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衣皇帝的人文情怀

2010-04-22

文学与艺术 2010年1期
关键词:唐太宗朱元璋情感

李 钊

【摘要】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史称明太祖。明王朝建立之后,朱元璋面临着许多严重的问题。战火摧残的社会经济急待恢复,农民起义和斗争仍在继续,尖锐的阶级矛盾有待缓和,退居塞北的残元势力仍然企图卷土重来;明政权中由于胜利臣骄将悍,争权夺利,这些都是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障碍。他首倡以领八股文取士,使明代无数知识分子摇头摆尾,死攻八股,至死不悟,范进中举就是最鲜明的写照。以八股取士的制度极大地束缚了人们的头脑,扼杀了无数人的才华。这一制度后被清朝统治者继承下来,成为束缚人民思想的桎梏。本文仅从明太祖朱元璋的诗、文、话的角度,来探讨我国封建社会中不多见的杰出君主的人文情怀。

【关键词】情感;朱元璋;明太祖;唐太宗;五事

自古盛世,但称汉唐;其次明清。以人而论,但称汉高祖、唐太宗,纯以才略,论唐太宗尤在汉高祖之上。但是,读明代诸家小说笔记,居然偏爱明朝,偏美朱元璋,不知是见事不明,抑有所为而写呢?例如明正德年间海盐董谷《碧里杂存》有一篇《本朝超越前代》曾经这样说:“程伊川谓宋家超越前代者五事。余谓我朝超越前代者 略言七事……”此七事计为一、无后戚干政之祸;二、无外患之祸;三、无胡乱改元之弊;四、无党锢之祸;五、避讳之制稍宽;六、无权臣擅权杀人之弊;七、无官伎制度。此文大约记于明景宗景泰年间,尚在明朝盛世。以后诸弊诸祸,作者均未及见。

又如刘仕义在《新知录》也指出明朝超越前朝五事,这样记载:“国朝超越前古五事,尊孔子,以先师而祀以天子之礼乐,一也;优外戚,以厚禄而处以安闲之职衔,二也;政本有归,无母后专制之失,三也;兵柄有统,鲜悍将拒命之患,四也;金鱼悬挂歌楼……禁官妓而严官箴,敦尚风化,五也。”以上五事,等于其中三事与董谷所举之七事相同,我们后代冷眼旁观,均似不可靠。而明代之弊他又都未提及,或者当时尚未之见。

更令人不敢苟同的是金陵姚福所著的《青溪暇笔》,竟称唐太宗不如朱元璋。他记宋濂谏阻明太祖观放鹰之戏的事,认为明太祖从谏如流,君臣相得之美,谓“我太祖圣明天纵,固非唐太宗所能肖,然宋公之直诚,不在郑公之下。”

把明太祖去比唐太宗,固然是小了不止一号,把宋濂比魏征,也是有一点儿薄古厚今。唐太宗与魏征之间的关系,又岂是明太祖与宋濂之间的关系所可比拟的呢?倒是姚福引述唐肃就明太祖因宋濂之谏而罢放鹰的应制诗,颇为可观。诗中这样说:“雪翮能追万里风,坐令狐兔草间空;词臣不敢忘规谏,却忆当时魏郑公。”(魏郑公即魏征。)

朱元璋起自微贱,少即孤寒,依佛寺长大。古今传说中,他的诗不少。有些诗有点儿文学气质,而大部分都是草莽味,偶尔也有些英雄豪语。明清人诸种小,纷传其事。例如他派杨文广南征,赠以七律一首,载在《千家诗》中,而字句讹误参差,连作者及题目都不对,莫衷一是,《千家诗》这样记载:“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风吹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虫蚁岂能逃(一说“成桥”),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

朱元璋这首诗,算是比较正统的,勉强可以入选。其它的诗,也有文学气味很浓的,不知是否他的创作。例如梁亿《遵闻录》这样记载:“圣祖尝有佳句云:‘鸟啼红树里,人在翠微中”,天下传诵。这只是断句,为什么未见全首?岂原来即是偶得的断句呢?这两句颇有文学气质

