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诱食剂配合印度菜粕在罗非鱼饲料中的应用

2010-03-09张伟涛叶元土张宝彤韩忠宝萧培珍朱自强王怀祥

饲料工业 2010年10期
关键词:菜粕生长率罗非鱼

张伟涛 叶元土 张宝彤 唐 精 韩忠宝 萧培珍 朱自强 王怀祥 李 生

近两年,一些饲料企业在罗非鱼饲料配方中印度菜粕的用量在8%~20%(有个别厂家用量在20%,甚至更高)。如继续增加印度菜粕的用量,会严重影响鱼的适口性,进而影响鱼的摄食与生长,并出现印度菜粕中毒素及抗营养因子等原因引起的系列肝胆问题。考虑当前饲料原料价格普遍大幅度上升,同时印度菜粕较国产菜粕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因此,本试验设计在饲料配方中增加印度菜粕的用量,同时将诱食剂按照一定比例与其配伍,在降低饲料总体成本的情况下,评价养殖效果,筛选出优化的配方,从而能为实际生产带来更多的效益,为养殖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水产动物诱食剂是一种非营养性添加剂,它是根据水产动物最喜食的动植物所含的化学成分,人工合成或提取的物质。研究及养殖实践证明,在饲料中添加诱食物质,可改善配合饲料的风味,能刺激水产动物的嗅觉、味觉和视觉等,从而提高动物的食欲,促进摄食行为和摄食量,有效地提高饲料效率。此外,在饲料中添加诱食剂,可以有效促进鱼虾摄食,加速鱼虾的摄食速度,缩短饲料在水体中的停留时间,从而减少水体中的残饵,避免因残饵腐化造成对养殖水体的污染。研究还表明,通常被用作诱食剂的物质同时也具有营养和抗病作用,一些诱食剂的低分子有机物还能改善某些鱼类的消化功能,提高鱼类肝脏和消化道中的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促进鱼类对饵料的消化吸收,促进生长,缩短养殖周期,降低成本。同时,鱼虾诱食剂的添加还可以改善无鱼粉饲料的风味,使水产动物更好地利用本不喜食的植物性蛋白,解决蛋白质饲料紧缺的问题,为新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广阔的前景。

由于诱食剂对配合饲料的关键作用,诱食剂在水产动物配合饲料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在这种背景下,水产饲料诱食剂新产品的开发研究对推动水产饲料工业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和最大程度地提高水产动物的生产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鱼及分组

试验罗非鱼为当年鱼种,来源于广州白云区一苗种厂,经1周膘苗、暂养、驯化后,选择体格健壮、规格整齐的鱼种进行随机分组,共分为12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3个处理(试验组8特殊原因缺少1个处理),在室外池塘网箱中养殖,网箱规格,1.5 m×1 m×1.5 m;试验鱼种均重38 g左右,每个网箱放鱼15尾。

1.2 试验设计

本试验主要基于评估印度菜粕在不同的添加比例下,配伍不同添加量诱食剂,在有效降低饲料配方成本的目标下,评估养殖效果(其中对照组为目前市售罗非鱼膨化饲料,粗蛋白30%、粗脂肪4%)。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设计,见表1。

①印度菜粕在配方中的添加比例设置3个梯度:20%、28%和35%;

② 配方中诱食剂的添加量设置4个梯度:0.5、1.0、1.5 和 2.0 kg/t。

1.3 试验饲料

各试验组饲料配方设计:粗蛋白水平为30%、粗脂肪水平为4%。

试验饲料主要有进口鱼粉、玉米、小麦、豆粕、花生粕、棉粕、印度菜粕、鱼油、豆油、磷酸二氢钙、罗非鱼预混料等原料组成;试验用诱食剂为北京桑普生物化学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结合上述的试验设计,饲料用膨化机生产,膨化饲料规格为颗粒粒径3.0 mm。

1.4 饲养管理

试验地点在广东江门市某镇池塘,池塘水面约15亩,水深1.5 m左右,整个养殖试验期间,平均水温28 ℃;日投喂 3 次 (8:00、12:30、18:00),投饲率为鱼体重的3%左右,以每餐投喂后半小时鱼的摄食情况为基准,饱食投喂,不断调整投喂量。正式试验时间为2009年5月8日~2009年7月13日,除养殖期间天气原因以及池塘水体管理等原因导致未投料,共计养殖投料时间为59 d。

表1 各试验组印度菜粕及诱食剂使用量

1.5 样品采集与分析

试验结束时,使鱼空腹24 h后称重。然后从每个网箱随机取鱼6尾,称量体重,量得体长,解剖取内脏团,称得内脏团和肝脏重量。

成活率(%)=终尾数/初尾数×100;

特定生长率 (%/d)=(Ln末均重-Ln初均重)/饲养天数×100;

