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中山对日借款中的败笔

2010-04-10

共产党员(辽宁) 2010年19期
关键词:败笔满洲招商局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捉襟见肘的财政状况是孙中山面临的最大难题。在从日本公司获得了几笔短期贷款以后,临时政府曾与日本就汉冶萍(大冶矿山)借款、招商局借款等方案进行过谈判,甚至不惜以出租“满洲”为条件。

在和日本谈判代表森恪的交涉中,孙中山提出:“汉冶萍断然实行日华合办,以筹五百万元,以招商局为担保借款一千万元。”面对日本的久拖不决,孙中山还着重分析了其中的利害关系,他说:“旧历年末前无法获得预定一千五百万元之借款……几乎无望履行与日本之密约也。” 这其中所说的“密约”,在此后森恪对上级的电报中被提到,即“孙已承诺租借南满之事”。此事一经披露,舆论大哗,汉冶萍借款方案终因参议院不承认合办条约及股东大会反对,被正式取消。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日本。为了募集讨伐袁世凯的军费,1915年2月5日,孙中山等人与日本订立了《中日盟约》。条约规定:“中华经营矿山、铁路及沿岸航路,若要外国资本,或合办之必要时,可先商日本,若日本不能应办,可商他国。”

当年年底,孙中山秘密会见了日本陆军参谋总长上原勇作,要求日本支援中国革命,承诺“中国新政府可以东北三省满洲的特殊权益全部让予日本”。他说:“可以满洲作为日本的特殊地区,承认日本移民和开拓的优先权。”“不仅满洲,中国本土的开发亦唯日本的工业、技术、金融力量是赖。”

袁世凯死后,孙中山在广州举起了护法大旗。1917年9月15日,在和日本社会活动家河上清的谈话中,孙中山表示“希望日本方面给予武器、军火和大量贷款”,而“一旦掌握了权力,将愉快地将满洲交给日本管理”。但是因为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孙中山终究没有得到日本政府的信任。

孙中山在探寻三民主义道路上的坚韧不拔令人钦佩,但他的一些手段不免使人生疑。手段的不正义能否导致结果的正义?也许一时占得上风,但出卖民族和国家利益换来的成功总是要留下败笔,总归要给人民和历史一个交代。

猜你喜欢

败笔满洲招商局
招商局金陵鼎衡船舶(扬州)有限公司
还原
改画
败笔
주간지 편람
招商局码头的青岛往事
《竹叶亭杂记》中的满洲萨满遗风
横田文子“在满”期间的创作
“满洲”文学与作家探究
夜幕下的满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