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地位和作用

2010-03-22韩振峰

天府新论 2010年6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本质特色

韩振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地位和作用

韩振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关键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进一步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意识形态;吸引力;凝聚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党的十七大向全党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对进一步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内涵及其重要作用

“意识形态”一词产生于 18世纪末的法国,当时法国启蒙学者、哲学家德·特拉西在其撰写的《意识形态原理》(一译为《观念学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意识形态”这一概念。〔2〕特拉西把 “意识形态”理解为 “观念的科学”,其目的是为了把意识形态与经院哲学、宗教神学等区分开来。后来,黑格尔、费尔巴哈、弗洛伊德、葛兰西等人都从不同角度使用过意识形态概念。

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多次使用过意识形态这一概念,他们曾在两种含义上使用“意识形态”一词:一是作为与唯物史观基本范畴相对立的唯心史观的意识形态,如他们把当时流行的、受黑格尔哲学影响的思辨唯心主义哲学嘲讽为“德意志意识形态”;二是把它作为和社会存在相对应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范畴来使用,指的是在一定社会结构中,适应一定经济基础以及竖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而形成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在马克思、思格斯后来的一些著作中,意识形态一词主要是在这样的含义上使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意识形态作为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指的就是反映和代表一定社会或阶级的利益、愿望的思想观念体系,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学、宗教、艺术等等,它是建立在社会存在之上,又受到社会政治法律制度影响和决定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虽然受社会存在决定和制约,但在一定条件下它又对社会存在产生巨大的反作用。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之上、代表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求的思想观念体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是以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建立为前提条件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确立后,在维护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作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从总体上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适合并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所以反映这个基础要求和发展方向并为其服务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然要为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促进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服务。

其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起着重要的精神动力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不断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统一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信念,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励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士气,用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道德,进而实现我国政治上的安定团结、思想上的和谐统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

再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起着重要导向作用。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进行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我们所建设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就是要消除两级分化、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导向作用。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核心地位

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确保该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3〕。价值作为一个关系范畴,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满足与被满足的关系。人们在创造和实现价值的过程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价值观就是主体以自身的需要为尺度,对外在于自身的事物或现象所蕴涵意义的认识和评价,它往往表现为信念、信仰、理想、追求等形态。一定的价值观是处于一定经济关系之中的人们的利益需要的反映,它决定着人们的思想取向和行为选择。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利益需求,因此必然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在一个社会的多样价值体系中,那种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反映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内在要求以及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基本价值体系,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反映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要求、体现社会主义发展趋势的核心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多方面内容所构成的科学价值体系。〔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旋律。

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看,任何社会的意识形态,都与该社会形态的本质规定性相适应,并决定于这种本质规定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性质决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必须首先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党的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的科学论断,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和规律的新认识,它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的认识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之上、代表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思想意识及观念体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坚持共产党领导及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决定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根本性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和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区别,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其他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区别。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一直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指导思想。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不变,就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当然,任何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都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体系,其中各个部分的内容既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意识形态的本质就是指那种渗透在意识形态所有部分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灵魂和核心,包括它代表什么阶级、群体的利益,它的基本指导思想,它所提倡的精神和道德,以及它所昭示的方向和道路等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恰恰是这样一个完整系统的思想理论体系,它科学回答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共同理想、精神动力和道德标准等一系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所必须回答和解决的根本问题,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和前进方向。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内容和本质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内在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有机结合而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它所强调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都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世界观和价值观上的根本要求。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需要,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证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成为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道路,关键就在于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同时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引领当代中国实现共同富裕、共同民主、共同文明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道路。这条道路不仅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也体现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特殊规律;不仅是实现中国工人阶级根本利益的道路,也是实现各民族、各社会阶层共同的、长远的利益的道路。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进一步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主体工程,是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没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会失去方向和灵魂;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会失去内核和主题;没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会失去传承之脉和内在精髓;没有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会失去价值坐标和道德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时代主题,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本质要求。

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成功地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经济体制上说,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从政治体制上说,就是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意识形态上说,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根本性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定、要求和目标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犹如一盏明亮的灯塔,引领和鼓舞人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才能更清醒、更坚定地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更清醒、更坚定地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其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党和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的内在需要。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如果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作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共同的价值观念是形成集体行动的客观前提,共同的价值规范是连接社会群体形成共同目标、采取共同行动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共同目标、共同道德基础和共同价值追求,是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巩固全党和全国人民共同的思想基础,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精神支柱。

再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导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的客观要求。当前,我国还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相适应,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层次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道德建设上一定要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对不同层次的人们提出不同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先进性要求,又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广泛性要求;既坚持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又符合不同层次群众的思想状况;既体现了一致的愿望和追求,又涵盖了不同的群体和阶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引导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N].人民日报,2007-10-25.

〔2〕H.Drucker.The PoliticalUses of Ideology.London;Macmillan;1974.p.13.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9卷 〔M〕.人民出版社.1972.406.

〔4〕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M〕.人民出版社,2006.22.

D261

A

1004—0633(2010)06—026—03

本文是作者主持的教育部委托重点课题《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究》(批准号: 2008JYJW013)的阶段性成果。

2010—07—31

韩振峰,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北京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北京 100044

(本文责任编辑 刘昌果)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本质特色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完美的特色党建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WUU——让“物”回归其使用本质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