饲料系数(FCR)=饲料总重量/鱼体总增重量;

肥满度=体重(g)/[体长(cm)]3×100;

脏体比(%)=内脏重/体重×100;

肝体比(%)=肝脏重/体重×100。

1.6 数据处理

试验结果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Excel和SPSS 11.5版统计软件中One-Way ANOVA过程进行方差分析,并进行Duncan's多重比较法分析试验数据的差异显著性,显著水平为0.05。

2 试验结果

2.1 成活率(见表2)

各试验组饲料对罗非鱼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见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各试验组鱼均具有较高的成活率,为(93.33±0.00)%~(100±0.00)%,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2.2 特定生长率(见表3)

表3可见,各试验组鱼体重与试验前相比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根据本试验设计目标,以对照组为参照,从特定生长率得到以下结果:

①印度菜粕添加比例为20%时,各试验组鱼体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当诱食剂添加量在2 kg/t时,特定生长率最大,为(3.58±0.10)%。

②印度菜粕添加比例为28%时,各试验组鱼体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诱食剂添加量的增大,特定生长率呈现增大的趋势,当诱食剂添加量在1.5 kg/t时,特定生长率达到最大,为(3.59±0.05)%。

③印度菜粕添加比例为35%时,各试验组鱼体特定生长率均低于对照组;随着诱食剂添加量的增大,特定生长率呈现增大的趋势,当诱食剂添加量在2.0 kg/t时,特定生长率达到最大,为(3.52±0.23)%;其中,试验9组与试验10组(即诱食剂的添加量分别为 0.5、1.0 kg/t)特定生长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都降低0.27个百分点。

2.3 摄食量与饲料效率(见表4)

根据本试验设计目标,以对照组为参照可以得出以下结果:

①印度菜粕添加比例为20%时,试验1组~试验4组鱼体摄食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分别降低 1544.7、3253.2、4248.7、3068.7 g;饲料系数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随着诱食剂添加量的不断增加,饲料系数呈逐渐降低的趋势。

②印度菜粕添加比例为28%时,试验5组~试验8组鱼体摄食量较对照组下降,降幅相对小,分别降低 3437.2、2905.4、2186.2、340.2 g;但随着诱食剂添加量的不断增加,各试验组鱼体的摄食量不断增加,当诱食剂的添加量为2.0 kg/t时,该试验组鱼体的摄食量达到最大,为9312.0 g,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同时该组鱼体的饲料系数最大,为2.3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各组饲料系数较对照组低。

表2 各试验组饲料对罗非鱼成活率的影响

③印度菜粕添加比例为35%时,试验9组~试验12组鱼体摄食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降幅相对较大,分别降低4609.7、5053.4、4317.4、3239.2 g;随着诱食剂添加量的不断增加,各试验组鱼体的摄食量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当诱食剂的添加量为2.0 kg/t时,该试验组鱼体的摄食量达到最大,为6413.0 g;各试验组鱼体的饲料系数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

2.4 形体指标与脏体指标(见表5)

根据本试验设计目标,以对照组为参照可以得到以下结果:

①各试验组鱼体肥满度,以试验3组(印度菜粕的添加比例为20%,诱食剂的添加量为1.5 kg/t)最高,为 4.6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肥满度最低的为试验9组(印度菜粕的添加比例为35%,诱食剂的添加量为0.5 kg/t),为4.14,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其余各组鱼体肥满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②各试验组鱼体的脏体比,以试验7组和试验8组为最低(印度菜粕的添加比例为28%,诱食剂的添加量分别为1.5、2.0 kg/t),分别较对照组低 0.29、0.09个百分点,其余各试验组鱼体的脏体比较对照组高。

表3 各试验组饲料对罗非鱼特定生长率的影响

各试验组鱼体的肝体比,以试验8组(印度菜粕的添加比例为28%,诱食剂的添加量为2.0 kg/t)和对照组最高,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各试验组鱼体的肝体比较对照组低。

3 讨论

3.1 印度菜粕不同添加比例对罗非鱼养殖效果的综合评价

本试验条件下,结合生产实际,试验配方设计了3个印度菜粕添加梯度,分别为20%、28%、35%,一方面探讨印度菜粕的实际养殖效果;另一方面重点考察高添加量的印度菜粕对罗非鱼的摄食、生长以及健康状况的影响。

从取样观察、解剖及试验结果来看,各试验组鱼体的成活率均较高,鱼体的活力好,粘液量多,解剖观察,多数鱼体肝脏等内脏器官未发现明显病变。

但印度菜粕的添加比例在35%时,试验组鱼体的特定生长率、摄食量、肥满度指标,较对照组、20%印度菜粕组和28%印度菜粕组整体相对下降。分析原因,印度菜粕中的毒素以及抗营养因子含量高,如硫甙、噁唑烷硫铜、异硫氰酸酯、芥酸、植酸、单宁等,对鱼体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影响饲料的适口性,进而影响鱼体的摄食与生长。因此,如果配方中使用高量的印度菜粕,要尽量消除印度菜粕中的毒素和

