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背肌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0-04-20劳越仙武慧萍江建春

上海护理 2010年2期
关键词:腰背腰痛椎间盘

劳越仙,武慧萍,江建春

(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上海 200001)

腰椎间盘突出症(LDP)是由于腰椎间盘的蜕变与损伤,导致脊柱内外力学平衡失调,使椎间盘的髓核自破裂口突出,压迫腰神经根而引起的一种病症,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在国内发病率为 5%~10%,占腰腿痛的 60%以上[1]。LDP是引起腰痛的常见疾病,腰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近年来发病人群呈上升趋势,年龄趋于年轻化。根据患者的情况,我们对患者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指导,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 2009年 1—12月在石氏伤科住院的LDP患者共74例,男38例,女36例,年龄 18~60岁,平均年龄39岁;病程6 d~18年,平均5.8年。诊断标准:有腰部外伤史,慢性劳损或受寒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常见于青壮年;腰痛向臀部及四肢放射,腹压增加时疼痛厉害;脊柱側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区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的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足拇指背伸能力减弱。X线摄片检查:脊柱側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架增生。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2]。全部患者均经腰椎间 CT轴位扫描或MRI确诊。排除标准:严重椎间盘突出,伴马尾神经损伤症状及体征者;腰椎结核、肿瘤患者;合并急性感染、皮损或严重内科疾病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年龄在 18岁以下,60岁以上者。

1.2 方法

1.2.1 分组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各 37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传统疗法治疗,内容包括卧硬板床、使用腰围、牵引、骶管封闭、手法按摩和中医辩证施治。此外应用七叶皂甙钠(5mg/支),20mg/次,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灯盏花(20mg/支),40mg/次,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 d。

1.2.2 观察组在接受上述治疗基础外,于入院第3天或第 4天开始即在教练员指导下进行腰背肌锻炼。方法:①“飞燕点水式”。患者俯卧于床上,两臂自然放于体侧,开始两臂伸直后伸→头后仰→颈胸部后伸离开床面,学会上述动作后再让患者双下肢伸直并拢向后上方抬高→最后把上、下肢及头、躯干放下贴床休息 5~10 s。②“拱桥式”。患者仰卧于床上,两臂自然放于体侧,双膝尽量屈曲,让臀部高高抬起悬空保持5~10 s,然后轻轻放下休息5~10 s,上述动作,各重复进行 5~10次,并逐步增加到 30~60次。开始时,不可操之过急。腰部活动幅度不宜过大,速度不宜过快。注意运动量的增加以锻炼后不感疲劳和疼痛加重为宜,如果锻炼后出现上述不适应减到原来次数,1~2 d后再增加运动量。出院后继续早、晚锻炼并坚持 6个月。

1.2.3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日本JOA下腰痛评分标准[3]。评分包括3个主观症状(9分):分别为下腰痛、腿痛和(或)麻刺感、步态,每项评分 3~0分;3个临床体征(6分)分别为:直腿抬高试验、感觉障碍、肌力下降,每项评分 2~0分;7个日常活动(14分),分别为:卧位时转身、站立、洗衣服、向前俯身、坐、举或手持重物、步行等,每项评分 2~0分。患者主动叙述,总分 29分。评估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分数越高,症状改善越明显,患者的功能恢复效果越好。

1.3 观察方法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治疗 2周后、治疗后 3个月进行问卷调查,出院后的患者进行电话访问,邮寄回调查问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均用±s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腰痛症状评分情况 见表1。

2.2 两组患者功能恢复效果比较 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腰痛症状评分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腰痛症状评分比较 (±s)

组别 n 入院时 治疗2周后 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 37 16.91±2.70 23.86±2.44 25.40±2.20对照组 37 17.73±2.62 19.60±2.74 20.89±2.77 P值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功能恢复效果比较

