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生心理与临床教学的关系

2010-02-17孙文菊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护生素质护士

孙文菊

(山东省沂水县人民医院,山东沂水 276400)

护生心理与临床教学的关系

孙文菊

(山东省沂水县人民医院,山东沂水 276400)

临床实习是护生走向工作岗位的重要阶段。带教老师对其心理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尤其是《护士条例》的颁布,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责任、义务和权利;同时固定带教老师,提高带教老师的素质,医院与学校密切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学生;护理;心理;临床教学

护士的心理素质是指做好护理工作必须具备的心理状态和个性特征[1]。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全面发展中的关键素质[2]。护理临床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深化,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临床教学的质量和护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现将临床教学与护生心理的关系探讨如下:

1 护生心理分析及采取的相应教学措施

护生在实习期间的心理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

1.1 初期阶段

护生初进医院,对周围环境和工作有陌生感,对实际操作有新鲜感和神秘感。基于他们急于掌握护理操作技能的心理,表现为准时或提前上班、晚下班,工作主动、积极、精神饱满;工作服穿戴整齐、干净,对每一件事都表现出兴趣,给予极大的热情和关注,所以工作热情踏实,但护生一旦穿上洁白的工作服,就成了双重角色,既是学生又是护士,他们害怕自己不熟练的操作会给患者带来痛苦,怕患者拒绝自己的护理,在行动上较为拘谨,不够灵活主动,老师说什么就做什么。带教老师的言行给护生以深刻影响,因此,带教老师的素质、仪表、服务态度极为重要,带教老师在护生初进病房时,应热情、耐心地帮助护生,消除紧张陌生感,有目的地带领护生与患者接触,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指导护生观察老师是怎样与患者沟通的。掌握沟通的技巧,帮助患者做实事,以微笑服务赢得患者的信赖。加速护生的角色转变,使其尽快适应环境,真正进入护士角色。同时,抓好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训练。但是,带教老师们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技术操作是取得同学们信任的关键。带教老师在护生入科后,根据护生的情况进行评估,掌握护生的心理状态,改进带教工作方法,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另外,要特别强化护生医院感染意识,护生在校学习中涉及这方面的知识有限,故在临床实习中,带教老师应加强护生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帮助护生增强医院感染意识,使其在思想上加以重视。同时要制订切实可行的预防医院感染带教计划,拓宽知识面,提高认识。

1.2 中期阶段

此时护生已较熟练地掌握了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临床工作已初步了解,神秘感、新鲜感逐渐消失,易将临床护理工作看得很简单,认为自己可以胜任护理工作,在工作中变得不够踏实,重技术操作,轻生活护理。因此,在这一阶段应着重培养护生踏实的工作作风、独立工作的能力,使他们既重视技术操作,又重视生活护理,正确引导护生将学习到的各种护理技能系统化,并用讲、看、提问相结合的带教方式,巩固学到的知识,讲即讲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看即看护生操作顺序与操作效果;问即提问对操作技术的掌握程度及操作要点。在此阶段,带教老师书写护理记录,首先,告知护生护理记录是针对护理对象所进行的一系列护理活动的真实反映,培养学生勤于观察的习惯是写好护理记录的重要前提,还通过各种形式的法律知识培训,使护生自觉地坚持对法律、法规的学习,主动参加相关法律知识培训,如《医疗事故处理方法》、《护士条例》。认识到如果护理记录不能客观反映患者实际情况,就缺乏相应的法律敏感性,就拿不出举证责任倒置的证据来保护自己。带教老师在平时不但传授知识而且要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消除虚荣心,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热爱护理事业具有高尚医德的护理人才。

1.3 后期阶段

护生已基本掌握护理操作技能,并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但他们并不满足,希望能独立处理临床中出现的特殊情况,如危重患者的护理和抢救等。护生在临床上学有多种科别的疾病护理,每个科的疾病的病因、机制都不同,所以在护理方面都有自己的要点。特别要注意的是突出本科的专业特点,把基本要领传授给护生,当临床工作中有专科性检查或操作时,为同学提供见习和操作机会,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所以除要求熟练并正确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外,详细讲解专科护理特点,可结合病例讲解专科常见危重患者护理和抢救程序及在护理和抢救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及护士的职责,提示学习的重点和目标。为了使护生尽快掌握专科护理,还可采取模拟训练方式锻炼护生对意外情况的应变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要注重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问题,与学校相比,医院人际交往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护生进入临床,开始尝试独立与科室护士、带教教师、医生、患者及家属交往 ,然而并不是每个护生都能处理好这些关系。带教老师要帮助护生正确处理各种关系 ,使他们能够正常与人沟通 ,增强与人合作的能力,提高工作能力、应变能力、信息捕捉能力。

