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绩效技术的运用

2010-02-17周松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21期
关键词:信息化评价设计

周松

西南交通大学软件学院 成都 610031

作者:西南交通大学软件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1 引言

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是教育技术领域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随着绩效技术在我国的不断成熟,不仅在企业中运用到绩效技术,而且在学校教育中尤其是教学设计这一环节中绩效技术也获得广泛运用。尤其在当今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和绩效工资的促动下,教师应该能够更好地把绩效技术运用于信息化教学设计中,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

2 绩效技术

绩效技术(Human Performance Technology,简称HPT)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目前绩效技术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技术实践领域的一个活跃的生长点[1]。那么何谓绩效技术?目前对于绩效技术还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不同的专家仍然持有不同的见解。《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中对绩效技术界定为:“一种对项目进行选择、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过程,它的目的在于以最经济的成本效益影响人类的行为和成就。”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张祖忻教授认为:“绩效技术是运用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系统方法来提高个人和组织机构工作业绩的研究领域。”[2]

绩效技术应用的基本原则:1)致力于结果与成效;2)采用系统观点;3)致力于组织的目标,努力创造价值;4)与专家、客户建立伙伴与协作关系[3]。

3 信息化教学设计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绩效技术起源于程序教学和教学系统设计。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地区实现网络连接,教育进入信息化。信息成倍增长,知识不断更新。20世纪90年代以前没有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的需要,传统的教学设计在时代的潮流中也在不断地变迁和发展,从计算机辅助教学设计发展成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以至发展成为当今的基于网络信息环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博士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定义是:运用系统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4]。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以建构理论为基础的,而建构主义理论渗透到学习过程的各个要素,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3条重要设计原则:1)注重情境的创设;2)以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3)鼓励合作学习。

4 绩效技术与信息化教学设计

毫无疑问,绩效问题在人类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是存在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提高教师和学生行为的绩效,追求教学和学习绩效的最优化。绩效技术是在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吸收和发展教学设计的系统观、需求分析、形成性评价方法等方法和思想,逐渐形成自己的理论和方法,并逐渐走向成熟。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也进入信息化的时代,但在信息化教育的众多因素中,人是最根本的制约因素。如果教师、领导没有转换观念,不具备相应的信息技术素质,即使硬件设施得到很好的建设,那么这些硬件设施也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实现教育信息化。所以要迅速实现教育信息化,促进我国教育腾飞,关键还在于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育素质。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育素质?以绩效为中心的信息化教育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的开发,就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完成信息化教育。

电子绩效支持系统就是一个集成的电子信息系统(环境),它以提高工作绩效为目的,由使用者所控制,通过提供适时、适量、适宜的信息、工具和训练,通过尽可能地降低任务的复杂程度,以有助于一个组织在减少训练花费的同时提高生产力和绩效。在获得最小外在支持和培训的情况下,通过使用这个系统,一个工作者(特别是新手)能更快、更高质量地完成他们的工作,达到所需的绩效水平。因此将电子绩效支持系统应用到教育领域,在教师培训过程中同样能发挥出很好的作用。

在绩效技术的组成步骤中,评价是最为重要的一步,评价有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评价的结果随时作用于每一个步骤中。无论是教学设计方案还是学习材料,这些设计成果一般在推广使用之前,要在小范围内使用,测定它的可行性、适用性和有效性以及其他情况,来检验方案并不断修改、完善方案,使教学设计过程及其成果更趋有效。信息化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一般也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种形式,但它不同于其他评价的主要特点在于信息化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主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也就是说,信息化教学设计成果要在其形成的同时对其加以评价。

当前,绩效技术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方向。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绩效技术的目的是提高企业和个人的绩效水平。可以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考虑绩效问题是必需的、也是可行的。教学活动的问题不是仅仅依靠教学设计就能完全解决的,教学活动中会涉及许多非教学因素,而这些因素往往是在纯粹的教学设计之初难以全面预见到的,这就需要从绩效的角度加以衡量分析。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思想和方法为绩效技术打下基础,同时绩效技术也开阔了信息化教学设计工作者的视野,扩展了教学设计领域的范围。将绩效技术引入教育技术领域,与教学设计相融合,实现优势互补,将为信息化教学设计开拓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信息化教学设计逐渐从学校走向企业,绩效技术也在教育领域同信息化教学设计有所融合,二者的最终目的是统一的。

5 总结

信息化教学设计注重在信息化环境中教与学的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绩效技术追寻一种最佳成本与效益之比的方法来解决绩效问题。因此将二者结合起来,从而设计出更美好的信息化教学过程,推动教学发展。

[1]李龙 教育技术人才的专业能力结构:五论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05(7)

[2]张祖忻.从教学设计到绩效技术[J].中国电化教育,2000(7)

[3]马宁,林君芬,林涛,何克抗.绩效技术的理论渊源与研究领域[J].中国电化教育,2004(10)

[4]黎加厚.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10)

猜你喜欢

信息化评价设计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