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与改革的思考

2010-02-17梁东明侯云霞王霄琳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21期
关键词:模具实训职业

梁东明 侯云霞 王霄琳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德州 253034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既为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拓展了广阔的空间,也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创新高职教育办学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值得职业教育者不断探索与研究的。笔者近年来一直从事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建设与改革,在工作中获得一些感悟与体会,与各位同仁一起分享。

1 模具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模具是制造业中应用广泛的基础工艺装备,也是发展和实现少无切削技术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据国际生产技术协会预测,在21世纪,机械制造工业零件粗加工的75%、精加工的50%以上都需要通过模具来完成。工业生产中的五大支柱产业机械、汽车、电子、石化和建筑,无一不与模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工业产品质量的优劣、效益的好坏以及新品开发、创新的快慢与成败,完全取决于模具质量的优劣和模具整体技术进步的快慢以及模具更新换代的速度与水平。模具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因此,模具在我国被称之为“工业之母”,在美国则被称之为工业的“基石”,罗马尼亚人说模具就是黄金,而日本人说模具是促进社会繁荣富裕的动力。所以有人断言:“模具工业是未来十年最具前景的行业。”

2 模具专业现状

当今世界,新一轮的产业调整正在进行,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加工中心”,“中国制造”的产品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市场的需求带来强大拉动力,中国模具工业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得到迅猛的发展。但我国模具设计制造水平还不高,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至少落后10年,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瓶颈。究其原因,主要是缺少高素质的技术人才。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的高级技工仅占技术工人的5%左右,与发达国家高级技工40%的比例相去甚远;模具设计及制造人员短缺近50万人,并呈继续增长的态势。大量缺口造就模具人才的高薪,年薪几十万的招聘信息屡屡见诸报端。基于以上原因,近几年来许多职业院校看重这块充满诱惑力的蛋糕,纷纷设置新专业,使得模具专业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涌现。但目前大部分院校教学理念、专业建设滞后,相应的配套资源不能完全到位,整体人才培养质量并不尽如人意。

2.1 很多学校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中先开始大量的基础课程,直到临毕业的最后一年才开始学习有关模具设计和模具制造的专业课,同时既要学五金模具(即冲、压模具),又要学成型模具(塑料成型模、压铸成型模),有的甚至还要学橡胶成型模和锻造成型模。这样,每一类模具设计、制造课的课时,多的只有60个左右,这种蜻蜓点水的学习根本不能满足专业知识的需要。

2.2 在学科本位教学体系下,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还有差距

仅有的部分教材内容比较陈旧,不能反映目前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不能满足社会对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

2.3 专业教师不专业

一本教材,似懂非懂地照本宣科,或带学生到机械厂跑马参观式地兜一圈就作为实训教学;部分专业课教师缺乏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实践经验,从未为企业设计过一副用于实际生产的模具。因此,所讲授的“模具设计”,实际上无异于“沙盘作战”“纸上谈兵”。

2.4 师资、设施缺乏

模具属于高科技产品,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手工设计、手工加工已成为历史,逐渐被虚拟设计、逆向工程、高速铣削、复杂加工等替代,模具设计与制造越来越依赖于CAD/CAM/CAE技术和先进的制造技术。而目前,部分学校相应的师资、实训设施缺乏。

3 改革的方向

3.1 首先应转变观念,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指导思想

深刻认识并确立“专业必须服务企业、面向生产实际”的理念,努力把专业办成企业的人才培训部、技术服务部、生产参谋部和新品开发、技术创新的顾问部,使之成为企业可信赖的甚至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从而与企业形成一种取长补短,互利互惠,兴衰与共,水乳交融,唇齿相依的新型关系。唯此才有出路,专业才具有真正的生命力,长青不衰,免于成为昙花一现的过眼风云。

3.2 要深入企业进行人才需求调研、技术前沿调研,把握相应技术领域的变化状况和发展趋势

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确定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依据“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的思路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基础理论内容以“必须、够用”为度,专业课程坚持“职业导向、应用导向、行动导向”,着力进行系列课程的系统整合与整体优化,明确各门课程的分工与对接,突出教学的针对性。同时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增加实践课时比例,注重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的融合,突出教学内容的职业性,保证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3.3 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任务驱动、项目引导、一体化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融“教学做”为一体;要积极推行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融入企业元素,把企业文化带入课堂教学,使学生置身于职业环境和职业氛围中,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构建实物、模型、录像、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堂等多维一体的教学平台,建设教学资源库,形成资源共享,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环境。积极开设第二课堂,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或“模具设计大赛”等课外科技文化活动,通过“赛育互动”的技能培养措施,以赛代练,营造学生学习技能的竞争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强化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3.4 要努力打造一支职业道德水平高、业务精通、专业技能过硬的“双师”教学团队

通过学历提高、外出进修、校际交流等手段,鼓励教师掌握先进的模具设计技术及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通过企业实践、校本培训等手段,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水平。同时,积极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智力保障。

3.5 要加强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是高等职业教育中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必备条件,也是凸显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性建设。一是要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构建真实的职业氛围,模拟职业环境,营造产品制造环境,使学生切实感受职业氛围,提高职业能力。二是要大力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广开渠道,不断拓展校企之间的合作,建立稳定的、符合教学需求的实习和社会实践基地,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进行职业规范化训练,校企共育人才。同时要充分挖掘校内人力资源潜力,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参与技术指导、产品设计、项目开发等,互惠互利,共建双赢。

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飞速发展给模具工业带来新的生机,模具制造业正朝着信息化、数字化、无图化、精细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振兴和发展我国的模具工业,培养高技能型模具人才任重而道远。

[1]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郭静.北京市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杨冬生.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习实训的教学实践[J].职教论坛,2006(4)

猜你喜欢

模具实训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模具制造》月刊2020年订阅通知
第十三届Asiamold广州模具展盛大开幕
职业写作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擦擦模具
我爱的职业
模具制造中高速切削技术的应用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