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资本与中小企业发展研究——兼评“中小企业融资难”命题的真伪*

2010-04-12罗福凯白莎莎

关键词:小企业要素资本

罗福凯 白莎莎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一、引言

研究表明,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所有商业银行都会“重大轻小”。中国的中小企业很难得到国有大型银行贷款,银行对民营中小企业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公轻私”现象。有学者认为,中小企业占中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但长期以来80%的中小企业的流动资金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60%的中小企业没有中长期贷款,因此普遍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相较其他国家,中国中小企业的资金缺口要大得多。在我国,中小企业作为创造经济奇迹的重要因素,其融资难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难问题。另据媒体报道,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统计,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实有企业971.46万户①根据2008年末我国人口132802万人计算,我国每千人拥有7个企业。与发达国家或地区每千人口50个企业相差甚远。,其中99%以上为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对GDP的贡献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提供了近70%的进出口贸易额,创造了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吸纳了50%以上的国有企业下岗人员、70%以上新增就业人员和70%以上农村转移劳动力。在自主创新方面,中小企业拥有66%的专利发明、74%的技术创新和82%的新产品开发。然而,多年以来,学界和企业主都认为,“融资难”已成为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那么,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真占有企业总数量的99%以上吗?我国的中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真的是缺少货币资本吗?中小企业的最大困难究竟是什么?这些问题很值得仔细检查和分析。

我们知道,一个企业,除了需要人力资本、财务货币资本和物质设备自然资源资本外,还需要技术资本、信息资本和知识资本。那么,在众多的要素资本中,中小企业在经营和发展中最缺少的是什么?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历史和现实看,我们认为,我国中小企业最缺少的是知识,员工和公司管理者缺乏必要的企业知识。其次,中小企业还缺少技术,再次是缺乏高质量人才,最后,有可能是缺乏财务货币资本。因此,“中小企业融资难”命题是否成立,值得论证和分析,本文试图对此加以研究。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与研究问题的理论基础

(一)关于中小型企业的表述和分类问题

总体来看,世界各国(或地区)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单一从业人数作为界定标准,如意大利和法国;第二类是既可以用从业人数作为界定标准又可以用资本额或营业额作为界定标准,如日本;第三类是同时采用从业人员和营业额作为规定的划分标准,但不同行业选取不同,如美国、中国。我国对主要行业的中小企业的标准做出了明确的界定,如表1。

表1 我国中小企业规模国家认定标准

我们认为,表1里我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定义不够准确。目前的企业规模划分标准是2003年初发布的,距今接近十年,它已经不能反映我国现阶段企业规模的性质和数量问题。2003年初的全国企业数量与今天的企业数量相比有很大差距,企业的数量基础发生了很大变化。2003年的中小企业认定标准是基于改革开放前的“大中型企业”标准的修正。本来,大中型企业的认定和划分标准是我国条块计划管理体制的产物,它是行政管理体制的衍生品。一般地,国务院部委直属企业,其行政级别与国务院部委的行政级别相适应,政治行政级别高就是大企业。直到今天,我国大型企业可能99%以上都是中央企业;地方企业极少是大型企业。这与市场经济是百姓经济、市井经济的性质完全背离。所以,“中小企业”的提法不够准确。经调查研究,我们认为,企业应根据注册资本和经营业务量的规模大小,将企业分为大型、中型和小企业,规模不同的各类企业,其经营方式和发展战略,以及要素资本的配置方式等,会存在很大的差异。之所以将企业规模划分为大中小三类,一是准确反映各类企业的经营特征,二是便于政策指导和宏观管理。这样,对于我国目前的工业企业,我们粗略估算,注册资本5000万元及其以上,其年营业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可视为大型企业。这些大型企业约占我国目前企业总数量的9%左右。注册资本700万元以上至5000万元、年营业收入700万元以上至5000万元左右的企业,可视为中型企业。这类中型企业的数量目前约占我国企业总数量的45%左右。注册资本100万元至700万元、年营业收入700万元左右的企业,可视为小型企业。这些小企业目前约占我国企业总数量的46%左右。该估算说明,我国不仅企业数量过少,每千人企业数量低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②据周天勇研究,“比较拉美、东亚和中国,包括印度的情况,大概是这样的,台湾和韩国每1千人口非注册和注册企业,有个非登记项目,大概1千人口50个,韩国最多的时候58个,我们国家现在按照国家工商总局统计的数据,把5个个体户折成一个企业,只有11个,11个全国而言,有些中西部1千人口还不到2个企业。”摘自《中国老百姓穷在中小企业太少》。,而且企业规模的结构也极不合理,大型和中型企业比重过少。企业数量过少,就容易使得企业人浮于事和机构臃肿,也使得很多人没有机会参与生产活动。企业数量结构不均衡,就会使各类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产生更大的距离。所以,我们既要鼓励青年人进行创业投资和开办高新技术企业,增加我国的企业数量;又要加大企业改革力度,提升企业成长速度,增加大中型企业比重。

