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周易筋经锻炼和骨盆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源性急性下腰痛疗效观察

2010-05-12朱毅李凝金宏柱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0年3期
关键词:易筋经记分气功

朱毅 李凝 金宏柱

1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南京 210046) 2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康复学专业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LIDH)是临床常见病。由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下腰痛临床最常见,终生反复发作率通常为50~70%,年发生率为5%[1,2]。急性 LIDH严重地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加重了社会经济负担,己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3]。LIDH常见的非手术治疗有卧床休息、腰椎牵引、推拿、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对减轻因神经根受压引起的疼痛,改善微循环,消除神经根水肿,促进腰部功能恢复有很好的效果[4]。作为一种涵古纳念的绿色疗法,健身气功·易筋经锻炼融科学性与普及性于一性,在运动功能恢复等方面彰显独特优势。笔者以健身气功·易筋经锻炼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腰痛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作以下报道。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4年7月至2008年4月,江苏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门诊收治的确诊为急性LIDH下腰痛患者62例,并经CT或MRI检查证实。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易筋经组与骨盆牵引组,易筋经组32例,男18例,女 14例;平均年龄为53.15±13.62岁;膨出型6例,突出型22例,破裂型4例,游离型0例。骨盆牵引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为 52.83±11.74岁;膨出型4例,突出型24例,破裂型2例,游离型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变类型和病程上经统计学分析均具有可比性。

1.2 选择标准

诊断标准: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下腰痛急性发作在1周内的原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变部位在腰4/5或腰5/骶1者;年龄在18~65岁。

排除标准:(1)特异性腰痛患者,如肿瘤、骨折、腰椎滑脱等;(2)严重的骨质疏松;(3)强烈的脊髓压迫症;(4)突出部位不在腰4/5或腰 5/骶 1者;(5)合并心脑血管、造血、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有出血倾向患者;(6)妊娠或哺乳期妇女;(7)正在参加其它药物临床试验的患者。

1.3 方法

1.3.1 治疗方法

易筋经组患者每日清晨在指导者的带领下集体练习中国国家体育总局2003年颁布的健身气功·新编易筋经。先进行2天基本训练,待动作和呼吸要领掌握准确后进行实验。每天练习2遍,持续锻炼45min。练习过程中依照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动作姿势的高低以调节运动强度和运动量。连续练习2周。骨盆牵引组患者予骨盆牵引治疗,每天牵引1次,每次60分钟左右。连续治疗2周。

1.3.2 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前后采用Roland-Morris(MRMQ)功能障碍调查表[6-8]以及疼痛视觉类比评分法[9]进行评定。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6个月电话随访两组患者腰椎间盘突出源性下腰痛的自觉复发情况(患者因腰椎间盘突出源性下腰痛发作而再次求医视作自觉复发)。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MRMQ功能障碍记分

表1显示,治疗前两组MRMQ功能障碍记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RMQ功能障碍记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易筋经组MRMQ功能障碍记分显著低于骨盆牵引组(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MRMQ功能障碍记分结果

2.2 两组疼痛视觉类比记分

表2显示,治疗前两组疼痛视觉类比记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视觉类比记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两组疼痛视觉类比记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类比记分结果

2.3 两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随访腰椎间盘突出源性下腰痛的自觉复发情况

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易筋经组有1例复发,骨盆牵引组有4例复发;治疗结束后6个月随访,易筋经组有3例复发,骨盆牵引组有7例复发(见表3)。因病例数较少,未作统计分析,但从表3可以看出,易筋经组在治疗结束后3个月及6个月时复发例数均少于骨盆牵引组。

表3 两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随访腰椎间盘突出源性下腰痛的自觉复发情况

3 讨论

易筋经是一种以脊柱运动为主的健身气功[10]。以其功法要求看,在练习过程中,要求做到旋转屈伸,松紧适宜。以腰带动脊柱的旋转屈伸,并带动内脏和四肢的运动,是健身气功·易筋经锻炼动作的突出特点。从运动解剖学角度看,易筋经运动所致的脊柱旋转屈伸、节节拔伸,有利于改善椎体、椎间关节、脊柱韧带及肌肉的受力和排列。

