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更重要的是实施

2010-03-17

天津教育 2010年11期
关键词:教育规划弊端立场

■本刊特约评论员 荆 平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各地的教育规划纲要陆续出台,而且大多富有地方特色,令人鼓舞。规划是前进的方向、奋斗的目标,也是积聚力量、激发热情的武器,非常重要。但是,它毕竟只是一座大厦的蓝图,要让蓝图变为真实的大厦,更重要的是从我做起,拿出添砖加瓦的精神,奋力实施。

强调实施并非杞人忧天。我们在看到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应看到一些承诺未能如期兑现而带来的社会负面评价问题。1993年提出“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4%”的目标,时限推后10年仍未实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早已成为上上下下的共识,但至今“钱学森之问”仍是没有答案的教育考问……

不让人民群众望“图”兴叹、留下遗憾,各级政府负有主要责任,每所学校、每个教育工作者也都有责无旁贷的义务。

各级政府不但要有一个克服时弊、面向长远、能够操作的好的规划,还要有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以保证教育工作者和人民群众能够在每个时段都能看到实效,而不是10年后“算总账”。

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实施教育规划纲要最要紧的是要有为民之心。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站在一定的立场上才能树立一定的价值观,红军“革命理想高于天”,才能迎来“万水千山只等闲”。时至今日,恐怕已没有一所学校、一个教师对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毫无所知,可师生的负担依旧沉重,仅仅归结于观念落后是不够的,更深层的原因与教育价值观密切相关。如果学校、教师真正站在强国富民的立场上,站在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立场上,站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立场上,一定会对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痛心疾首、如鲠在喉,会千方百计地冲出这个樊笼。如果把教育仅仅看作生存的方式,眼睛不是盯着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而是盯着自己的进退得失,就必然对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视而不见,屈从于落后的教育观念,去全力追求教育“GDP”。

要有争先之志。凡事都有一争,争与不争大不一样。工作不争,甘于人后,则人会懒、劲会减,遇事持观望态度,等待上级的安排,等待形势的逼迫,工作难有起色。勇于争先,才能“敢”字当头,敢想、敢干、敢变,具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精神和勇气。当然,争什么、怎么争,是更高境界的考验。“人争一口气,鸟争一口食”,大有分别。商人、厂家要争创名牌、争核心技术、争人气,以求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学校和教师,就要争树人、争育才,争教育理念先进、教学方法科学,以教书之优争育人之先。现在,国家的教育规划纲要已经颁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鼓已经擂响,每所学校、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拿出创先争优的胆识和勇气,做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先锋、改革者的表率、实施者的典范。即使从格调最低的本位主义出发,也应看到教育改革大势已不可逆转,未来的名校名师必将出自锐意改革的学校和教师之中,而投身改革者的行列。

要有改革之胆。众所周知,改革和创新是教育发展的根本途径和直接动力。没有教育改革,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就不会在今日中国出现,义务教育就不会在99.7%的人口中普及,未来的教育公平建设、教育弊端消除也不可能实现。但是,所有改革都是对传统或全部或部分的否定,都是对未知世界的艰苦探索和创新,都会招致这样或那样的非议。尽管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尽人皆知,但实施教育改革依旧步履艰难。因此,要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就要有敢为人先的气概,沿着党中央指引的方向披荆斩棘、奋勇前进。其实,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教育改革并不可怕,说到底,无非是一个“升学率”在那里兴风作浪。改革与“升学率”并不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恰恰相反,北京的人大附中、山东的杜郎口中学等改革的先锋早已证明,二者在更多的情况下是互相促进关系,正是改革使这些学校跻身全国名校的行列。只要我们牢记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这个根本任务,围绕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个战略主题,瞄准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师生负担过重等实际问题,认真研究、科学论证、统筹考虑、大胆改革,肯定能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

猜你喜欢

教育规划弊端立场
全国教育规划项目介绍
——核心素养与高师院校教学变革(DIA180384)
跟踪导练(四)
设计立场和手工生产关系的辩证认识
武术研究的立场
扬 善
高等院校教育规划:两个不同维度的思考
探讨微博在新闻传播中的弊端及改进方法
水利部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印发《全国水情教育规划(2015—2020年)》
侦鉴一体的弊端与改造
对教育规划评估论证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