企业规模分为大中小三类的标准,只能是注册资本多少和年营业额多少。注册资本和营业额是普遍使用的财务指标,不论是高科技企业、传统产业企业,还是机械、化工、电子、冶金、建筑、农业、医疗、计算机网络、商店服务业等,都具有可比性,也是投资人和市场顾客共同接受的统一价值评估标准。使用人数多少评价企业大小就不够科学,因为,注册资本和营业额相同的企业,如果某企业的科学技术比较先进,那么,它的员工人数就会减少,反之则相反。

(二)知识资本问题

要素资本理论认为,企业不论大小,其生产要素基本相同,都包括人力资本、财务货币资本、物质设备和自然资源资本、技术资本,以及信息资本和知识资本。企业里的技术、信息和知识属于先进生产要素。一个企业的先进生产要素越多,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会越强。小企业之所以竞争力比较弱,实质是技术、信息和知识等先进生产要素贫乏或落后,而不是缺少金钱。财务货币资本只是众多生产要素之一,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量不同,因而每个生产要素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所发挥的作用也有区别。要素资本理论有两个定理:(1)“技术水平高低与企业员工数量多少呈负相关”;(2)“技术与劳动的替代率愈远高于设备与劳动的替代率”。[1]所以,知识和技术都是企业的优质资产。目前,在我国企业的要素资本里,知识资本的价格和效率都很低。一方面,知识的价值与时间有关,而中国人迄今为止对时间价值认识不足,浪费时间的现象普遍存在;另一方面,中国人的商品意识比较薄弱,知识尚未商品化。

对于知识的认识,很多人把知识和技术、人力资本混为一谈,例如,我国很多人将西方国家的智力资本视同知识资本。殊不知,智力资本是西方人区别物质资本的一个统称,西方学者把物质资本以外的资本统称智力资本,主要包括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而我们认为,知识是人们知事识理的状态,主要包括信念、理念和意志,它有别于技术。高中生上大学的目的,主要是学习技术,其次是学知识。因为,一个人学习知识的最优途径是其成长过程,次优途径是学校课堂听讲。人出生之后,自己的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员的教育、邻居大人和伙伴行为的模仿、小学与中学老师和同学的教育和模仿,对人学习知识和积累知识特别重要。当一个人参加工作之后,其知识增长和积累,主要取决于他的工作实践和参加课堂听讲培训以及自己阅读的情况,其次取决于家庭成员的教育。在人类社会早期,生产过程简单,科学技术发展缓慢,生产知识基本完全公开,任何人从事某一项经济活动所需知识都可在劳动中自然地得到。那时,知识不存在稀缺问题。随着社会生产的扩大和复杂化,当人类在劳动中尚未创造出某些知识而经济活动中又非常需要它时,知识开始成为稀缺物品。掌握某一项知识的人数决定着该知识的可使用规模。如果社会对该知识的需求规模大于可使用规模,该项知识的需求就会被抑制,经济过程也面临如何配置该项知识的问题。相对于需求规模的可使用规模不足,说明经济活动中存在部分知识的稀缺。

一个企业的知识,主要包含企业的信念、理念、制度和购买知识产权等。在要素资本平衡表里,知识栏目包括品牌、理念、制度、党政工团经费,以及购置的知识产权。显然,这与企业的技术不同。技术是生产过程中的技能、技巧和技艺,以及技术载体。技术的载体和形态是高技术含量的人工制品、人工文件,以及人的特别行为,它们被企业购买后,便形成企业的技术资本。所以,企业的技术和知识是两种不同的资产。一个人有明确而深邃的信念、先进的理念和坚强的意志,不被错误信息干扰或诱惑,此人就很有知识。[2]人的知识多少与学历高低没有多大关系,学历高低与技术水平高低的关系可能比较密切。在我国,如果从职业分工出发,把人分为工人、农民、工程师、学者、经理人、军人、律师和政府公务人员等,那么,我们的科技工作者、教师和律师,以及小企业主或小企业经理人,其知识水平可能没有人们预期的那样高。

