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哭泣的魅力——对朱军主持风格的思考

2010-04-22

文学与艺术 2010年1期

刘 杨

【摘要】对于全国的广大电视观众来说,朱军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完全可以用家喻户晓来形容,特别是从1995年起,中央电视台的所有大型文艺晚会和演出活动,几乎都由他担纲主持,他以潇洒大方、清新干练、机敏沉稳而越来越受到全国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

【关键词】朱军;《艺术人生》;哭泣;主持的艺术

一、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类情感表达中的哭泣

朱军在《艺术人生》中常常使嘉宾落泪,是感动?是心酸?是怀念?还是是感慨?哭,是人类生理情绪的一种表达或表露,亦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哭一般被定义为由于痛苦或激动而流泪出声。人便是伴随着哭声来到这个世界。哭常常是一种发泄方式,哭后能使人心情畅快。这里要强调的是因为感动或因哀伤的触动而流下的眼泪。

在心理学世界中,在人与人的交流,沟通的产生、形成的过程中,常常就会出现不稳定状态。这主要是因为谈话内容本身引起了内心的共鸣,这些微妙的内容在人的主观心灵中唤起的情感运动,是一种飘忽不定的精神现象。也就是说,内容或者说情感内容本身只是客观现实生活的内化,其组成元素是积蓄在人的大脑中大量的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纵然每一个表象本身具有其特定的形式,但“哭泣”这一特殊情感并不是某一个特定的表象,而是各种情绪的创造性组合,而且是按照一定的情感内容需要的一种特殊的组合 。

哭泣,是一种情感释放,它使人容易敞开心扉,打开话匣子,回忆过去,感叹时光如水等等,也可以说,人类因为有了“哭泣”更懂得珍惜生活和品味人生。

二、朱军如何使人哭泣

我们不能忽视朱军在《艺术人生》中能总能使嘉宾落泪的力量,但是他为什么会如此有影响力,几乎每一个参加《艺术人生》节目的嘉宾都能落泪,仍然值得我们研究。

(一)主题设置

爱——爱情、亲情、友情,与死亡是艺术表现的永恒主题,也是最触动人心的主题表现,当然在谈话节目中也不例外。例如在著名民族歌唱家德德玛那期节目中的主题就表现的极为感人。德德玛 —— 一位此前一直活跃在舞台上德高望重的艺术家,两年前身患脑溢血,至今仍留有后遗症。但在面临厄运的突如其来,她没有沮丧和失落,更没有绝望,而是在爱与亲情感召下,最终重新站了起来,又能重新引吭高歌。

(二)节奏的把握

朱军的主持同时具有很强的音乐节奏感。当他在触及某个话题之前,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铺垫,他会告诉嘉宾,接下来有一些什么话题会使其感到不舒服,也许会很烦人,但还是希望他们能够说出来,因为某某原因等等。也就是说,朱军先在前边把这个铺垫做好,告诉嘉宾要问他这个话题的目的,让他打消自己心里的疑虑,然后再说这个话题,那么话题说完之后,当现场确实已经达到了节目需要的那种效果的时候,朱军会非常迅速地把这个话题岔开,去找一个让嘉宾觉得很开心的,很自豪的,很骄傲的事情接着跟他聊,从而把他们的思绪从前一个话题里面引出来。

(三)情绪的控制

如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孙道临先生的那期节目中,有一个场景是北大学生同孙道临先生一起用德文演唱那首著名德国作曲家舒伯特的《菩提树》的情景。这首意味深长的歌,是孙老半个世纪久唱不厌的歌,歌唱中的孙老感怀之情溢与言表,抒情的歌曲似拨动了观众的心弦。朱军趁台上台下情绪高昂之时,借势让一位现场的观众朗诵了孙道临先生的《走进阳光》作品中的一段话。这个时候的孙老先生早已泪如雨下。朱军对主持情绪的控制,也自然成为催人泪水的一个必要条件。

三、“煽情”的职业化和个人化

(一)为什么需要“煽情”

近年来,很多观众在看完《艺术人生》 后也开始对朱军的“煽情”提出质疑,究竟“煽情”是不是越来越职业化。

在主持人观念、主持人意识、主持人的情感态度及方式手法上,朱军与嘉宾始终保持了平和对等的交流状态,在平等交流中完成与嘉宾的互动。作为《艺术人生》的主持人,朱军与嘉宾的意图不是就某一观点在解释与说明,而是要通过面对面的交流,通过嘉宾个体真实的生存状态、情感取向从而折射出整个社会较为广泛的背景,甚至进一步上升到人的价值及终极意义的回归。双方是心与心的沟通。这样的节目做出来才所以会出彩,观众才会喜欢看节目才能真正觉得有看头。

(二)主持人“职业化”与“个人化”的把握

朱军在一次采访中提到这样的两个词,一是职业化、二是个人化。这两个词提得很准确,对于职业化和个人化的解释,朱军说了这样一段话“因为个人化,我没对赵薇提‘军旗事件;因为职业化,我被迫做了李双江那期节目。在做赵薇那期节目时,刚刚发生完‘军旗事件而我在节目中没有提到一句有关‘军旗事件的内容。因为我知道,如果在那个时候再提这件事的话对一个年轻演员来讲就是一种伤害。如果我是绝对的个人化,那么李双江的那期节目我就不可能去做,因为录制节目的那一天是我母亲的百天祭日,我知道李双江要谈的话肯定是谈他的母亲。果不其然,那期节目中,他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谈他的母亲,他每一次提到他的母亲,我的脑海里马上反应的就是我的母亲,我真的有点做不下去,但是我还是必须要去做这个节目,这个时候我也必须从个人的情感中抽出来,这就是我理解的职业化”。

访谈节目要的是嘉宾的真实状态,在《艺术人生》这样具有影响力的节目中,真实性和新闻热点就更加重要,但朱军不认为只有翻一些嘉宾的痛处就是好的。朱军似乎把嘉宾的顾虑解除了,话题选择其实是很各人化的,做这个选择时,朱军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职业的主持人,同时也是是观众与嘉宾的纽带。主持人像点蜡烛的人,只有点燃了蜡烛后才能照亮自己,只有采访好了他人、主持好节目才能凸显自己的水平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时刻准备着》

[2]《艺术人生_的节目特色与形态特征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