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FRACAS系统的管理与应用探讨

2010-03-20周虹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 2010年4期
关键词:可靠性雷达装备

周虹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安徽 合肥 230031)

1 引言

雷达属于大型、复杂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大量高新技术、新器件、新工艺的采用,产品的技术性能日益提高,构成日趋复杂,同时由于设计制造中的缺陷等因素常常造成产品研发质量水平不足,因此影响产品性能的因素也随之增多;另外,由于研制周期短、任务急,雷达在试验期间故障暴露不充分,部分系统性故障没有根除而带入批生产和装备使用阶段,增大了发生问题和故障的概率。在雷达产品的研制生产过程中,通过加强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管理措施的落实和故障归零,使可靠性水平得到提高。

2 目前存在的问题

质量问题归零是研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 (FRACAS)在技术质量问题归零工作中得到充分的贯彻,一直是质量管理研究和探索的问题,影响的因素有很多,既有技术方面的、也有管理方面的。作为雷达型号研制总体单位,承担了许多的科研任务,近几年来,我所建立了完善的质量问题归零管理系统,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经过多次修订换版和持续完善,得到了有效的实施,但仍然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a)思想认识上有待进一步提高,FRACAS系统在型号工程中还没有得到全面的贯彻。这就反映出许多工作职责不明确,在质量问题归零的过程中职责混淆,质量责任不落实,FRACAS系统工作流程不清,部分人员仍然没有掌握如何正确使用FRACAS系统,同时FRACAS系统普偏存在技术质量问题记录不完整,填写不认真,对发现的问题处理不及时或不到位,没有举一反三。

b)对于FRACAS系统工作,更多的仍然是停留在发生故障的产品上,没有深入研究发生故障的原因,总结出具体的经验;没有借以制定今后工程设计的导则、规范,并与其它产品的研制紧密结合、落到实处。

c)质量信息和故障界定不清楚、故障定位不准确、责任不明确、纠正措施落实不到位、归零不彻底,对于发生的各类故障,未按FRACAS系统进行闭环管理。

d)决定故障潜在的因素众多,故障定位不准确,不能准确地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确认和纠正缺陷。

e)对质量问题的归零不彻底,一些新研制型号产品由于技术不成熟,时间紧,试验不充分等原因,导致质量问题较多。

3 FRACAS管理及工作程序

建立FRACAS系统的目的,就是为了及时报告产品研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故障,分析故障原因,制定和实施有效的纠正措施,防止故障重复出现,从而改善其可靠性。这是促进产品可靠性增长,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它既是一种有效的可靠性管理工具,又是一个信息系统。它是以实际发生的故障作为研究对象,以故障现象、时机、条件和环境信息为依据,通过一套规范化的管理程序,使分散发生的产品故障得到及时的解决,并防止故障的重复发生,控制和减少故障发生的概率,促进产品质量不断改进和提高,最终实现产品可靠性增长。

FRACAS系统的有效性在于对设计、生产、试验和使用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从技术上、管理上分析产生的原因、机理,对研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发现的批次性质量、异常的质量事故和致命的失效等较高的质量问题及时组织分析,进行质量问题技术归零。对于人为责任问题,重复性问题以及有章不循、违章操作和技术状态管理失控等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应进行管理归零。并采取纠正措施,避免问题的重复发生,实现可靠性增长和满足正确决策的需要。因此,贯彻定位准确、机理清楚、问题复现、措施有效和举一反三的五条标准,是保证FRACAS系统的关键所在和重要的经验总结。科学管理的核心是理顺管理的流程,使其科学化、规范化,有效地解决产生质量问题的深层次矛盾,从问题分析的技术层面上升到管理层面,从解决问题的短期措施延伸到长期措施,摆脱 “问题管理”的局面。这是一种科学管理方法,能有效地控制和推进研制过程技术质量问题归零工作。其FRACAS系统的工作程序如图1所示。它是由故障报告、分析和确定故障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并确定其有效性这三部分工作所组成的。

图1 FRACAS系统的工作程序

4 FRACAS系统在工程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装备要充分发挥其作战效能,不但要靠本身所具有的优良性能和高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还需要大量的装备可靠性信息的支持,而且还需要针对新装备在研制中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状况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来实施闭环控制,为管理部门进行宏观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目前,我所的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已建立并纳入所的质量管理体系中,各类产品在研制、生产、试验以及售后服务过程中的各种故障信息已纳入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中;并且,对于各类故障信息,特别是产品售后服务的故障信息已经能够较完整地进行统计,通过对部队使用和售后服务故障收集的统计分析,并能有针对性地改进装备存在的主要问题,提高现役装备的作战效能。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一工具,我们在进行售后服务故障报告分析时,应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型号的雷达进行用户实地调查,并根据装备在部队的实际使用情况,使装备的故障信息得到充分的利用,防止类似故障的重复发生。