分工原本可以腾出很多闲暇时间,结果人们却发现每个人越来越忙,越来越成为分工的奴役。对于知识资源的购置规模,企业应遵守资本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和风险较小的最优财务结构规则。人们以有限的闲暇时间获得多个不同的知识,使人或组织的知识结构产生最大的价值。这就是知识的经济学性质。[3]只有知识收入大于知识成本时,财务经理才可能愿意支付货币资本购买知识。当企业资本一定时,公司筹集、获取知识资本就会对其他要素资本的存量和流量产生影响,如技术或信息资本的减值损耗。知识作为一种极富生命力的生产要素和战略性资源,对企业竞争力的形成、强化和提高是举足轻重的。尤其是我国的自然科学知识的社会普及程度不是很广很深,企业需求知识的空间特别大。但是,市场经济下的任何知识资源,只有同财务资本和人力资本相结合,才能资本化。企业可以使用其他要素资本的存量来换取知识资本的流量增大,从而增加知识资本存量。但这种财务安排不是无限制的,它有数量和结构的约束。

知识的生产和供应是一个过程,有些知识尚未系统化,有些知识甚至不可靠,这就需要人们先识别、检验知识,然后再学习和掌握。但是,识别、检验和获取知识是需要花费时间和资金的,只有在时间允许且知识带来的效益大于检验成本和学习成本时,对知识的可靠性检验和获取知识才有财务意义。

知识必须由人掌握才会发挥作用。受记忆力和理解力限制,一个人即使花费毕生时间和精力也不可能把人类的知识全部学到手。因此,人类社会不得不在获取知识、转让和流通知识时实行分工。又因为,知识与知识之间总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联系在一起,高深的先进知识是建立在初级的基础知识之上。人们不易撇开初级基础知识直接获取先进的专业知识。一般地,学习最好按照知识的逻辑联系循序渐进展开,获取知识的社会分工也只能沿着广度方向展开,并且是有限度地不完全社会分工。学校分为小学、中学和大学,研究机构分为研究课题组、研究室、研究所和研究院,就是现实知识传播运行载体的案例。所以,先进知识要比初级基础知识深奥得多、复杂得多,获取先进知识的成本要比初级基础知识成本大得多。知识成本的高低,不仅受知识逻辑分工的影响,而且还受学习组织的工作效率、质量、内部成员天赋和知识积累程度的影响。人们获取先进知识的成本会因个人聪明、悟性能力不同和学历的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异。高深学问总是被少数社会成员所掌握,大多数社会成员学习高深先进知识会因为学习成本高而放弃或调整学习对象——只能重新做出别的选择。通常,大多数人一生中获取和应用的知识均为普通的基础知识。可是,企业获取和应用先进的知识比应用普通的知识更能提高效率和赚取高额利润,也能降低人力成本、实物资产成本和资本成本。只要条件和能力许可,企业都愿意雇用掌握先进知识的人,因而,先进知识的稀缺性问题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4]

三、中小企业核心资本的讨论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命题成因

中小企业主高估货币资本需求和过高的发展期望,导致了资本饥渴症。很多小企业成立没多久,甚至第一桶金还没有收获到,就幻想做大做强,幻想三年走向全国,五年冲向世界,希望自己要排在福布斯的前几十名。一般地,中小企业不切合实际的期望越高,对外部资本就越饥渴,人为放大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情况就越普遍。“中小企业融资难”命题,其实是由中小企业主和政府共同“催生”出来的。企业再生产规模总是受到货币资本数额的限制,不仅“中小企业融资难”,而且“大企业也融资难”。但是,我国的大企业很多都是国有企业,当遇到“融资”难题的时候,相比中小企业而言,无论是从融资渠道还是融资方式,无论是从政策倾斜还是预算软约束来看,都有比较优势。于是,中小企业主内心感到了“极大的不平衡”,进而“呼吁”“中小企业融资难”。“呼吁”是“中小企业融资难”命题产生的第一原因。无论是从保证社会稳定还是推动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身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不能让中小企业不停地“呼吁”。为了社会稳定与和谐,政府在形式上对中小企业很重视。1998年经贸委成立了中小企业司,专司中小企业宏观管理事宜;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强调采取有力措施加强中小企业发展;2009年6月6日在钓鱼台国宾馆举办了中小企业融资难国际论坛。政府对“呼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配合,助长了“中小企业融资难”命题的传播。“中小企业融资难”命题的含义有二:一是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二是中小企业货币资本紧缺是阻碍其健康发展的主因。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命题难以成立

