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空间形象与建筑创新

2010-04-14

山西建筑 2010年16期
关键词:大楼入口广场

朱 晔

现今全国各地开发区似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无为县也随着发展形式的需要,将县中心从旧城迁至新区。该县工商局由于局址搬迁,也提出了方案征询的要求。我们在接受任务后,详细研究了建设方所提供的资料和意图,作了一个概念方案。在征得认可后,随即踏勘现场、了解和收集资料,最终拿出了令建设方满意的设计方案,并获得了当地主管部门和评审专家的同意和好评,目前本项目已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

1 依据环境分析和定位原则,完善整体建筑空间构成

工商局办公楼地处无为县城新区主要干道金塔路的北侧,金塔路是连接旧城县中心的主要道路。沿金塔路两侧已陆续建起一批县级机构、配套公建和住宅小区等。对于新区这一地段,与本项目建设相关的,有紧邻的21世纪大厦、隔路相望的财政局、紧靠金塔路南侧的盐务局等,它们在高度、尺度、形象、风格上均对本项目有较大影响力。此外,这一地段附近新建的县政府大楼、县宾馆和银行大楼等,也均系不同形式、相当有特色的新建筑。

本项目基地呈不规则梯形,总用地面积1.3万 m2,其中一期用地面积5 204 m2,建筑面积4 573 m2。地形呈南高北低,高差约0.6 m,地势低于城市道路1.5 m(见图1)。通过理性地分析城市地段环境现状,包括建筑所在地段的地位、周边环境的影响,以及基地条件的制约等状况。由此得出应以和谐、退让的姿态来整合城市环境的街道空间关系。不以夸张的形体和色彩来突显自身和构筑视觉冲击力,在体量和尺度上不与周围的建筑比气势,在风格上规避不同风格的影响,而是尽量向现代风格靠拢。

具体设计手法中我们将建筑后退城市道路30 m,即在大楼以南,拓展入口广场深度,以求增加街道空间的变化。而在大楼以北除设有交通广场外,则按规划要求留足空地。入口广场的东面为软地:设有水面、坡地、草坪、铺石和景观亭;广场西面为硬地:设有下沉式圆形休闲场地、弧形棚架和升旗台;广场中部则设有喷水池。在广场与大楼之间还设置有节日照明灯、庭院灯、路灯和各种乔木、灌木、花草等,使在优化外部环境的同时,更加体现和衬托出大楼自身的形象。大楼广场与城市人行道的硬质铺地在色彩和材质上尽量取得呼应协调,并使广场空间上的景观效果能通过空透的围墙纳入到城市空间和绿化体系之中(见图1)。

大楼功能用途为工商行政管理和专业技术培训,随着政府部门的职能转换,应突出表现其为城市和居民的服务功能,这对执法机关办公建筑的归属主体、形象性格和使用方式的认识也相应地发生变化。它的归属主体首先是所在城市和居民,形象性格应是平易而谦和的,使用方式应是反映出公共功能。入口广场定位为街道广场而非通常的政府礼仪广场或所谓的亲民广场。由于沿城市道路退让的尺度较大,故将大楼主入口放置于被抬起一层的水平界面上,从入口广场需通过大台阶到达2层平台上的主入口。设立的大台阶具有二维界面,上层可直接对外联系,下层则基本供内部使用。大台阶底下可供内部工作人员直接进入门厅,有电梯可通至楼层,并在此入口设置无障碍坡道,方便残疾人使用。大楼北向次入口前有交通广场,就近有停车场库和垃圾房。在大楼四周设有环形消防通道,构成了基地内车流的循环路线。

大楼坐北朝南,由于建造面积不大,而规划要求面宽不小于55 m,高度不低于7层,故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采用平面带有象征性、类似“元宝状”的特点,即东西两端:在南立面上呈台阶式收进,而在北立面上呈斜向收进,既增加了层次感和透视效果,还使办公用房光线明亮、空气通透。大楼中间部位为双面走廊,南向进深大,布置主要用房;北向进深小,布置辅助用房。因端头部位为单面走廊,还适于在端头布置大房间。在1层除门厅处层高为2.8 m外,还充分利用原有地势较低的自然地形特点,将布置于1层的职工食堂和设备机房设计成半地下室,层高达到4.2 m。在2层大堂设有中庭空间,三面为跑马廊,一面为玻璃幕墙,使大楼中心更加突出。3层~5层为标准层,层高3.5 m,采用井字梁结构,能争取到较高空间;并采用7.8 m×6.5 m大柱网,便于办公空间的灵活分隔。在6层设有200人的大会议室,而在7层安排使用率相对较小的档案室、健身房和屋顶室外活动场地。