3 讨论

3.1 疾病本身存在的问题 LDP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LDP的发生是由于腰椎生物力学结构平衡发生紊乱,椎间盘压力分布失衡导致髓核突出,使腰椎力学结构进一步发生紊乱,破坏了腰椎内外的代偿平衡[4]。对LDP的治疗,一方面必须尽快的消除神经根周围的炎性充血水肿,防止发生神经根的炎性粘连;另一方面应尽最大可能的回纳椎间盘或改变神经根与突出椎间盘的位置关系。因此整个康复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3.2 功能锻炼对疾病的影响 表1显示,观察组 2周后及3个月后腰痛症状改善情况均比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2显示,观察组锻炼后功能恢复的有效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采用“飞燕点水式”和“拱桥式”锻炼腰背肌,能调整和增强腰背肌力,使紊乱的脊柱力学结构得到恢复[5]。研究认为[6],腰背肌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理主要是:稳定腰椎,纠正腰椎畸形;减少炎性物质及代谢产物的堆积;改善神经根、硬脊膜粘连。故此能矫正脊柱侧弯畸形,平衡脊柱的生物力学结构,恢复脊柱的生理功能,防止腰背肌僵缩,改善腰的活动度和增加腰肌肌力。因此,腰背肌锻炼可用于LDP的预防和辅助治疗。

3.3 心理疏导 由于发病年龄比较集中在中青年层面,往往在初次发病时患者无所谓,不重视,再次犯病就会出现恐惧、紧张甚至出现过分焦虑状况,因此心理疏导不容忽视,介绍相关知识,讲解情绪对疾病的影响,使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对初次发病的患者,一定要进行系统正规的治疗,预防后期复发的任务更艰巨,因此功能锻炼必不可少,有资料报道,正确的功能锻炼可使LDP治疗有效率提高2.74%,复发率由26.4%降为5.77%[7]。

3.4 出院指导

3.4.1 注意防寒保暖,受凉是LDP的重要诱因,防止受凉可给予腰部热敷和频谱仪照射。饮食宜清淡,多饮水,宜多食含纤维丰富的蔬菜和水果,防止便秘,忌食生冷油腻食物。患者在治疗后的一定时间内应带腰围,保护腰部,腰背肌的锻炼一定要注意持之以恒,增加脊柱的稳定性,若只带腰围而不锻炼腰背肌,反而会使肌肉和关节活动能力下降,导致肌肉废用性萎缩,去除腰围后有可能形成新的损伤。

3.4.2 掌握正确的坐、立、行和劳动姿态,杜绝无准备的弯腰、持重物、急转、猛蹲、骤起等动作。对于长期坐位工作者,需注意桌、椅的高度要合适,而且应定时改变姿势,注意休息,避免疲劳过度。工作中需经常弯腰的劳动者,应定时进行伸腰、挺胸活动;并使用宽腰带保护腰部。

3.4.3 只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彻底治愈LDP。定期随访,出院 2周随访 1次,4周后疗效稳定者每月随访 1次,随访 3个月以上。提醒有腰疼、腰酸症状的人,一定要及早就医,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若出现腰腿疼痛加重,必需立即去医院就诊。

[1]于杰,朱立国,高景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免疫学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6,14(3):54-58.

[2]陈佑邦.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77:13,19-68.

[3]O′Sullivan PB,Phyty GD,Twomay LT,etal.Evaluation of specific stabilizing exer2cise in Treatment of chronic low back painwith radiologic diagnosis of spondy Isosis orspondylol-Isthesis[J].Spine,1977,22(24):2959-2967.

[4]曹建中.当代中国骨科临床与康复[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339-901.

[5]孙秀,孙东梅.国旭熳.现代中医临床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09-410.

[6]刁海静,张建华.腰背肌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现状[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0):1681-1682.

[7]杨雪,苑庆龄,宋立峰.腰椎间盘突出症按压治疗后功能锻炼的价值[J].中医正骨,1998,10(3):15-16.

猜你喜欢

腰背腰痛椎间盘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中医疗法治疗腰背肌损伤研究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恢刺扳机点结合电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验案1则
摆脱腰背疼痛的困扰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职业腰痛早防治
“龙卷风”缓解腰背疼
中医护理干预腰痛30例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