中小企业同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正是因为人员规模、经营规模与资产规模都比较小,才成为“中小企业”。其本质特征是注册资本少,生意小,经营业务少,营业额低。所以,“中小企业资金紧缺”、“中小企业融资难”阻碍了中小企业发展等提法,如同“儿童年龄小”、“儿童社会阅历不丰富”阻碍了儿童在社会上的事业发展一样,毫无意义。儿童的本质特征是年龄小。如果年龄大,就不能称其为儿童。因此,小企业紧缺货币资本是一种必然的客观现象。如果小企业的业主资本充裕,那么,该业主就会成立一个大企业而非小企业。小企业缺少货币资本不属于企业困难。社会生产规模的扩大是生产力发展和市场需求的结果。由于一定时期内的生产规模具有相对稳定性,当企业增加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时,就会减少货币资本的占用量。于是,企业在资本循环周转过程中,必然会有一定比例的资本处于货币资本的形式,即再生产规模总是受到货币资本数额的限制。

2007年夏天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此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很多中小企业受到冲击甚至倒闭。但是,歇业和倒闭的中小企业,其根本原因并不是“融资难”所致。地处江苏宜兴的锡阳研磨科技公司,虽然资产总额只有两千万元,出口产品达70%,此次危机中却“安然无恙”。究其原因,在于拥有自主技术。该公司依靠高科技产品渡过难关,将研制的“高性能耐磨陶瓷微珠”广泛应用于非金属的超细研磨,使产品性能得以提高。从而在2009年一季度实现销售收入795万元,利润40万元。据央行统计,2009年一季度新增贷款中仅票据融资就增加了1.48万亿元,其中有1/4流向了中小企业,高达3700亿元。银行的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中,并非全部贷给大型企业。工商银行披露,2009年前5个月,工商银行向中小企业新发放贷款达3254亿元。如果考虑其他银行及金融机构给中小企业发放的贷款,在2009年新增贷款中投向中小企业的比重应该远远超过5%。可见,问题不在于资本紧缺。

本文随机选择深证100指数中的10家中小板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测算和分析其货币资本占有量及其比重,并给出十个样本企业的六种要素资本占资产总额的比重。其中,80%的企业,其货币资本占有量属第一;20%的企业,其货币资本占有量属第二。毫无疑问,80%的企业,其财务货币资本在企业里不是最紧缺的生产要素。样本企业中,金风科技和苏宁电器的财务资产比重达到80%以上。尽管财务资产最低的中泰化学只有19.76%,但是其实物资产也有近80%之高。

数据计算显示,样本企业的财务资产平均占了资产总数的“大半壁江山”,传统的“人财物”中的人力资产明显过低,与此同时,新要素资产比重普遍很低。在财务资产和实物资产两者“瓜分天下”后,余下的四种资产只能拥有总资产不足5%的席位。打开新和成公司的网页,看到“创新、人和、竞成”六个字。然而,这个重视“创新”的企业,在财务资本占资产总数63.33%的情况下,2008年的研发支出竟然为0。令人惊讶的是,在本文10个中小企业样本中,竟然只有露天煤矿一家有信息资产,而且还只是区区399.9元,只占资产总数的千万分之一。透过这些数据,不难发现,中小企业的最大困难不在于财务资源稀缺,而是在于人才、信息、技术、知识的匮乏。因此,与其说中小企业“融资难”,不如说“融人难”、“融技术难”、“融信息难”、“融知识难”,这也印证了我们关于“融资难”命题不成立的推断。

(三)我国小企业和中型企业的核心资本:知识资本与技术资本

在以大机器生产为基本特征的工业经济时代,财务资本作为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生产投入要素是社会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财务资本的主体地位发生了动摇,技术、信息和知识等已成为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新要素资本在现代企业中的稀缺程度和重要性,已远远超过了传统的财务货币资本,产品价值越来越取决于凝结在产品中的技术、信息和知识含量。

