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航英专学生中国文化阅读材料的实验研究*

2010-02-26何宇茵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0年2期
关键词:中译英英译中词汇

何宇茵 顿 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 100191)

1.引言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随着时代的变迁,21世纪之际,英语已成为各国、各民族文化的载体。英语作为文化的载体在外语教学中的现状却是目的语文化强调和展现较为充分,而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却极需加强(张友平 2003:41-48;张蓓 马兰 2004:60-66;袁芳 2006:67-70)。

针对外语教学中国文化缺失现象,为了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具有中西文化对话的跨文化交际能力,2009年6月,我们对北航学生进行了中国文化需求调查,共有130名学生先完成了中西文化词汇的测试,然后做了问卷调查,其中又有15名学生接受了访谈。

北航学生中西文化词汇的英语表达能力经过测试对比,发现他们的中国文化词汇的英语表达能力欠缺。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结果显示,北航学生的中国文化需求具有如下特点:积极赞同在英语教学中凸显中国文化的重要性,文化学习兼顾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现当代文化;以中国英语为切入,注重学习时代感强的中国英语,也看重学习英语国家介绍中国文化的文章,青睐儒家思想;学习方式以课外阅读材料为主,同时辅以课堂宣讲和课堂讨论,还可举办专题讲座。

本研究为北航学生中国文化需求分析的后续研究,根据北航学生的中国文化需求的特点,编制了中国文化阅读材料,进行相关的实验研究,以考察中国文化阅读材料对学生中国文化词汇能力和中国文化态度的影响,以期对英语语言的文化教学教改有所启示。

2.研究设计

2.1 研究目的

本实验研究旨在考察中国文化阅读材料对学生中国文化词汇能力和中国文化态度的影响,以期对英语语言的文化教学教改有所启示。

2.2 实验对象和实验步骤说明

教学实验的对象是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的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其中实验组学生18人,对照组学生16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前进行中国文化词汇测试卷和中国文化态度调查的前测。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泛读课教学,而实验组除了进行泛读课教学外,还实施了中国文化阅读材料的课外阅读指导和每周约10分钟课堂讨论学习。实验时间为10周左右,接近一个学期,实验结束时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中国文化词汇测试卷和中国文化态度调查的后测。

2.3 调查工具

本研究采用中国文化词汇测试卷测试了实验对象中国文化词汇的中英互译能力,并调查了学生的中国文化态度。测试结果和调查结果的量化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处理和分析。

3.数据分析和讨论

本研究的量化数据将从两个角度来探讨中国文化阅读材料对学生中国文化词汇能力和中国文化态度的影响。首先是中国文化阅读材料对学生中国文化词汇能力的影响,其次是中国文化阅读材料对学生中国文化态度的影响。

3.1 中国文化阅读材料对学生中国文化词汇能力的影响

本研究分别在实验进行前后测试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中国文化词汇的英汉双向表达能力。测试卷上中国文化词汇的英汉双向表达测试题各有10个,评分标准是正确的得1分,错误得0分。下面表一依照学生类别,将其中国文化词汇的英汉双向表达能力前后测比较如下。

学生的中国文化词汇的双向表达能力前后测比较

首先,采用SPSS16.0的PP图来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中国文化词汇的英汉双向表达能力前后测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各组数据基本接近给出的参考直线,可见这些数据符合正态分布。

将实验组的中译英和英译中的前后测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sig值分别为.001和.000,表明实验组的前后测成绩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同样,将对照组的中译英和英译中的前后测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sig值分别为.001和.002,表明对照组的前后测成绩也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但是,实验组的中译英和英译中前后测成绩的T值的绝对值分别为4.108和5.524,而对照组的中译英和英译中前后测成绩的T值的绝对值分别为3.890和3.715。所以,实验组的中译英和英译中前后测成绩比较对照组而言,具有统计意义上的差异更为显著,而且实验组的英译中前后测成绩比较其中译英前后测成绩而言,具有更为显著的统计意义上的差异。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中译英和英译中的前后测的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中国文化阅读材料对学生中国文化词汇的中译英和英译中都有显著提高的效果,而且英译中能力的提高较中译英能力的提高更为显著。出现这种情形其实非常容易解释,因为我们呈现给实验组学生的中国文化阅读材料是英文的,自然会对学生的英译中能力的提高更有所裨益。