朱元璋还有草莽英雄诗不少,明泗水张定在《在田录》中这样记载:“高祖游食四方,时尝露宿山野,作诗自述云:‘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鞠躬不敢高伸脚,恐踏山河社稷穿。”朱元璋又有《咏日》一首这样记载:“东头日出光始出,逐尽残星赶残月;骞(疑为‘蓦字)然一转丽中天,万国山河皆照着。(疑为‘澈字)”这两首诗,假如是他未达时所作,只能说他有帝王英雄狂热病。如果是不成王,便是笑话。假如是他登极后所补作,那就是一种自我宣传的神话数据,暗示他是真命天子,其它的人,不要妄动脑筋。

梁亿在《遵闻录》这样记载:“太祖征陈友谅,王师至潇湘,赋诗云:‘马渡沙头苜蓿香,片云片雨渡潇湘;东风吹醒英雄梦,不是咸阳是洛阳。天葩睿藻,豪宕迈如此。”此诗说王师至潇湘,笔者一时也无意详考史实,朱陈曾否到过潇湘,不得而知。此诗看起来很美,其实只有第二句不错,三、四句扯到咸阳洛阳,很怪,可能意指帝都,两人争天下,争帝都耶?

朱元璋打天下,与刘邦极相似。朱元璋深知其情。明初建“帝王庙”于南京鸣山,庙成,祀历代帝,太祖往祭,每人一爵,轮到刘邦时,多敬一爵,口中并说:“大哥得天下与朕同,多赐你一杯!”此语颇为有趣,也是草莽英雄本色,而且此两句,又是白话实录,最传神。

明朝王文禄在《龙兴慈记》中遮掩记载:“圣祖渡江,至太平府。不耐庵僧问诘不已。题诗壁上曰:‘腰间宝剑血星星;杀尽南蛮百万兵;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刀刀问姓名。僧洗之去,题诗旁曰:‘壁上新诗不可留,欲留在此鬼神愁;慢将法水轻轻洗,洗出毫光射斗牛。”后太祖差人密访,录诗进呈,遂不问。系曰:“神武英发,玉音朗宣,铲削不平,义之决;释细故,宥释细故,仁之宽。”文人无耻,此处可见。朱元璋滥杀无辜,血迹斑斑,史不绝书。此次却一时高兴,赦了这和尚,真是天大儌幸,竟称为“宥释细故,仁之宽。”朱元璋而能称仁,又何人为暴呢?

未经润色的诗

明吴郡顾元庆在《夷白斋诗话》中这样说:“高庙咏菊诗云:‘百花发,我不发;我若发,都骇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这首诗,介乎“王”“寇”之间,成则为王者诗;败则为草寇诗。构想却不错。

其实此诗也并非朱元璋所创,而是抄袭而来。据传唐末黄巢即曾有《落第后题菊花诗》一首,诗中这样说:“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气透长安,满城尽是黄金甲。”

明太祖好做诗,也有点文才。曾有广东人孙蕡,为翰林典籍,无书不读,诗也高古,因为为蓝玉题画,株连被杀。临刑作诗说:“鼍鼓三声急,西山日又斜;黄泉无客舍,今夜宿谁家。”死后,太祖见诗,曰:“有如此好诗,不覆奏何也?”遂并诛斩者。此事除了说明朱元璋好诗外,并说明他好杀,滥杀无辜,荒唐之至。

又比如朱元璋曾经撰写《周颠仙人传》一文甚长,足见他确实颇能文事。又如朱元璋读《琵琶记》,极喜曰:“五经四书如五谷,家家不可缺,高则诚《琵琶记》如珍馐百味,富贵家其可缺耶。”

关于上记孙蕡诗,《随园诗话》指为唐人逸话。现代人汪宗鲁《古今名联故事》又称此诗为金圣叹临刑时所赋。恐以此处明人焦竑撰《玉堂丛话》所载为正确。

每次雨后见虹,笔者就想起小时候所听说的一首诗:“谁把青红线两条,和风甘雨系天腰;玉皇昨夜排銮驾,万里长空驾彩桥。”听说明太祖朱元璋微行遇雨,雨霁虹现。太祖口占前两句,苦不得续,旁有士人应声续曰:“玉皇……”太祖喜,重用其人。据明海盐董谷撰《碧里杂存》载,此士人即彭友信,攸县人,因岁贡入京,获此奇遇。

《碧里杂存》所录为“和风和雨”而非“和风甘雨”;为“銮舆出”而非“排銮驾”,其余均同。董谷为正德年间举人,少游王阳明先生之门,曾任安义汉阳两县令,颇有声名。其所记当为正确,只是,明太祖此类做诗的花样甚多,我怀疑是明代文士为他脸上贴金的。士人彭友信第二天即奉命为北平布政使云。

