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诵读、积累、运用教学法”

2010-03-17靳淑梅

天津教育 2010年11期
关键词:拟题课外阅读课文

■靳淑梅

我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诵读、积累、运用教学法”,大大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一、诵读

诵读是学习语言的好办法,能规范学生的书面语言,帮助学生积累词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诵读的低级目标——读通课文。课前,每篇课文至少要放声读三遍:第一遍读通,扫清生字、生词障碍;第二遍读懂内容,了解课文说了些什么;第三遍边读边在文中作标记,简单写感受或不懂之处。读完三遍后在课文题目旁注上“已读三遍”。

诵读的中级目标——有感情朗读。课上,我把诵读设定为三级目标:一级目标是读得响亮、读得正确、读得通顺,不可误一字、少一字、多一字、倒一字,不可读破句;二级目标是有理解、有体验,能传情达意地表现作者的情感;三级目标是会表达朗读者自身的思考,表现出良好的朗读基本功。

诵读高级目标——课外阅读。在完成前两个目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进行课文相关知识的课外阅读,提高阅读的“厚度”。

二、积累

积累是运用的前提。积累主要抓实三个字:写、背、赛。

写:通过书写,让学生积累知识。要求学生每人有一个积累本,记录阅读知识、体验。开展“我阅读,我体验,我积累,我快乐”活动。快乐积累,理解是基础。只有在理解之后,学生才会主动记忆。我把每周的周一、周三、周五定为开放阅读积累时间,并把积累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求学生把喜欢读的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好段摘录下来,定期展示,相互交流,以培养学生的积累乐趣。

背:通过背诵,让学生积累知识。小学阶段是人生中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教科书中的课文文质兼美,通过背诵,让学生积累大量的知识、词句,不断充实语言库存。同时,让学生从背诵中领悟、体味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匠心所在,悟得表达方法的真谛,这将使他们受益终生。

赛:通过比赛,让学生积累知识。通过“课前五分钟,语文游艺宫”、“格言伴我成长”、“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阅读欣赏课”、“快乐作文”、“读书星,亮晶晶”、“作文大王”等形式多样的比赛,让学生们在玩中赛、赛中学。

三、运用

积累下来的语文知识只有通过运用才可以转化为能力。我主要通过以下方式来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

日记盘点:要求学生每周至少写两篇日记,每篇不少于200字,记录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写法迁移: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许多课文写法是相通的,教师要引领学生做归纳总结,然后让学生举一反三。例如,《走遍天下书为侣》、《我的“长生果”》、《桂花雨》三篇课文均是比喻式拟题,我指导学生掌握这种拟题方法,学生便拟出《生命如花》、《父爱是一座山》、《哦,那匹“黑马”》等题目。

捕捉契机。生活无处不作文。我要求学生善于在生活中捕捉写作的契机。下雨了,花开了,学生便写了《大自然的语言》;面对舟曲泥石流灾害,学生便写了《泥石流的自述》;看完电影《唐山大地震》,学生便含泪写下《热爱生命》的影评……这些看似平常的小文章,让学生们的作文内容有血有肉、有情有感。

猜你喜欢

拟题课外阅读课文
拟题的四把金钥匙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背课文
画外音大蜗牛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高考作文的拟题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