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造血功能停滞起病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

2010-04-03李四强韩红满

重庆医学 2010年23期
关键词:血象病毒感染血常规

李四强,韩红满,宫 超

(解放军252中心医院血液科,河北 保定 071000)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62岁,因发热伴全身乏力10 d于2008年 9月4日入院。患者于2008年8月24日开始发热,体温38℃,血常规:WBC 3.52×109/L,N 40.6%,L 52.8%,HGB 96 g/L,PLT 89×109/L,腹部 B超无异常,肝功能:AS T 145 u/L,ALT 148 u/L ,肝胆酶谱:LDH 668 u/L,a-LDH 669 u/L,抗结核抗体弱阳性,抗ds-DNA(-),嗜异性凝集试验(+),抗巨细胞病毒抗体(+),风疹病毒抗体(+),两次骨髓穿刺:增生极度低下,粒系极度受抑,红系无幼红细胞,淋巴细胞90%以上,少量细胞形态不规则,浆细胞2%,巨核细胞 3个,PLT少见,吞噬细胞0.5%,流式细胞免疫学分析细胞太少,并行骨髓活检:骨髓造血组织轻度增生,可见较多大小一致细胞及较大核细胞,于2008年 9月 2日血常规:WBC 0.80×109/L,RBC 2.78×1012/L,HGB 84 g/L,PLT 22×109/L,仍发热,体温最高40.1℃,进一步住院治疗。入院查体:体温38.9℃,贫血貌,全身皮肤无黄染,皮肤黏膜未见淤点、淤斑,全身浅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口腔黏膜多处溃疡,胸骨无压痛,心肺未见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入院后血象仍进行性下降,细菌病原学检查未发现致病菌,考虑病毒感染引起免疫功能异常,造血功能受抑制,予抗病毒、泼尼松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治疗;于9月7日血象降到最低:WBC 0.51×109/L,RBC 2.04×1012/L,HGB 60 g/L,PLT 7×109/L,后逐渐恢复;于10月30日血常规:WBC 6.58×109/L,N 60%,L 32%,RBC 2.78×1012/L,HGB 124 g/L,PLT 234×109/L;于11月20日再次高热,体温39.5 ℃,血常规:WBC 9.58×109/L ,N 11.74%,L 70%,RBC 4.57×1012/L,HGB 140 g/L,PLT 18×109/L;复查骨髓象提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92%,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2),用 VDCP方案化疗1疗程,血象三系减低,于化疗结束4周仍重度减低,复查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占90%,于2008年12月27日因肺部感染死亡。

2 讨 论

急性造血功能停滞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病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药物、细菌病毒感染、恶性肿瘤及化学药品中毒,尤其以药物及病毒感染多见。临床以造血功能停滞为首发表现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较少见,但也逐渐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1-2],早期诊断较困难,极易误诊漏诊。本例患者早期没有诊断白血病,主要原因有:(1)血清学多种病毒抗体阳性,病毒感染也可以影响细胞形态改变,骨髓涂片中出现淋巴细胞的形态改变;(2)两次骨髓涂片检查提示造血功能停滞,除外实体瘤骨髓转移、骨髓稀释或纤维化,最后行骨髓活检,均不支持急性白血病;(3)按照造血功能停滞治疗,效果满意,血象完全恢复正常。基于上述原因,早期诊断造血功能,待病情再次反复,再次行骨髓检查,此时出现典型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象,此时病程已达两月余。现在进行回顾性分析,认为其疗效可能与泼尼松对白血病细胞的诱导作用有关,另外一方面,感染是造血功能停滞的主要诱因[3],该患者发病时有病毒感染,可能影响免疫功能,骨髓造血功能调节紊乱,最后发展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邓成莲,谭刚,梁益,等.以造血功能停滞为首发表现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例[J].白血病◦淋巴瘤,2006,15(4):245.

[2]陈曙平,赵谢兰,祝焱,等.以急性造血功能停滞为首发表现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2,23(12):641.

[3]简和,杨尧.急性造血功能停滞19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02,31(5):437.

猜你喜欢

血象病毒感染血常规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医学期刊常用字词正误对照表
猪细小病毒感染的防治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咖啡酸片对直肠癌放疗过程中的血象降低的预防效果观察
部分常用医学名词的规范使用
血象分析在犬获得性溶血性贫血诊断中的应用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