曾读到清田北湖(田兴二十一世孙)所撰《田兴传》,得朱元璋亲笔自撰的致故友田兴的信,极有情感,颇为难得。田兴是山东青州府安邱人。少年时,躯干魁梧,体力过人,十八岁后矢志读书,不从举业,任侠好义,贸迁江淮之间,所得悉以济人。

元末至正初年,冬某日大雪,田兴见朱元璋僵卧草堆中,已两日未得食,便扶掖于旅舍,为备汤药、具衣食,知其孤寒,乃携与同行。而朱元璋又不善贸易琐事,田兴乃赠以巨款,使回临淮。旁人窃笑:此人又穷又懒,终当饿死。

其后田兴与朱元璋在汝颖淮淝一带,又常相遇,过从更密,结为兄弟,田兴长一岁,元璋称之为兄。后来劝元璋起事,并助其打天下;为之荐入郭子兴部,又为结交常遇春、胡大海等。助朱六年,建树极多,但始终飘忽不定。朱元璋得南京,大势底定。田兴不告而别。

武三年,六合一带虎患严重,猎户也多受伤。州县苦甚,悬重赏除之,久无应者。半载后,忽有人独自空手入山,旬日间杀七虎,虎患尽除,而又不受酬。但以爱其山林幽静,自结茅屋于山中,人均不知其姓名,但知为山东男子。事闻于明太祖,太祖大喜,曰:“此必吾兄田兴也。”派曾识田兴之人密探之,果然。乃两发诏书遣使迎接,兴均不应。最后,太祖亲写一书命詹同再往。兴乃布衣入见,相见极欢,畅叙累月,次年卒于应天。

田兴因得太祖亲笔信,颇感动才入京的,太祖信说:“元璋见弃于兄长,不下十年,地角天涯,未知云游之处,何尝暂时忘也……虽然人之相知,莫如兄弟,我二人者,不同父母,甚于手足。昔之忧患与今之安乐,所处各当其事,而平生交谊,不为时势变也。世未有兄因弟贵,唯是闭门踰垣以为得计者也。皇帝自是皇帝,元璋自是元璋,不过偶然作皇帝,并非一作皇帝,便改头换面,不是朱元璋也。本来我有兄长,并非做皇帝便视兄长如臣民也。愿念兄弟之情,莫问君臣之礼,至于明朝事业,兄长能助则助之,否则,听其自便,只叙兄弟之情,断不谈国家之事,美不美,江中水;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再不过江,不是脚色!”

朱元璋的这封信,写得颇有真感情,也非常诚恳,非常坦率。完全摆脱官腔架子,纯以兄弟相称。自古来庙堂文章,极少如此真挚感人的,尤其有几处,又露朱元璋的草莽本色,如“皇帝自是皇帝,元璋自是元璋,不过偶然作皇帝,并非一作皇帝,便改头换面,不是朱元璋也。”又如“再不过江,不是脚色!”要如此,才能打动田兴的心,唤起昔日的友情。真是好文章。

不过,朱元璋是玩政治起家的,岂有不重视政权的道理。这是明知田兴无意做官、享朱元璋的福,更无意夺他的权,才更急于把他找来,替他装点门面,效汉光武故事,制造好形象。事实上还是耍政治,把田兴当工具,玩弄一次。要不然,为什么朱元璋后来竟以杀戮功臣,在青史留下坏名声呢?反之,田兴似乎也有点儿装模作样。因为既然不愿与朱元璋见面,又何不在打虎之后,尤其在第一次诏书来后,溜之大吉!何必等到第二次书,乃至最后的亲笔书信呢?正如清人讽严子陵钓台诗的话:“一着羊裘便有心!”

【参考文献】

[1]《朱元璋》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5.02版

[2]《平民皇帝朱元璋》毛佩琦 著 万卷出版公司.出版日期:2008 年11月

[3]《朱元璋二十讲》毛佩琦 著 万卷出版公司.出版日期:2008 年11月

[4]《朱元璋传(精装)——中国历代帝王传记》吴晗 等编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1985-10-1

猜你喜欢

唐太宗朱元璋情感
唐太宗慧眼识马周
最含蓄的画谏
画谏
情感
朱元璋为何放过了汤和
唐太宗 善听劝谏
台上
唐太宗慧眼识马周
草莽皇帝朱元璋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