3.2 中国文化阅读材料对学生中国文化态度的影响

本研究还考察了中国文化阅读材料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中国文化态度的影响。学生中国文化态度方面的影响可以在 “加强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能力的培养能够提升我们的本民族文化意识”和“学习用英语表达的中国文化可以提高人文素质”两个题项得以体现。

“提升本民族文化意识”实验组的前测均值为4.33,后测均值为4.39,对照组的前测均值为4.38,后测均值为4.00。可见,对照组由于没有引入中国文化阅读材料,使他们在英语学习中本民族文化意识难以得到彰显,从而影响他们的本民族文化意识的培养。同时,本研究还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中国文化态度各题项的前后测结果采用SPSS16.0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各题项的前测均值都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但是,后测时的“提升本民族文化意识”题项独立样本T检验的sig值为.077,这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0.1的显著水平上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可见,中国文化阅读材料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本民族文化意识。

“提高人文素质”实验组的前测均值为4.11,后测均值为4.12,对照组的前测均值为4.07,后测均值为3.88。从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认为,正是因为对照组由于没有引入中国文化阅读材料,使得他们意识不到中国文化阅读材料帮助他们提高人文素质的作用,于是在后测时出现了均值明显的下降现象。

4.对英语语言的文化教学教改的启示

根据实验研究结果,中国文化阅读材料对学生中国文化词汇的中译英和英译中都有显著提高的效果,同时,中国文化阅读材料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本民族文化意识。所以,英语语言的文化教学教改需要引入中国文化阅读材料。

本研究关于中国文化需求分析的先期调查发现,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困难在于不熟悉其表达方式,确切地说,就是中国文化词汇的英文表达。让学生克服此难关的解决方案就是将中国文化阅读材料呈现给学生,本实验研究已证明了引入中国文化阅读材料提高学生中国文化词汇的英文表达能力的有效性。英语语言的文化教学教改需要引入中国文化阅读材料,设计出适合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和水平的课外指导方案和课内活动计划,帮助学生习得中国文化词汇的英文表达,并能自如地进行语言产出,从而有效更正跨文化交际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国际语言的英语”教学以大文化教育为基础,强调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顺应多元文化教育的趋势。“国际语言的英语”教学的大文化教育既包含国际目的语文化层面,也包含母语文化层面。随着各民族“文化自觉”的兴起,“本土知识”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土知识孕育了本土文化 (George J.&Sefa Dei 2000:111-132)。 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本土知识和本土认识方式的价值曾“一度被忽略”,“国际语言的英语”教学将引导我们重新审视我们本土文化的价值。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综合国力迅速发展,外国人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的热情开始高涨。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增强,中国文化已迎来全面复兴。中国的本土知识需要通过英语来实现其全球化意义(王守仁 2002:92)。英语语言的文化教学教改需要引入中国文化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提升本民族文化意识。英语学习者也是文化传播者,母语文化的内化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有助于学生在全球化时代具备文化对话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5.结束语

“国际语言的英语”教学下,我们更多地思考文化,我们也更多地反思我们的本土知识。大学英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应只包含国际目的语文化层面,而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应包含我们的母语文化层面。英语语言的文化教学教改需要引入中国文化阅读材料,帮助学生习得中国文化词汇的英文表达,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

高校英语教育应该以人为本。英语语言的文化教学教改引入中国文化阅读材料,将有助于学生切实增强跨文化交际的双向表达能力,在全球化时代依然保持有自己的民族特点与文化身份。同时,也让我们的本土文化走向国际,实现其全球化意义。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8JA740033]“高等院校外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缺失问题与对策研究”项目资助,是该项目重点子课题“重点理工科院校外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需求分析和实验研究”的成果之一,也是北航校级课题“中国文化课程的研究和实践”的成果之一。

George J.,Sefa Dei(2000).Rethinking the Role of Indigenous Knowledges in the Academy[J].Int.J.Inclusive Education,Vol.4,No.2.

王守仁(2002).关于全面加强中国英语教育的思考[J].外语教学(3)。

袁芳(2006).试析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地位与作用[J].外语教学(5)。

张蓓,马兰(2004).关于大学英语教材的文化内容的调查研究[J].外语界(4)。

张友平(2003).对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再认识[J].外语界(3)。

猜你喜欢

中译英英译中词汇
中译英的策略与方法(五)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四六级断句译法初探
概述葛浩文英译中国当代文学
基于诺德翻译理论的桂林旅游网站中译英翻译评析
阿瑟·韦利中国古诗英译中的“人本主义”透视
从框架理论看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的意象传递
本刊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