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746例手足口病临床分析

2010-02-17区淑华石梅彬国泽延彭桂嫦雷志明刘本坚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疱疹口病皮疹

区淑华,石梅彬,国泽延,彭桂嫦,雷志明,刘本坚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人民医院,广东中山 528415)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EV71与Cox A16是主要病原体[1],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本文对2009年4~8月在我院门诊确诊的1746例手足口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4~8月,我院门诊确诊的手足口病患儿共1746例,诊断符合卫生部制订的《手足口诊疗指南》(2008年版)[2],其中,男1050例,女696例,男女之比为1.5∶1;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33岁,平均 3.2岁;其中,2个月~5岁者1594例(91.3%),5~14岁者148例(8.5%),14~20岁者 2例(0.1%),>20 岁者 2 例(0.1%)。1746例确诊病例中留观或住院280例(16.0%),重症病例14例,无死亡病例。普通病例1673例,不典型病例7例(其中,6例全身出疹,1例呈风团样皮疹),1253例有流行性接触史,主要在托幼机构和小学等群体性机构内发病。全部病例均在发病4 d内就诊,并按照传染病进行信息上报。

1.2 流行病学资料

894例(51.2%)幼儿园托管,840例(48.1%)为散居儿童,12例(0.7%)发生在学校。4~6月达到高峰,5月达到顶峰。发病时间分布:4月 387例(22.2%),5月 529例(30.3%),6月478例(27.4%),7月 264例(15.1%),8月 88例(5.0%)。

1.3 就诊流程

就诊流程依次为:预检分诊,经感染科手足口病门诊及儿科手足口病诊治专家组诊疗,确诊后根据病情需要在感染科手足口病门诊治疗,同时接受手足口病卫生宣传教育及随访,或回家观察,或在儿科专设手足口病病房留观,发现可疑重症病例则及时送上级医院治疗。

1.4 临床表现

1.4.1 发热及伴随症状 1746例中有发热病例728例,占41.7%,其中体温 37.3~38.0℃者 336 例,占 46.15%;38.0~39.0℃者296例,占 40.66%;>39.0℃者 96例,占 13.19%;发热持续时间1~5 d,平均2~3 d,热型不定;多数患儿伴有食欲缺乏、流涎、咽痛、全身不适;少数有流涕、咳嗽、呕吐、虚脱无力、扁桃体肿大、淋巴结肿大等类似感冒症状。

1.4.2 口腔表现 1663例(95.25%)出现口腔黏膜疱疹,分布于颊黏膜、软硬腭、舌、唇及牙龈黏膜,以颊黏膜、软颚及舌侧缘最多见。病变初期为咽部充血,口腔内出现1~5 mm大小的黏膜疱疹,边缘充血,1~2 d后破溃,形成表面覆盖黄色假膜的小溃疡,大小从针尖至绿豆不一,数量有数个、数十个不等,部分融合成片。溃疡所致疼痛明显,患儿有流涎、拒食等,严重者似疱疹性口炎,但其病程较短,退热后不久,口腔黏膜溃疡逐渐恢复正常。

1.4.3 皮疹表现 100%的患儿均有皮疹,1623例(92.96%)的皮疹与口腔黏膜疱疹同时出现,先为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24 h后转为疱疹,多发生在手掌、足底、指趾的屈面等表皮厚而容易受到摩擦的部位,手肘、膝盖、臀部皮疹也常见,典型者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直径多为3~5 mm,周围绕以红晕,表皮较厚,不易破溃,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皮疹一般在1周内消退,无色素沉着。不典型的可有全身皮疹,极少部分有风团样皮疹。

1.5 实验室检查

1268例均化验血常规,其中白细胞总数>10.0×109/L者732例,<4.0×109/L者26例,分类中多数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相对增高。留观或住院280例的尿、便常规及肝功能等均无明显异常,8例经胸部X线检查提示支气管炎、肺部感染。

1.6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我国卫生部制订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年版)》,结合临床特点及相关实验室检查资料,将病例分为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本病需与出疹性疾病相鉴别,①疱疹样荨麻疹:皮疹为红色丘疹,大小形状不一,痒感明显,中心有粟粒大小的丘疹状水疱,疱壁厚不易破,多见于四肢及躯干;②脓疱病;皮肤损害为化脓性疱疹,疱浆液可培养出细菌;③水痘:一般在3~5 d内先后分批出现,呈向心性分布,可同时见到斑疹、丘疹、水疱和结痂疹,皮疹亦可见于头皮、口腔、咽、眼结膜及外阴等处黏膜,常伴发热;④需与不典型麻疹、幼儿急疹、风疹相鉴别。根据流行病学特点、皮疹形态部位、出疹时间以及有无淋巴结肿大可作鉴别,以皮疹形态、部位最重要。

