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0例临床分析

2010-02-17成玉华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腹壁异位症肿块

成玉华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沈东医院妇产科,辽宁沈阳 110044)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自我意识的不断加强,致使剖宫产率不断上升,而与剖宫产相关的术后并发症也不断增多,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1],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2]。1996年1月~2006年1月我院共收治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95例,其中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0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0例,占总数的10.5%;年龄24~28岁,平均26.6岁;平均妊娠次数2次;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病灶直径为0.5~4.5 cm;其中,单发病灶患者7例,多发病灶患者3例。

1.2 病史

10例均有手术史,均系生育期年龄妇女,其中,6例有剖宫产史,2例有子宫肌瘤核除史,1例有经腹卵巢子宫内膜易位囊肿核除手术史,1例为中期妊娠因剖宫产术后11个月而行剖宫取胎术史。

1.3 临床表现

1.3.1 腹部肿块及特征 在腹壁切口瘢痕处均出现疼痛性肿块,其中,9例患者症状与月经周期有明显相关性,经期肿块增大,并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局部胀痛或刺痛,经期后肿块缩小,疼痛逐渐减轻,一般在3~7 d后消失,具有典型周期性变化;1例无与月经相伴的周期性疼痛。

1.3.2 异位病灶出现时间 其发病潜伏期为4个月~5年,平均3.6年;常在术后6个月~2年发病,产后哺乳与发病时间有一定的关系。

1.3.3 体征 在腹壁原切口瘢痕的周围可触及不规则结节状包块,固定,呈圆形或椭圆形(有1例病灶呈串珠状),质韧或实性,浅蓝色,多有不同程度压痛,肿块直径0.5~4.5 cm,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部分患者月经期表面皮肤呈紫色或有渗血或合并感染,盆腔检查未发现异常。

1.3.4 辅助检查 腹部彩色B超检查可见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回声区,囊壁相对较厚,厚度基本均匀,边缘规则欠清晰,无完整包膜,包膜内缺少血流频谱。血清CA125值1例升高为208 U/ml,余在正常范围。1例行CT检查,1例行穿刺做细胞学检查。

1.3.5 手术方法 除病灶直径<1 cm的患者采用基础麻醉,其余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病灶位于瘢痕上段患者3例,中段4例,下段3例,均行病灶彻底切除术。手术切除范围在切缘距肿块2~3 cm。8例患者病灶侵及腹直肌前筋膜层,2例累及腹膜、未及腹腔,故开腹切除受累腹膜。术中探查盆腔未发现异常。

1.3.6 病理检查 其主要病理变化为异位内膜周期性出血及其四周组织纤维化。检查增生纤维结缔组织中可见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红细胞、炎细胞,5例见含铁血黄素沉着。

2 结果

本组患者全部治愈。5例术后口服孕三烯酮片半年,其中1例3个月后因肝功异常停药;4例术后口服米非司酮,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服药,连服22 d,12.5 mg/d,连续3~6个月。患者术后随访1~5年不等,无一例复发。

3 讨论

3.1 病因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任何部位所引起的妇科疾病[3]。目前多认为是一种医原性疾病,其原因为:①全层缝合子宫切口,造成子宫内膜的损伤和直接种植机会增多。②腹直肌前鞘的缝合线可能将带有活力的子宫内膜细胞或脱膜细胞直接种植到腹壁切口。③过度擦拭宫腔或钳刮宫腔增加种植机会。④患者产后未哺乳[4]。

3.2 诊断

一般根据病史及其肿块质韧、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等的症状体征即可作出诊断,再结合超声检查、CT检查和肿块细胞学检查,来了解肿块的侵润范围及深度和鉴别肿块的性质。

3.3 治疗

腹壁切口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1 cm的较小病灶药物很难消除。此病与其他部位的内膜异位症相比,较易治疗,且疗效确切。

3.4 预防

减少子宫内膜的种植机会是预防本病的关键。首先应该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手术。手术医师要从思想上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重视手术操作的熟练细致[5]。其次,为避免和减少剖宫产术中子宫内膜的脱落与种植,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开腹后保护好切口。②胎儿胎盘娩出后,擦拭宫腔的纱布立刻拿开,远离手术台。③缝合子宫切口时,尽量不要穿透内膜层,缝合子宫用的缝针线,不再缝合腹部切口。④子宫肌瘤核除术时,尽量只核除肌核不刺破内膜层,切除时要注意保护腹壁切口及盆腔。⑤巧克力肿囊又称内膜异位囊肿,较为常见,临床一般采取姑息性的病灶切除手术,如卵巢内膜囊肿巧克力液抽吸术,内膜囊肿剥除术,由于常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所以手术需细致耐心。⑥重视切口的冲洗。

[1]冷金花,郎景和,杨佳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法进展[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11(2):99-100.

[2]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87-396.

[3]李春茹.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0例[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1):35-36.

[4]戚春玲.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0例临床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9,15(8):502-503。

[5]迟小兰.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五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5):74.

猜你喜欢

腹壁异位症肿块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鱼刺致不典型小肠腹壁瘘并脓肿形成1例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慢性肿块型胰腺炎诊断和外科治疗
“第九届全国疝和腹壁外科学术大会”通知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从瘀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30例
再次剖宫产腹壁横纵切口150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