a)装备的使用环境

装备的环境适应性已成为制约装备性能发挥、影响部队战备训练的重要因素。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大,同类型、同型号的雷达故障率、故障次数、故障现象各有差异,同一型号的雷达现场使用的故障与各部雷达使用的工作环境以及使用情况有很大的关系。既有使用在高寒、潮湿和风沙地区,也有工作在潮湿、盐雾、腐蚀严重的沿海地区;既有用在高原阵地,也有机场、平地架设的。使用环境虽同属于地面环境,但环境差异较大,不同区域的温度、湿度、高度和盐雾等地理环境会对装备造成各种不同的影响效应。因此,在现场对雷达安装、架设和售后服务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详细的故障综合分析,从影响装备效能发挥的环境因素入手,研究掌握自然环境条件对装备的影响规律,分析特点,研究对策,采取措施,区分处理,分别对待;并选择若干典型雷达站进行实地调查。

从我所多年售后服务工作经验总结以及通过部队现场维修或售后服务返修件检查以及与维修技术人员的交流、沟通中了解,许多电子设备使用中出现的故障均与盐雾、潮湿影响有关,特别是多种环境因数的综合作用,使产品发生物理、化学和电性能劣化导致产品功能故障。对于环境或者环境效应相关引发的故障可以由改善与加强环境试验来减少和消除,把由环境因数产生故障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点。

b)建立配套的质量信息数据库

故障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是进行可靠性增长立项和质量改进的重要信息来源。由于缺少出所雷达各类完整信息的支持,不能充分发挥产品的可靠性信息统计分析作用。为了实现故障的统计,应明确划分故障信息,并对每部新出所的雷达建立工作时间和故障累计特约反馈制度,发放相应的表格,制定跟踪检查制度,保障每部装备的信息按要求反馈。即在产品装备部队时,随机配备各种调查表格和可靠性统计调查要求,便于用户记录和统计收集现场使用过程中的产品可靠性数据;另外,按规定要求建立出所维修人员的维修报告制度,维修人员填写详细的维修报告,包括整机的故障现象、维修解决办法、更换的零部件等,通过使用阶段的现场故障反馈、保障信息、现场典型数据、装备维修信息以及现场数据与故障分析总结出的设备总故障中各种故障源 (包括设计不当、元器件故障、使用不当……)所占的比率等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和评价。

1)操作使用方面存在的设计问题;

2)可维修性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3)产品各种失效模式;

4)现场产品可靠性水平;

5)发生故障的时间和部位;

6)对引起故障原因进行统计分类。

c)装备的复杂程度

对一些刚刚部署投入使用的新装备,或处于贮存后期或者到期甚至超期的装备来讲,其故障必然是比较多,并且应具有代表性,准确分析和统计这些数据对于改进装备设计质量,提高维修水平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d)装备故障率的分类分级

在进行故障统计时,首先根据故障判别标准来确定装备是否故障,进一步判别故障是关联故障、还是非关联故障。从非关联故障的定义可以看出,从属故障、误用以及人为因素非使用条件下使用等引起的故障等都属于非关联故障,便于故障统计更合理,否则就有可能造成在进行质量与可靠性分析时产生偏差。

另外,对故障原因分类进行统计后还需进一步分析,例如:元器件质量原因中,是哪些品种和厂家生产的元器件,造成失效原因是什么,是由于瞬时过载还是由于环境严劣等,是开路还是短路失效等;关于设计原因,是由于结构设计问题还是由于电路设计问题,在电路设计方面又可进一步分析,应尽可能地细化并能逐级分解。另外,对易出现或重复出现器件、组件质量问题的,应进行注明,引起关注。

5 结束语

在雷达产品的研制生产过程中,贯彻执行军用标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技术质量问题有效归零是实现产品质量不断改进的重要手段。通过技术质量问题的分析解决,不断地消除产品在设计或制造中的薄弱环节,实现产品本身的质量提高,通过举一反三,推动其它产品的质量提高。因此,建立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保证技术质量问题有效归零,并符合 “双五条”归零要求是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强化质量责任制,完善质量监督体系,加强质量管理,增强质量保证能力,提高装备可靠性水平,为用户提供满意的装备。

[1] GJB 841-1990,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 [S].

[2] 杨为民,阮镰,俞沼,等.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总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可靠性雷达装备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防晒装备折起来
可靠性管理体系创建与实践
DLD-100C型雷达测试方法和应用
雷达
合理使用及正确测试以提升DC/DC变换器可靠性
5G通信中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分析
基于空时二维随机辐射场的弹载雷达前视成像
现代“千里眼”——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