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5%吡蚜酮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

2010-03-10陈贤清蒋志强苏开国张志元

湖南农业科学 2010年5期
关键词:单剂吡蚜噻虫嗪

陈贤清,蒋志强,苏开国,张志元

(1.常德市武陵区农林局,湖南 常德 415003;2.常德市武陵区芦山乡农科站,湖南 常德415141;3.长沙学院生物工程与环境科学系,湖南 长沙 410003)

稻飞虱是南方水稻生产过程中的最主要害虫之一,其危害具有隐藏性、暴发性和毁灭性的特点。同时灰飞虱、白背飞虱又是传播水稻黑条矮缩病的主要媒介。

吡蚜酮是新型吡啶杂环类高效选择性杀虫剂,对多种作物的刺吸式口器害虫表现出优异的防治效果。笔者进行了25%吡蚜酮WP防治稻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以明确25%吡蚜酮WP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最佳用药量及安全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25 %吡蚜酮WP(湖南昊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对照药剂为25%噻虫嗪(阿克泰)WG(先正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25%噻嗪酮WP(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

1.2 试验作物及防治对象

试验作物为大苗洗插一季晚稻,品种为“Ⅱ优602”,2009年5月21日播种,6月14日移栽。防治对象为稻飞虱。

1.3 试验处理与方法

试验在常德市武陵区芦山乡石公庙村四组张维新农户的承包田实施。在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中,设 25%吡蚜酮 WP单剂 180、240、300 g/hm2,25%噻虫嗪(阿克泰)WG 90 g/hm2,25%噻嗪酮WP 1 050 g/hm2共5个处理,以清水作空白对照。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4次,共24个小区,小区面积50m2,各小区间筑埂隔开。

各处理于8月26日(水稻破口抽穗期)施药一次,对水900 kg/hm2喷雾,器具为新加坡利农HD-400型背包式手动喷雾器。

1.4 试验调查

于8月26日施药前调查虫口基数后施药,8月29日、9月2日、10日、25日分4次调查残余活虫数。调查时用33 cm×40 cm的白瓷盘每小区随机拍10盘,每盘拍打2蔸稻,每小区共计调查20蔸。不区分稻飞虱种类,只计成、若虫,并计算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药后3 d的防治效果

由表1可见,药后3 d调查,5个处理的速效性均较好,其中25% 吡蚜酮WP单剂180、240、300 g/hm2的校正防效分别为66.42%、75.75%、87.76%。经方差分析,25%吡蚜酮WP 300 g/hm2的防效最佳,与其他处理比较,其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表1 药后3 d、7 d各处理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

2.2 药后7 d的防治效果

从表1还可看出,药后7 d调查,5个处理中以25%吡蚜酮WP单剂300 g/hm2的防效最好,为93.42%,其次为240 g/hm2的处理,其防效为81.96%,180 g/hm2的处理其防效最差。经方差分析,5个处理中,25% 吡蚜酮WP单剂300 g/hm2的处理,与其他处理比较,其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另外3个处理的防效都显著高于25%吡蚜酮WP单剂180 g/hm2的处理,但3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2.3 药后15 d的防治效果

从表2可以看出,药后15 d调查,25%吡蚜酮WP单剂3种处理对稻飞虱防效均优于对照药剂25%噻虫嗪WG。经方差分析,25%吡蚜酮WP单剂300 g/hm2的处理防效与其他处理比较,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他各处理之间差异显著。

表2 药后15 d、30 d各处理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

2.4 药后30 d的防治效果

由表2还可看出,药后30 d调查,25%吡蚜酮WP单剂3种处理防效分别为84.63%、89.79%、98.88%,25%噻嗪酮WP 1 050 g/hm2防效有所下降,为76.71%,而25%噻虫嗪WG 90 g/hm2防效为54.13%,基本上失去防治意义。经方差分析,240和300 g/hm2的25%吡蚜酮处理极显著高于对照处理。说明25%吡蚜酮WP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时间越长防治效果越好,与对照药剂比较,其优势越明显。

3 小结与讨论

25 %吡蚜酮WP单剂对稻飞虱成虫、若虫均有较好的防效,且击倒力较强,速效性好,持效性在30 d以上。在试验剂量内,较高剂量的25%吡蚜酮WP单剂的防效明显优于25%噻虫嗪WG和25%噻嗪酮WP。药后30 d目测整个试验区,没有发现水稻药害症状。

由此可见,25%吡蚜酮WP单剂对水稻安全,可以在稻飞虱的各个虫态时使用,具有较好的推广和应用价值。建议用量为240~300 g/hm2,对水750~900 kg/hm2,以细水喷雾方式施药为好。

[1] 罗 征.新型稻飞虱防治药剂的选优对比试验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09 ,(5):83-84.

[2] 黄志宽,张宗泽,何拥军,等.几种新农药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比较[J].湖南农业科学,2009,(7):91-92.

[3] 陈怀仰,杨丽梅,陈忠诚,等.稻飞虱防治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广东农业科学,1996,(4):6-7.

[4] 覃惠平,梁凤鸣.扑虱灵防治稻飞虱试验示范总结[J].广西植保,1991,(2):23-24.

[5] 张红喜,黄向荣,刘暮莲.10%吡噻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J].广西植保,2005.18(1):3-4.

猜你喜欢

单剂吡蚜噻虫嗪
联合用药防治扶桑绵粉蚧田间药效评价
噻虫嗪、吡虫啉灌根防治苹果绵蚜及砧穗组合抗性试验
噻虫嗪在农田土壤中环境行为的研究进展①
不同剂型布地奈德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在冬枣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控制释放农药颗粒剂吡蚜酮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总结
推广新型农药噻虫嗪防治甘蔗叶部害虫突破14万公顷
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白背飞虱效果研究
恶性竞争导致吡蚜酮价格下滑
新型复配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