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开展心理卫生服务的探讨

2010-02-17胡运红李奎生蔡祖祥马灿泽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心理卫生居民社区

胡运红,李奎生,蔡祖祥,马灿泽

(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兴围社康中心,广东深圳 518103)

现代信息社会,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心理上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已成为严重影响社区居民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2007年4月深圳市卫生局下发了《深圳市心理卫生进社区项目工作手册》及相关文件,计划逐步在全市社区康复中心开展心理疾病防治和服务工作,并逐步建立完善的社区精神疾病卫生服务体系,兴围社康中心作为我院心理卫生示范站之一,开展了心理卫生进社区工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福永人民医院兴围社康中心成立于2004年9月,本社区现有总人口 25935人,其中,户籍人口1082人,兴围出租屋管理办公室统计有劳务工16450人。2009年1月1日~9月30日就诊15568人次,随机选择社区居民2000人,就诊患者2000人,工厂劳务工2000人,共6000人,其中,男2358人,女3642人;年龄15~60岁;来深圳6个月以上。

1.2 方法

采用深圳市精神卫生技术指导小组编制的《深圳市社区居民心理卫生健康调查表》进行调查评估。需要时,配合应用我国常用的心理卫生评估标准量表,如临床症状量表(SCL-90)[1]、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事件量表(LES)等。调查表由调查者给予统一的指导语发给被调查者,共发放调查表6000张,回收有效调查表5658张,有效回收率为94.3%。并结合个别访谈相结合的调研方法。

1.3 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的模式

1.3.1 一般人群管理 通过社区调查,运用电脑管理软件(罡正软件)完善居民个人健康档案,对心理行为问题的个体或群体,提供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服务。必要时,转介区以上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进行咨询和治疗。加大心理卫生知识宣传力度,我中心每月1/2次联合居委会举行大型心理卫生知识专题讲座,并开展接听电话咨询、支持性心理辅导和门诊患者的心理疏导,及时发现问题人群,早期进行心理干预或提供转介服务,全面提高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

1.3.2 重点人群管理 对遇严重生活事件个体或群体提供心理援助服务,根据需求,做好转介服务,及时与深圳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联系,降低危险因素,进而达到心理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

1.3.3 高危人群管理 对可疑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尽早诊治和及时转介专科医院。

1.3.4 现患患者的管理 对已确诊的精神病患者纳入社区管治对象,实行软件建档、定期访视;指导医疗需求和医疗服务,辅助临床决策。

2 结果

通过调查表显示社区局民普遍存在心理障碍,个别心理问题严重。我中心立即加大心理卫生知识宣传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心理卫生宣传活动以及健康教育,自2009年3月以来到社康中心进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心理卫生服务的社区居民大幅上升,提高了社区居民心理卫生知识知晓率,使大多数心理障碍者摆脱痛苦、以健康的心态回归社会,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增强了社会效益。

3 讨论

3.1 社区居民心理卫生意识淡漠,需加强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社区居民心理卫生知识水平

社区医疗服务机构通过设置固定的宣传栏、定期举办心理卫生科普讲座、在社区大厅制作专题VCD滚动播放以及发放小册子、小折页等卫生科普资料等方式,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心理问题的差异性需求,增进个人、家庭和社区心理健康意识,帮助人们建立有益于心理健康的行为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疾病。体现社区卫生服务预防保健的特色,并把个案咨询与团体辅助相结合,提高心理卫生知识知晓率,把心理卫生服务融入个人和社区日常生活中。

3.2 开展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理论和技术的研究

我国的社区心理卫生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社区医务人员基本上没有受过正规的、系统的心理卫生知识的培训,也没有专门的心理卫生服务场所[2]。我们作为从事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的医务人员要不断努力学习社区心理卫生知识,加大理论研究力度,探索适合社区卫生服务部门的心理卫生理论框架。为了保证人人享有健康,作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社区医院当务之急不是改进主要为不健康人群提供服务的昂贵的诊断和治疗系统[3],而是应该认真贯彻实施《深圳市心理卫生进社区项目工作手册》及相关文件,使社区成为解决社区居民心理问题,为其提供方便、快捷、有效服务的重要场所。

3.3 国家制定更多有利于社区心理卫生服务体系的政策和法规

由于心理卫生服务见效有其滞后性,国家制定各项政策和法规大都针对的是治病、看病问题,要制定更多心理卫生的法律或法规,对社区心理卫生体系的建立进行技术指导。卫生部门督导社区卫生机构开展心理卫生服务。有效防止社区居民出现心理问题,促进社区居民健康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减少医疗资源的消耗,更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3.4 大力培养心理卫生专业人才

社区心理卫生服务是近年兴起的新的医学模式理论指导下的社区心理医疗行为。它以精神卫生的技术、方法和理论处理一定时期或一定人口的心理卫生问题,其服务对象是全体居民,服务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家庭治疗、危机干预、康复指导服务等,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涉及临床心理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康复医学、社会学等领域。目前还没有培养这类人才的学校,从事心理卫生服务的医务人员主要是由临床医生参加短期心理卫生知识培训后转型为主。各级政府卫生部门应加大社区心理卫生服务人才的培养,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对在职医生进行社区心理卫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具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心理卫生人才,提高社区心理卫生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为心理卫生进社区工作的发展提供保证;他们应与其他社区工作人员共同完成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以团队协助的精神克服困难、努力地工作。大力发展心理卫生事业,使心理卫生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本社区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使社区成为心理卫生服务的主战场[4]。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

[2]高红英,苗元江.社区心理卫生:一个亟待开拓的领域[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8,29(4):97.

[3]黄建始.美国的健康管理:源自无法遏制的医疗费用增长[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5):1011-1013.

[4]修金来.健康管理的演进[J].中国医院院长,2005,(15):16-21.

猜你喜欢

心理卫生居民社区
石器时代的居民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十次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通知
考研大学生心理卫生的特征研究
你睡得香吗?
英国皇家海军心理卫生保障
1/4居民睡眠“不及格”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