根据实地考察和样本测算,我们认为,我国的小企业最缺少的是知识。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特征是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推崇天地君臣师,视技术为淫巧,视经商为末业,将商人诬蔑为贱人。这些传统文化观念仍在百姓生活和工作中根深蒂固,小企业主要依据传统文化经营而非企业制度经商。加之新中国之后高度集权的社会制度,科学技术、知识和教育等被政府机构高度控制,以及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广大的老百姓和小企业难以接触到先进的科学技术。在这种社会历史和现实情况背景下,小企业的所有者、管理者和员工,通常一是社会阅历简单肤浅,缺乏社会活动经验;二是受教育程度较低,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比较低。众所周知,人们做任何事情,最大的困难和最可怕的问题是无知。相对于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小企业的业主和员工对企业理论和企业常识了解得最少。由于知识贫乏,多数小企业既没有先进的机器设备,又没有专有技术,更没有足够的高端人才,这使得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很弱。即使提供丰厚的货币资本给小企业,因业主的企业知识、战略决策能力和员工的综合素质所限,也难以高效率地发挥货币资本的价值。小企业最大的困难是缺少学习经济学、管理学和科学技术的机会,普及企业知识培训是解决小企业知识贫乏的根本途径。

与小企业相似,中型企业最缺少的是技术资本。我们得出这样的判断,依据有二。第一,从大中小三类企业的比较看,在人力资本、财务货币资本、物质资产资本、技术资本、信息资本和知识资本等要素资本中,大型企业往往是一些优秀的中型企业成长和发展起来的,而且多为国有控股企业。这些大型企业不仅拥有丰厚的人力资本、财务资本和物质资产资本,而且也拥有比较先进的技术资源、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相对中小企业,大型企业的技术资本、信息资本和知识资本比较充裕。而中型企业,可能其人力资本、财务资本和物质资产资本能够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但自宋朝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就一直走下坡路,由于我国企业整体上缺乏自主技术产权,使得较低的技术水平成为我国中型企业成长和发展的最大障碍。第二,从整个社会单元比较看,如果把我国的社会机构划分为政府机关、企业、部队、学校与科研机构、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等,政府机关的人力资本最丰厚,国家的大量优秀人才(综合素质高和能力强)经过一系列机制聚集在政府机构里,但政府机关里的财务货币资本、物质资产资本、技术资本都很薄弱;企业里的制度和理念(知识)最先进、设备最雄厚、人员数量最多、财务货币资本最多,但企业里的技术比较少。学校与科研机构的技术专利、专有技术最多,人力资本比较丰厚,机器设备也比较先进,但学校与科研机构里的制度和理念等知识资本最贫乏,因而近十余年来,学校与科研机构的信用危机、道德危机和学术丑闻频频发生。至于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则基本沦为我国社会的弱势群体。由此可见,中型企业发展中的最大困难是缺乏技术研发能力。增加政府用于科学技术研究和普及的基础设施公共支出,鼓励大量学生学习自然科学技术专业,以及突出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措施,应是中型企业解决技术研发困难的基础。

四、结论与建议

长期以来,我国拥有丰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大量的传统生产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但是,我国比较缺少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以及现代自然科学知识。本文研究表明,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最缺少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及其研发能力。中小企业的自主技术产权尤为贫乏。但从企业要素资本视角看,小企业最缺少的是知识资本,大中型企业最缺少的是技术资本。根据我国的社会经济制度,可以推论,财政政策是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困境的必要条件,科技政策则是中小企业走出困境的充分条件。优化中小企业要素资本配置,则是我国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因此,我国各级政府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可以收购和参股一些小企业,增加知识投资,待被收购或参股的小企业有了自己的企业理念、制度和文化,以及产品品牌,并且具备自主技术研发能力时,政府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可以出售持有的小企业股份。政府以财政拨款或大型国有独资企业参股小企业,以货币资本的形式进入小企业,成为小企业的股东之一。其目的是便于参与小企业的内部管理,获取小企业控制权。当小企业的要素资本结构得到优化之后,政府可低价将股本转让给小企业主或他人。

此外,政府工商管理部门可向小企业提供市场知识、企业知识和管理知识的培训,小企业成立的第一年,政府工商管理公务人员应定期进企业现场指导生产和经营,帮助小企业建立企业管理制度,研发先进的经营理念,培育充足的技术研发员工,使小企业拥有足够的知识资源和必要的技术资产,保障小企业的生存和长期发展。

[1]罗福凯.论要素资本——由一则故事引发的思考[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1):3-8.

[2]罗福凯,李鹏.论要素资本理论中的技术、信息和知识[J].东方论坛,2008,(5):76-82.

[3]汪丁丁.知识的经济学性质[J].深圳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 (3):3.

[4]王开明,万君康.知识的经济学性质[J].经济问题,2001,(5):5-8.

猜你喜欢

小企业要素资本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日照银行:以大格局服务小企业
资本策局变
《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第一资本观
VR 资本之路
也谈做人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