1.7 治疗与转归

参照卫生部《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2008年版)》,对患儿给予必要的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密切监护体温、呼吸、心率、血压;治疗上以抗病毒为主,主要药物采用利巴韦林静脉滴注(留观或住院病例)及口服治疗(回家观察病例)。发热患儿及症状较重者、高热不能进食者注意补充热量和电解质,继发感染者联用抗生素治疗,皮疹多者,可予炉甘石外用,出现并发症时,按相应的治疗原则对症处理。1746例患儿中有73例在病程发展过程中出现持续高热、精神差、呕吐、易惊等重症病例临床表现;全部病例7~14 d后痊愈。回访,健康状况良好。

2 结果

5岁以下儿童占本组观察病例的91.3%,最大发病年龄33岁。手足口病起病一般较急,典型临床症状为发热(41.7%)、皮疹(主要分布在手、足、口腔黏膜及臀部,出疹顺序大部分从口腔黏膜到四肢、臀部,少部分从四肢、臀部到口腔黏膜),不典型的可有全身皮疹,极少部分可有风团样皮疹;个别严重者可并发心肌炎、脑炎、脑膜炎。1673例痊愈,治愈率为95.82%,73例(重症病例14例)转上级医院,无死亡病例。热程多在1~5 d,7 d以上者少见,皮疹一般在5~7 d内消退,无色素沉着。住院天数最短2 d,最长13 d,平均5.56 d。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一种发疹性传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3]。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包括柯萨奇病毒 A 组(coxasckievirus A,CVA)的 2、4、5、7、9、10、16 型等,B 组(coxasckievirus B,CVB)的 1、2、3、4、5 型等;肠道病毒 71 型(human enterovirus 71,EV71);埃可病毒(echovirus,ECHO)等,其中以EV71及CVA16型较为常见。该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全年均可发生,一般5~6月为发病高峰,早期易误诊为口腔溃疡,重症患儿均由EV71型所致,均有高热,且变化迅速,其预后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有关。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可通过唾液、飞沫经呼吸道传播,或由手及污染物经口传播。有研究发现,患者在发病1~2周内可自咽部排出病毒,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患者身上的疱疹液也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会溢出[4]。除此之外,被病毒污染的毛巾、手绢、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均引起间接接触传播。由于本病的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短时间内可在学校、幼儿园、社区等人口密集的地区引起大流行[5-6]。本研究显示有51.9%发生在人员聚集的幼托,48.1%为散发,提示儿童之间相互感染易引起广泛传播。

本组病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口腔黏膜、手、足、臀部出现疱疹。根据临床特点、皮疹形态特征、发病对象及流行季节等可作出临床诊断,对个别临床诊断可疑的患儿,或重症患儿,有条件的医院可做RT-PCR、病毒分离及血清学中和抗体检查等较敏感的确诊项目。本病系呈自限性,经抗病毒及对症治疗、支持疗法后预后良好,较少复发,但有4例患儿在治愈后数周内再发病,提示不同型病毒可引起交叉感染。

本组14例危重症患儿体温>39℃以上,还出现了精神不振、嗜睡、频吐、惊跳、肢体抖动,甚至抽搐,个别患儿表现为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腹痛、手脚发凉等。出现这些情况多提示病情较重,可能并发了脑炎、脑膜炎、心肌炎等病症,可危及生命。本病常伴心肌损害,故治疗过程中应进行常规心电图、心肌酶检查,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以免漏诊病毒性心肌炎。

预防本病关键要做好手足口病的卫生宣传教育以及托幼机构和小学的每日晨检等预防控制措施。传播流行主要是及时发现并隔离患儿,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玩具等进行彻底消毒,切断传播途径,并做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个人预防措施,同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对手足口病病例进行管理和加强疫情报告。

[1]杨秀惠,严延生.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研究进展[J].传染病信息,2008,21:129-131.

[2]史俊南.现代口腔内科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50-551.

[3]任艺.揭开手足口病的面纱[J].首都医药,2009,(11):40-41.

[4]欧敏生,杨君.290例手足口病临床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09,26(5):878-879.

[5]侯永琴.手足口病528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0):177-178.

[6]金玉.手足口病72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2):148,150.

猜你喜欢

疱疹口病皮疹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孩子“口腔溃疡”警惕手足口病惹祸
疱疹性咽峡炎来袭,帮宝宝渡过难关
汗疱疹的中医治疗
中医治疱疹性咽峡炎
多功能便携式皮疹观察尺的研制
1例氨溴索注射液致皮疹的病例分析
组合抗结核药物致过敏性皮疹32例临床分析
改良Trizol-SiO2法在咽拭子及疱疹液EV71-RNA提取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