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产水稻看叶促控技术

2010-04-03郭丽华张达余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0年2期
关键词:花肥叶鞘叶龄

郭丽华 张达余

(江苏省阜宁县农业局,江苏 阜宁 224400)

水稻的每一片叶都具有各自的生理特性和相应的特殊功能[1],叶片的出生与发根、分蘖、拔节、长穗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2],利用叶龄可推断出生育进程,观察叶色、叶相,采取肥水促控可塑造出理想的高质量的水稻群体。笔者连续三年根据《水稻丰产高效技术及理论》,采取定点观测叶龄和叶色变化,落实相应的栽培措施,所指导的阜宁施庄岗北100hm2丰产方,单产均达10500kg/hm2,现以江苏淮北地区主栽品种徐稻5号、连粳4号等中熟中粳(17叶,5个节间)水稻为例,简述看叶促控技术。

1 叶龄的直观识别

叶龄的确定需定点观察,但农民很难做到。现介绍让农民易学的直观识别方法。

1)秧田期的叶龄识别。拨起秧苗,洗净根部泥土,与种谷同侧的为单数叶,相反为双数叶。此法对中、大苗移栽秧秧田期叶龄识别和机插秧、直播稻早期叶龄识别非常适用,称之为种谷方向判断法。

2)大田分蘖期的叶龄识别。6叶1心移栽的水稻,第7叶和第8叶的叶枕重叠成“双零叶”,其上即为第9、10、11叶,称之为蘖期“双零叶”判断法,还可通过单数叶主脉偏右、左宽右窄和主脉两侧叶脉数+1为叶龄数的辅助“主脉法”加以确认。

3)拨节长穗期的叶龄识别。17叶、5个伸长节间的中熟中粳水稻品种,第一个变形叶鞘(由扁变圆、棱线消失)为倒5叶,即13叶。它有4个伸长叶枕距,如倒4节间(第2伸长节间)为倒5叶(13叶)和倒4叶(14叶)的叶枕距,可推断出余下的15、16、17叶,称之为变形叶鞘法。

2 高产水稻群体的叶色变化规律

根据凌启鸿等人研究,衡量高产水稻群体的叶色,并不是农民误认为的最上层叶片的“黄黑”,而是比较顶3叶与顶4叶的色差,其变化的规律:

1)返青到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呈“黑”。本类型品种的有效分蘖可靠叶龄期为总叶片数17-伸长节间数5=12。也就是12叶之前,要保持“黑”色,即顶4叶色要深于顶3叶,有利于促进有效分蘖的发生。

2)此后至拨节期。即13叶至15叶,叶色要逐步转换至“黄”的状态,即顶4叶叶色要浅于顶3叶,有利于控制无效分蘖和基部节间伸长。

3) 倒2叶(16叶)至抽穗后20d,叶色应逐步回升至“黑”的状态,达到顶4叶与顶3叶同色,有利于促进大穗形成,并提高结实率。

4) 抽穗20d后,叶色要保持一定梯度退“黄”,成熟期要有2片以上的绿叶,有利于籽粒充实,提高千粒重。

3 高产水稻群体的叶相

水稻叶片从直观上可分为:披叶、弯叶、挺叶和直叶4种叶相。披叶指叶尖下垂到整个叶片自下而上的三分之一处,弯叶指叶尖下垂到整个叶片自下而上的三分之二处,挺叶指叶尖基本处于弯曲的最高点上,直叶指叶片直立。理想的叶相大致为:大田分蘖期以披叶为好;拨节长穗期以弯叶过渡到挺叶为好,抽穗以后以直叶为好。

4 促控措施的实施时段

根据高产水稻群体叶色和叶相的变化要求,肥水促控措施要与之合拍。

1)促有效分蘖。根据水稻施肥效应原理,促进有效分蘖的分蘖肥宜早不宜迟,最迟不能迟于有效分蘖临界叶龄(12叶)的前2个叶位(10叶)。水层应始终保持薄水勤灌,既要防止深水闷蘖和僵苗不发,又要防止缺水胁迫分蘖缺位。

2)促大穗形成。为了促进颖花分化,促花肥应在倒4叶期(14叶)施用;为了防止颖花退化,保花肥应在倒2叶期(16叶)施用。水层以间隙湿润为主,即2d有水层,2d保湿润,轮翻进行,切不可因田表干裂而导致颖花退化和败育。

3)促籽粒饱满。通常情况下,后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可促进籽粒灌浆。水层以干湿交替为主,保持根系有旺盛力。

4)控无效分蘖。前已述及促蘖肥不能过迟,否则无效分蘖增多,一方面造成养分浪费,另一方面造成群体基部荫闭,加重纹枯病等病害的发生,也就是在10叶至11叶期间要控肥控水。

5) 控节间长度。高产水稻应以不倒伏为前提,通常情况下,倒伏都以茎倒为主。如果基部节间很短,倒伏的风险很小,除非出现台风等恶劣天气。控制手段主要是在11叶至13叶期排水搁田。

5 促控效应与片鞘颜色

通过观察比较水稻的叶片和叶鞘颜色,可以鉴别出促控措施的作用程度。当叶鞘色浓、叶片色淡时,表示肥效已经发挥,“促”的作用开始显露;当叶鞘、叶片均显浓绿色时,表示“促”的作用已经达到高峰;当叶鞘色淡、叶片色浓时,表示供肥水平下降;“控”的作用开始显露;当叶鞘、叶片均呈现绿色时,表示“控”的作用已达到高峰。

6 根据叶龄和地力水平精确定量施肥

应用水稻精确栽培理论与技术[2],各地可用斯坦福公式计算施用总量,氮、磷、钾的合理施用比例,可通过“3414”法加以明确。随着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普及,广大农民可直接选用县级农业部门推荐的施肥方案。阜宁县精确定量施肥方案为:基肥中氮肥占总用量的40%,磷肥全量施用,钾肥占总用量的50%。蘖肥中氮肥占总用量的15%。促花肥中氮肥占总用量的30%,钾肥占总用量的50%。保花肥氮肥占总用量的15%。本地区在总施氮量300kg/hm2(化肥折纯225kg/hm2、有机肥折纯75kg/hm2,施磷量65kg/hm2、施钾量75kg/hm2)情况下,按此方案施用,连续三年大面积获得了10500kg/hm2高产量,高产田块达到了11250kg/hm2。

[1]高立民主编.作物栽培学(南方本)[M].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4:18-139

[2]凌启鸿,张洪程,丁艳锋,等.水稻丰产高效技术及理论[J].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1-21

猜你喜欢

花肥叶鞘叶龄
氮肥运筹方式对水稻穗颈瘟的影响研究
立足常规课堂的化学微项目教学实践研究
——以“铁花肥”教学为例
小猫花肥
水稻施保花肥与不施保花肥产量对比试验简报
不同叶龄移栽对四倍体水稻T569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稻秆叶鞘表面雾滴沉积特性试验
棉花叶龄动态的模拟研究
浅谈水稻叶龄诊断技术应用
论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
三氯异氰尿酸对香蕉叶鞘腐烂病的抑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