负责维持脊椎稳定的腰部核心肌群肌力、耐力减弱导致下腰痛,其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也密切相关。在维持脊椎稳定的作用中,属于深层核心肌群的腹横肌和多裂肌最重要。腹横肌与多裂肌透过筋膜相连,在人体下背部围成一圈,彼此协同收缩。肚脐内缩(收小腹)动作即是腹横肌收缩,同时它会带动背部的多裂肌协同收缩,将整个下背部紧紧包裹护住,保持脊椎稳定,形成预防人体受伤的重要保护机理。

从易筋经的运动力学角度分析,其运动时肌肉主动等长等张收缩和躯干牵伸能增强躯干的稳定性。在练功过程中,练习者处于体位缓慢的变化中,由起势时的站姿向运动过程中的下蹲、马步过渡,期间有腰部的屈伸、旋转、侧弯。在运动过程中要求患者提肛收小腹。这些动作对腰部核心肌群中的腹横肌、多裂肌有良性的训练刺激作用,使之稳定性、协调性得到提高。同时,易筋经运动时肌肉主动静力收缩和躯干牵伸也有利于缓解下腰痛。

行之有效的适量牵伸对于打破痉挛-疼痛的恶性循环是行之有效的解决方略[11]。下腰痛患者腰部的疼痛能激发出机体腰部肌肉的保护性痉挛,但这种长时间的保护性痉挛会造成腰背部低代谢环境,血液循环效率差,疼痛物质得不到代谢。而牵伸是作为缓解肌肉痉挛的首选治疗方案。易筋经牵伸对象是经筋,其与我们现代医学中的肌肉筋膜及周围神经相对应。在患者练习易筋经的过程中,通过自身体位牵引可达到缓解痉挛的作用。在易筋经的导引动作要领中,牵伸特征较其他导引方法更为突出,对牵伸的程度、时间、顺序也都提出了更为系统的要求,所结合的锻炼方法非常繁多,包括吐纳行气、按摩拍打等。易筋经锻炼的全部内容围绕“筋”展开。

易筋经对疼痛的治疗作用可以分为两方面来认识,其一,易筋经练习使局部痉挛肌肉得到有效牵伸,打破疼痛循环;其二,易筋经锻炼使肌肉特别是固摄丹田的腹横肌及多裂肌有了充分锻炼,强化经筋,从而缓解椎体上的压力,有效减少对椎间盘的负荷,使用肌肉及附属结缔组织增强腰部的稳定性,减小复发概率。

[1]Bogduk N,Twomey LT.Clinical anatomy of the lumbar spine,2nd Ed.Melbourne:Churchill-Livingstone,1991.157-199.

[2]White AA,Punjabi MM.Clinical biomechanics of the spine,2nd Ed.Philadelphia:JB Lippincott,1990.1320-1434.

[3]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1155-1160.

[4]梁美馨,容国安,李文美,等.综合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 MRI观察.中华物理医学杂志,2005,27(11):685-687.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3.

[6]Roland M,Morris R.A study of the natural history of back pain.Part 1:development of a reliable and sensitive measure in low back pain.Spine,1983,8(4):4-6.

[7]Patrick DL,Deyo RA,Atlas SJ,et al.Assessing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sciatica.Spine,1995,20(17):1899-1909.

[8]何高,张建湘,申才良,等.Roland-Monrris功能障碍调查评估下腰痛患者的可靠性.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5,15(4):242-244.

[9]李促廉.临床疼痛治疗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61-268.

[10]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健身气功·易筋经.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245-398.

[11]张吉林.三维力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颈腰痛杂志,1993,14(2):88-91.

猜你喜欢

易筋经记分气功
一起来看看交通违法记分分值有什么变化
公安部公布《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对我国现行记分管理制度进行系统调整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气功(一)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气功(二)
山西:太原对民办中小学实行记分管理 学校违规超计划招生等行为将被记分
易筋经(九)
易筋经(八)
健身气功表演的当代社会价值
基于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
健身气功·易筋经教学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