶(容量500 mL,最大负压12 kPa),负压为5 kPa,每日记录引流液的颜色和量。治疗组胸壁和腋窝引流管通过Y形接头共同连接上海医用吸引器厂生产的DY-1A电动负压吸引器(容量 1 000 mL,最大负压20 kPa),调节负压为8 kPa~12 kPa,以保持皮瓣下无积血、橡胶管不吸瘪,引流通畅为合适,每日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和量;当术后3 d~4 d引流液量30 mL~40 mL时将连接胸壁引流管和腋窝引流管的Y形接头与电动负压吸引器分离,同时两管各接1个一次性负压引流瓶,继续引流1 d~3 d,如引流液量10 mL~15 mL分别拔除两条引流管。

1.2.3 观察指标 ①皮下积液:需要再次穿刺抽吸或引流处理,抽出或引流量大于20 mL。②皮瓣坏死:皮肤出现血运障碍,皮层不同程度的坏死,甚至需要植皮来愈合伤口。③置管时间:术后至拔管前的天数。④创面愈合时间。

1.2.4 拔管指证 术后4 d~6 d每日引流液转为淡黄色,量小于10 mL~15 mL,手指按压伤口周围皮肤无空虚感,即可拔除引流管。治疗组全部病例胸壁皮下引流管先于腋窝引流管拔除。

1.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置管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3.1 原因分析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引流不畅,包括术区内正常的渗出液或较大淋巴管损伤漏出的淋巴液不能及时引流;其次是术中创面出血凝固形成血凝块后形成积液;另外,病人自身的因素如老年肥胖者,尤其是并有肝功能异常导致的凝血机制低下、糖尿病、高血压等病人;术后处理不当是造成积液的另一原因,如引流管拔除过早、首次换药后加压包扎不均匀或过松、病人患侧关节过度外展活动等[4]。目前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正确放置负压引流并保持其引流通畅[4]。王福贻等[5,6]研究证实,双管引流较单管引流可明显降低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本次治疗组双管负压引流皮下积液发生率6.8%,皮瓣坏死发生率为2.7%,与单管引流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此结论与上述的研究结果相符。据有关研究结果发现,负压吸引的负压值是术后引流液量的关键因素[7],电动负压吸引器能够提供稳定的、持续的负压吸引,确保了负压的有效性。皮下积液、积血是乳腺癌术后十分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采用持续电动负压吸引能及时吸出创面渗液和气体,从而有效预防皮下积液的发生,同时能保证持续负压状态,使创面与皮瓣贴附紧密,从而为皮瓣供血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降低了皮瓣坏死率。对照组采用一次性负压引流瓶吸引,由于负压瓶的反弹性,其负压值不稳定,当负压消失后需要人工挤压瓶身,使之再产生负压。负压中断容易导致引流不畅,特别在术后早期创面渗血较多时引流管内的积血易形成血凝块,堵塞引流管,影响渗出液的引出,产生皮下积液,使皮瓣浮起,影响皮瓣的微循环,使皮瓣不易成活,皮瓣坏死发生率高[8]。反复挤压瓶身也易致瓶身破裂,对照组有2例发生引流瓶破裂。本研究治疗组采用电动负压吸引,其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发生率以及置管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严梅等[9]研究结果显示,当引流液较多(>50 mL)时负压保持在(12.0±1.5)kPa有较好的引流效果,但随着引流液逐渐减少(≤50 mL),负压太大反而不利于创面愈合,使腋窝皮下积液的发生率增加,因此相应地调整负压值为-5 kPa持续吸引可以缩短置管天数,减少并发症。术后早期创面渗血量大,用电动负压吸引器维持稳定的负压极为重要。但电动负压吸引器也存在缺陷,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电源,机器笨重,携带不便,不利于病人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而一次性负压引流瓶则相对轻便,术后3 d~4 d引流量减少时将电动负压吸引改为一次性负压引流瓶吸引,可以让病人早期下床活动,进行功能锻炼,从而有利于机体整体的康复,进一步促进创面的愈合。

3.2 使用电动负压吸引时的护理要点 ①保持有效的负压吸引,其负压以引流管不被吸瘪,能看见引流管内的液体和气体流动,用双手轻轻按压病人胸壁无积血吸出为适度。负压过高可致引流管腔瘪陷,负压过低不能达到有效引流的目的,易致皮下积血、积液甚至继发感染。②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脱出。③注意观察引流管引出皮肤处是否有漏气,保证引流管的密闭性。④防止引流管发生受压、扭曲、折叠等现象,确保引流通畅。

综上所述,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用双管接电动负压吸引引流法能有效地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置管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减轻了病人痛苦,缩减了医疗费用,节约了医疗资源,值得临床推广。

[1]蒋国梁.现代临床肿瘤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281.

[2]张琼.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病人的康复指导[J].全科护理,2009,7(8A):1990.

[3]Jain PK,Sowdi R,Anderson AD.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investtigating the use of drains and fibrin sealant following surgery for breast cancer[J].Br J Surg,2004,91(1):54-60.

[4]申郑堂,廖妮,郭旭辉,乳腺癌根治术后改良双管负压引流预防皮下积液85例[J].现代肿瘤医学,2006,12(14):1545.

[5]王福贻,王杰书,刘光生,等.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防治[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2):1620-1621.

[6]宋新,周旅,罗勇.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双管负压引流临床应用[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5,14(4):308-309.

[7]Van Heurn LW,Brink PR.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 of high versu slow vaccumdrain age after axillary lymphadenectomy[J].Br J S urg,1995,82:931-932.

[8]李冬英.乳腺癌术后两种负压引流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学,2003,4(5):95.

[9]严梅,周淑美,杜妍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调整负压吸引强度方法探讨[J].现代护理,2007,13(10):28.

猜你喜欢

皮下皮瓣负压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早早孕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探讨
一种手术负压管路脚踏负压控制开关的研制
不同内镜术治疗消化道上皮下肿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皮下结节型结节病1例
足内侧带蒂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超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
颈阔肌肌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蓝普锋RPC系列PLC在高层无负压供水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