2 追求综合的适宜度,营造真实的空间形象

本大楼系一般执法机关办公建筑,它的功能形态是城市的基调,故在空间形象上应力求整体,不求宏大,形成与城市主干道的规模相匹配的体量大小和尺寸感。本大楼采用立面划分三段的处理手法,即屋顶构架、大片墙面和墙裙基座共三段,整个形体简洁规正、平凡无华,在敦厚中显灵巧。大楼中部主体通过整片弧形防辐射节能玻璃幕墙,突出表现整体感。幕墙左右两侧是以开设有方窗和条形高窗的实墙面为主,使幕墙与实墙形成鲜明的虚实对比。其两者之间还结合设置空调室外风机的凹阳台,利于玻璃幕墙和东西两端实墙面之间的过渡与衔接。大楼顶部7层中间处设有通排栏杆,在开敞的钢筋混凝土构架屋顶上留有通天圆孔,使自然光照能落到屋顶平台上。此一立面上的空间序列,在建筑处理上强调出变化丰富的中轴序列,其高潮部分自然地落在2层平台上的大堂入口处。该处有弧形外凸幕墙形成的凹门廊,起到了雨篷的作用。在无框玻璃大门周边镶饰有镜面不锈钢门套,使入口效果显著而高雅。整幢建筑南、东、西三面除局部采用中灰色玻璃幕墙外,均采用带黑点灰白色磨光花岗石的干挂石墙面;而在北立面上采用浅灰色外墙涂料,并在玻璃幕墙适中位置重点点缀了“工商局”徽章标志的符号,点明了大楼的功能性质特征。

3 重视建筑创新,提升设计质量

创新需要在原有的文化根基上发展,并非在新建筑上拼贴传统符号或部分构件的复制,而是要吸收地域建筑文化的优秀传统,努力追求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点,探索传统审美意识与现代审美意识的结合方式。既要借鉴传统,又要大胆创新,做到构思要有新意。创作主要是创新,创新主要是反映当代的时代精神,使其赋有时代气息。创新就是在“建筑—人—环境”这个大系统中的创新,创新的重点应该是“空间”。注重空间系列变化、空间组合、空间分隔和延伸,注意建筑体量、比例和尺度等,形成具有特色的人文环境。我们遵循在分析了无为县的历史文化、当地的建筑特色和徽派建筑的影响后,特别强调以建筑创新来从事此项工程的整体设计。

对于本项目也曾涉及到建筑的标志性问题,所谓“50年不落后”,有这方面想法是常见的。然而不是每幢建筑都需要成为标志性的,标新立异不等于标志性,但每个建筑要有一定的定位和适宜度,综合考虑所在地区、地段的地位,结合周边环境、基地条件,讲求创新精神、传承文化内涵,使功能、形象和风格等方面能与环境相协调,就不失为一幢很好的建筑。本项目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工商局的领导都参与了前期调研,提供设想构思意图,重视同期进行景观规划。当结构封顶后又积极进行立面用材选型,调整中庭内部空间,落实节日照明布置和景观绿化工程等。这次过程反映出:以建筑师为主体和以建设方为主体的两者的价值观之间的紧密结合,同时达成共识的合作成果,因而对大楼的空间形象已获得了多方面的好评和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1] 赵 芳,李 娜,李 焱.中国建筑中庭院构成的空间艺术特性[J].山西建筑,2009,35(10):43-44.

猜你喜欢

大楼入口广场
布鲁塞尔大广场
基于新一代称重设备的入口治超劝返系统分析
在广场上玩
未来已来8
秘密入口
作品三
第九道 灵化阁入口保卫战
LCT ONE大楼
广场上的大钟
圣诞暖心逛店之屯门市广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