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献血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预防

2010-02-17盖福亮赵新莲蒋海霞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血站献血者体重

盖福亮,赵新莲,蒋海霞

(1.潍坊市红十字中心血站,山东潍坊 261041;2.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山东青州 262500)

献血不良反应是指在献血过程中、献血后一定时间内出现的头昏、目眩、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无力等不适症状。自1998年献血法实施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无偿献血事业也飞速发展。探讨献血过程中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采取有效的预防应对措施,在采血工作中尤为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09年1~4月我站街头采血车上发生献血反应的362例献血者,严格采集献血中及献血后发生献血反应的积累资料。其采血均严格按 《采血标准操作规程》进行,使用CP2D-A四联去白采血袋,采集200 ml或400 ml全血。

1.2 献血不良反应主要症状及程度判定

一般轻度献血反应主要症状:献血时或献血后出现面色苍白、头昏、目眩。中度反应:除上述症状外,尚有胸闷、恶心、呕吐、皮肤湿冷、心悸等。重度反应: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明显的脑缺血症状,晕厥、抽搐、失去知觉、持续性低血压等[1]。

2 结果

362例献血反应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轻度反应327例(90.3%),中度反应 29例(8.0%),重度反应 6 例(1.7%);诱发因素中,精神因素(紧张、恐惧等)264例(72.9%),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空腹献血等因素84例(23.2%),环境因素8例(2.2%),其他 6例(1.7%)。

3 讨论

通过献血体检标准严格筛选符合献血条件的健康适龄人都能耐受献血。健康人一次献血200~400 ml,只占全身血容量的5%~10%[2]。只有血容量丢失>20%时,才能出现低血容量的一系列反应症状[3]。献血反应的主要原因为心理因素,初次献血者以前从没献过血,可因各种原因产生焦虑、恐惧,对要发生的献血过程表现得很紧张。他们往往对陌生的献血环境存在恐惧心理,对相关的献血知识不了解,思想顾虑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兴奋,短暂性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导致大脑暂时供血不足而发生反应[4]。因此,针对各种诱因采取积极可行的预防方法,可避免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

3.1 主动迎接,热情接待献血者

广泛进行献血科普知识特别是血液生理知识的宣传,运用电视、广播、宣传单、报纸等多种形式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进行宣传,在采血前由专业人员对献血者进行献血的目的、意义、献血相关血液生理知识宣传,对于初次献血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尤为重要。在采血前及采血过程中,把献血者当作亲人,主动与献血者亲切交谈,询问献血者献血前的精神及睡眠状况,耐心细致地讲解献血的生理知识,提倡“献血无损健康,只需小小勇气”的理念,可以讲些轻松的话题,分散其注意力,消除其紧张、害怕的情绪和顾虑,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完成献血。献血后以诚恳的态度感谢其无偿奉献精神,促进其在态度、信念方面的转变,进而发生行为的改变,常常会再次献血。

3.2 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技术操作水平

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及业务技能直接影响到献血者的献血热情,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公民对献血过程是否满意及是否愿意再次献血。无论献血者的献血动机如何,都应确保其献血时感到温馨、舒适、安全、便利。血站工作人员应由原来的“以献血为中心”转变为“以献血者为中心”,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提高采血人员的操作水平,确保静脉穿刺一次成功,使献血者始终感到他们在被关心、被尊重、被爱护,取得他们的充分信任,以利于献血者再次献血。

3.3 保持献血者最佳的健康状态,提供宽敞明亮、温馨舒适的献血环境

应设咨询台,备有报纸、杂志及有关献血资料,备有电视,不时播放“献血知识”和“无偿献血光荣”的内容。血站各工作者应处处热情为献血者服务,迎送献血者,使献血者有“宾至如归”之感。避免采血环境脏乱、人员拥挤、采血等候时间过长,否则会引起献血者心情紧张、烦燥或产生抵触情绪,往往容易导致采血时发生献血反应及连锁性献血反应的发生。

3.4 避免空腹献血

因空腹导致血糖下降,循环血容量降低,献血反应的出现与低血糖反应有关。对等待时间较长、未进食的献血者,应嘱其于采血前进食后方能献血,特别是对心情紧张的初次献血者,采用喝糖水等方法预防和控制献血反应的发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5]。

3.5 注意其他因素

性别、体重因素需引起注意,可能是一个独立的影响因素。高校学生或刚满18周岁者,平均年龄小,心理不成熟;体重/身高比值过小者,相对血容量低,高体重意味着高循环血量和相对低献血量,体重的微小变化会引起血管迷走神经性反应发生较大的变化,有学者研究认为,性别的差异是一个独立危险因子。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在体重、献血量和献血状态相同的情况下,女大学生献血不良反应多于男大学生,这可能与女性的心理素质、生理代偿及耐受力有关,同时提示我们为了持续稳定地做好采、供血工作,从降低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鼓励再次献血方面来说,对于刚好达到献血最低体重为45 kg标准的初次献血者应劝说其献血200 ml,不应鼓励献血400 ml;对再次献血者要鼓励其献血400 ml。

3.6 避免晕针

晕针(血)的献血者应引导其分散注意力,避免让其看见穿刺过程及血液。工作人员要与献血者轻松交流并充分使用非语言性动作,如巡视医师轻轻拍献血者的肩臂加以鼓励、协助调整身体姿势、纠正握拳方法等,加上轻柔熟练的穿刺技术,使献血者亲身体验到血站热情、安全、温暖的气氛,对于稳定献血者心理及保证其顺利完成献血起到关键性作用。

[1]王勤友.献血输血500问[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4.

[2]王培华.输血技术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18.

[3]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06-512.

[4]周淑珍.流动采血车献血反应现场处理的体会[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3,3(4):68.

[5]蒋巧玲,胡俊锋.口服葡萄糖水和蔗糖水预防献血反应的效果观察[J].中国输血杂志,2006,19(6):482.

猜你喜欢

血站献血者体重
给鲸测体重,总共分几步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称体重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你的体重超标吗
我为体重烦
浅谈信息技术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
血站院感知识系统化培训模式探讨
南通市中心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