抗营养因子的毒副作用,减少对鱼体的损害。

表4 各试验组饲料对罗非鱼摄食量与饲料效率的影响

表5 各试验组饲料对罗非鱼形体指标和脏体指标的影响

3.2 诱食剂在不同添加量下,配合印度菜粕对罗非鱼养殖效果的综合评价

本试验设计了3个印度菜粕添加比例(20%、28%、35%),同时配合使用了诱食剂,诱食剂的添加量分别为 0.5、1.0、1.5 和 2.0 kg/t。

在3个(20%、28%、35%)印度菜粕添加比例下,当诱食剂的添加量为2.0 kg/t时,获得了相对较大的特定生长率;同时,在28%和35%印度菜粕添加比例下,随着诱食剂添加量的升高,特定生长率呈现升高的趋势,说明诱食剂能够促进鱼体的生长。

随着诱食剂添加量的升高,20%印度菜粕添加组鱼体的饲料系数呈现下降的趋势,28%印度菜粕组鱼体的摄食量呈现上升的趋势;当诱食剂的添加量在2.0 kg/t时,28%印度菜粕组和35%印度菜粕组鱼体获得了该组最大的摄食量,说明诱食剂能够提高饲料的适口性,促进鱼体的摄食,进而促进鱼体的生长。

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学者在研究一系列含硫化合物对鱼的诱食活性时发现诱食剂DMPT(硫代甜菜碱)可促进金鱼、鲤鱼等的咬食行为,对各种海、淡水鱼类及长臂虾的生长、摄食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中岛谦二等 (1992)在配合饲料中添加1 mmol/l DMPT,结果使鲤、鲫等摄食频率提高了0.3~0.6倍。使金鱼增重率达到对照组的2倍,5 mmol/l DMPT可使真鲷、鰤鱼、牙鲆的增重率分别达到对照组的2.5、4.5、1.3倍。

梁萌青等(2001)研究了5'-磷酸肌苷酸、甜菜碱、鱼肉水解物和DMPT对虾的诱食和促生长作用。结果表明,DMPT的诱食效果最强,鱼肉水解物和甜菜碱的效果次之,5'-磷酸肌苷酸的效果最差。Nakajima等(1992)报道,DMPT对普通贝类以及鲍鱼和牡蛎等特殊贝类均有摄食刺激作用。Nakajlma等(1990)研究了DMPT对海水鱼的促生长效果。结果发现,在真鲷饲料中添加5 mmol/l DMPT溶液,明显加快了鱼的生长,到试验第18 d试验组鱼是对照组鱼体质量的2.5倍。Nakamura等(1991)研究表明,在饵料中添加0.1、0.05、0.01 mmol/l的DMPT使虾的日增重分别提高65.4%、24.4%和3.2%。赵红霞等 (2004)研究表明,DMPT对南美白对虾的诱食、促生长效果明显优于乌贼膏,在饵料中添加300~600 mg/kg DMPT对南美白对虾均有明显的诱食、促生长效果,其中以添加300 mg/kg的效果最理想。

本次试验诱食剂,属于改善水产饲料质量的诱食剂,是以DMPT为主要成分,同时还配伍了其它几种微量成分,共同起到诱食、促进生长、增强摄食、提高饲料效率的作用。

4 结论

本试验条件下,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①印度菜粕添加比例为28%时,配合使用2 kg/t诱食剂,罗非鱼摄食、生长以及饲料效率达到最佳效果,因此该配伍模式可以为饲料厂家调整配方提供一个参考依据。

②当印度菜粕的添加比例在35%时,试验组鱼体的特定生长率、摄食量、肥满度指标受到影响。因此,如果配方中使用高量的印度菜粕,要尽量消除印度菜粕中的毒素和抗营养因子的毒副作用,减少对鱼体的损害。

③饲料中添加诱食剂,提高了饲料的适口性,促进鱼体的摄食,进而促进鱼体的生长。

猜你喜欢

菜粕生长率罗非鱼
日本落叶松以林分平均木材积生长率代替林分蓄积生长率可行性验证
豆粕、双低菜粕及普通菜粕碳水化合物分子结构分析及营养价值评价
发酵菜籽粕对生长猪营养物质消化率、生长性能及血清参数的影响
罗非鱼养殖模式
海南省马占相思生长率模型研建
贸易战,罗非鱼首当其冲!面临众多不利因素,昔日的王者罗非鱼还能打一场翻身战吗?
罗非鱼 年总产量全国第三位
基于海南省连清资料建立松树和橡胶树材积生长率模型
菜粕:长期来看会有支撑
菜粕或将继续演绎上涨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