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验质量控制在检验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0-04-03周立平董西华郭晓临

重庆医学 2010年23期
关键词:实验室医学检验

周立平,董西华,郭晓临,尚 红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实验诊断教研室,沈阳辽宁110001)

实验质量控制在检验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周立平,董西华,郭晓临,尚 红△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实验诊断教研室,沈阳辽宁110001)

检验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其检验质量直接影响着医疗工作的整体水平。现代检验医学的培养目标对检验专业本科生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形式下如何适应检验医学模式的转变及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培养高素质、多向型人才的需要成为检验医学教学的一项新课题[1]。现就检验医学质量控制在检验教学中的体会作一浅析。

1 全面质量控制观的教育

提高检验质量是检验医学界永久的主题,质量管理是临床实验室管理的核心,是实验室生存发展的前提,2002年我国出台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明确指出“举证倒置”[2],这对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是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或者是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3]。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质量,必须对实验全过程进行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是指:分析前、中、后的质量管理,总称总质量管理或全面质量管理。随着检验医学向检验医学模式的过渡,以往临床实验室只注重实验室中的质量控制过程已不能满足学科的发展。因此,建立、健全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不仅满足了实验室自身发展要求、提高了自身素质水平,而且已成为临床实验室保证质量的关键[4]。

对于初入临床实验室的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的学生,首先要进行入科教育。在入科教育中明确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临床实验室各项规章人手一册,实习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制度,端正实习态度,约束自身行为。使学生意识到临床实习中面对的不仅仅是取自患者自身的各种样本,而是患有各种疾病的患者在医院诊疗的全过程,一切医疗行为都要从患者的利益出发。自己的一言一行,将对患者产生不同的影响,并为此制订及细化实习中的考核指标,要求学生以此比对各自行为,并进行逐一量化,有章可循。从而使质量管理观念在实际行动中得到体现及强化,以减少或避免自身原因引起患者检测结果不准确的概率及其他干扰检测结果的因素。

2 全面质量控制观的渗透

临床实验室的带教教师从全面质量控制的内容入手制定了一套详细的带教计划。为每位学生指定临床带教教师,分别在分析前、中、后易出问题的环节亲自示范,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对于全面质量管理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临床检验实践中的质量控制主要分为以下3个阶段:(1)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提示学生分析前的过程是从临床医师申请检验项目开始,包括检验项目的要求、患者的准备、原始样本的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部的传递、检验分析过程开始、结束等过程。在此过程中诸多环节的处理不当都将直接导致检测结果的不准确,而且这个过程还不易被临床实验室控制,因此,检验人员应多与临床医护人员交流,科学地选择检验项目。如患者的情绪(激动、兴奋、恐惧状态时,可使血红蛋白、白细胞增高);运动可使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等一时升高,还可引起血中钾、钠、钙、清蛋白、血糖等成分的变化;昼夜生理变化;饮食可引起三酰甘油、尿素、尿酸、血糖等增高。所以,医务人员在采集标本时应尽可能地避免以上情况,如情况紧急不可避免,应在申请单上注明,以利于检验人员结果的解释。特别是当样本采集不当及各种原因造成溶血对临床检验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带教过程中对此类样本采取不做任何处理及制备血滤液后再进行检测的两种处理方式,通过结果差异的比对,加深对分析前后质量管理的理解。因而临床实验室应将正确的做法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并制定出详细的操作规程,为临床医护人员及患者宣讲。(2)分析中的质量控制。指导学生认识质量控制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分析中的过程是从接受标本开始,仪器的维护、试剂的准备、分析过程及检测结果出来。在日常的教学中,注意仪器的维护,要做好仪器所需的日、周、季保养,注意观察比色杯、光源灯是否在可信范围内。保持实验室内的温度、湿度和卫生,检测项目的试剂一定要按操作规程或试剂说明书来配制,不用的试剂要立即放回冰箱中以免试剂的挥发。分析全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才有可能得到及时准确、客观的检验结果。结果提醒学生要遵守“三查三对”、“差错记录”制度,任何异常报告都不能轻易发出。如急性重型肝炎肝脏损伤可致转氨酶大量释放入血,血中转氨酶的浓度异常升高,但由于方法学等因素的限制,在检验过程中会出现底物耗竭现象,检验结果与实际情况可有数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差距。出现这一问题后要将样本稀释后重新测定并观察检测结果间的实际差异。通过这种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要善于捕捉临床申请单中任何可用信息,必要时要与临床进行联系核对,甚至直接观察患者,以减少差错的发生。对出现类似的异常情况要求学生做好翔实记录,以备结果的整理总结。(3)分析后的质量控制。这一过程包括结果计算、发出等过程。指导学生建立“结果回报”制度。对过低过高的检测结果要再一次核对及复查,确认无误后才能发出报告,同时与临床人员联系询问检测结果是否与临床相符。如果不符,建议临床重新留取样本复测并查找原因;如果相符,结果可为临床对症处理,抢救危急重患者争取到宝贵时间。作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增强临床检验专业学生将学科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定期开展诊断教研活动[5]。

3 全面质量控制过程的实践

在检验医学本科的专业课教学中,要重视全面质量控制过程。使学生在临床实习期亲身体验全面质量控制过程。教师将定期或不定期地就学生前一段的实习情况集中进行总结,就学生在实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予以讲解。并设置相关质控专题及病例与学生进行交流。师生从每次的总结与交流中均获益匪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89、90期学生通过座谈会,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反馈,72%以上的学生认为加强实验管理意识是作为一名检验师的工作重点,89%的学生认为临床质量管理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质量控制的意识,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践中强化操作技能,培养自身能力,并且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倪方荣,孙关忠,沈雄文.循证检验医学与现代检验医学仪器的使用和管理[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8(27): 767.

[2]黄洁雯,季育华,卫蓓文.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83.

[3]杨振华,王治国.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

[4]李筱筠.临床生化质量控制及质量管理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11):1112.

[5]褚春民,陈牧.对提高实验诊断学教学质量的点滴思考[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13):126.

book=23,ebook=305

10.3969/j.issn.1671-8348.2010.23.067

R446.1;G642.6

A 文献标识码:1671-8348(2010)23-3289-02

2010-06-20

2010-08-04)

教育部“地方医学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子课题。△

,E-mail:hongshang100@hotmail. com。

猜你喜欢

实验室医学检验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临床检验检验前质量指标的一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