2 加强职业教育,稳定护理后备力量,保障护士的权益[3]

《护士条例》的颁布旨在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规范护理行为,促进护理事业发展,保障医疗安全和人体健康[4]。护理队伍的稳定和发展不仅是保证护理质量和推进护理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必要条件。作为护理专业的实习护生除了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外,在目前的社会大背景下,更应掌握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的相关法律知识[5]。实习护生作为护理队伍的后备力量,带教老师也有必要将这方面的知识进行强化教育,使他们更好地明确自己的责任、义务与权利,提高法律意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3 院校密切配合实现带教管理统一

临床教学过去是学校交给医院,医院交给护理部乃至科室,使护生有无人管的思想,加上实习期间无考试,因此,有的护生思想涣散,学习抓得不紧。此外,带教的随意性使护生本身无制约性,带教老师对护生实习情况了解不全面,使实习小结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护生的工作能力、服务态度及业务熟练程度,这对护生职业素质、工作作风的培养及技术操作规范化、程序化的形式是不利的。不能多侧重于护理知识和技能,护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也极其重要,对护生运用护理程序的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起来。笔者认为,院校应密切配合,采取护校教师同进病房或定期巡视的方式,把带、教、管统一起来。护校教师进病房既可及时了解护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督促护生学习,又能扩大护校教师的知识面,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 建立教学病房固定带教老师

过去在临床教学中是将护生分散到各病区实习,因无固定带教老师,使实习要求、技术操作方法步骤不够统一。笔者认为建立教学病房,固定带教老师有以下优点:①师资力量相对集中,减少与教学内容不统一的状况,有利于提高临床教学质量。②有利于稳定护生心理,利于临床实习。③利于师生思想交流,能了解护生的思想状况、基础理论掌握程度,便于有的放矢地带教。④全面了解护生,及时指出不足,保证实习小结的真实性、全面性。

5 提高带教老师的素质,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带教老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护生的心理活动和实习效果。好的带教老师会使护生乐于学习、勇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愉快顺利地完成实习任务;反之护生则用被动方式学习,有问题时不愿问老师而去看书,影响完成实习任务。所以提高带教老师素质和对带教工作的认识,也是临床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学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临床教学评价资料结果显示:教师的素质和受教育层次对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6]。为此,制定了教师资格审查制度。根据临床护理教学岗位职责的基本要求,规定教师的基本任职条件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大专毕业,5年以上实践经验,有责任感,熟练掌握基础护理和本专科护理操作技能,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了解最新临床研究进展。带教老师的职业护士形象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护生,他们的言行对护生今后的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实习科室的带教氛围也很重要,护理人员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对患者的态度等都对临床教学具有重大影响。若使他们感受医护人员的积极主动性和崇高的敬业精神,就会给予护生正面影响,教学效果也会大大提高[7]。教师要以高昂的教学热情、高度负责的态度对护生施教,为护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学习的环境。

总之,在带教过程中要重视护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使他们通过实习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熟练的操作技能,很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

[1]张明岛.医学心理学[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20.

[2]黄淑琴.大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9:1-2.

[3]邱小雪,姜小鹰,高明,等.实习护生《护士条例》相关知识认知调查[J].中华护理教育,2009,6(1):30-32.

[4]左贤.护士条例学习宣传手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

[5]曹玉霞,任桂霞.论临床带教中护理记录的书写[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5,2(2):34-35.

[6]陈兆红.精神科实习护生带教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护理教育,2009,6(2):87-88.

[7]李继坪,成冀娟,刘葆华.临床护理教学关键环节管理[J].护理研究,2000,14(6):260.

G642

C

1673-7210(2010)02(c)-122-02

2009-10-09)

猜你喜欢

护生素质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南充市教学医院护理专业实习生护患沟通能力调查分析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