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2010-02-17杨淑梅张林林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患肢溶栓下肢

潘 红,杨淑梅,张林林

(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龙南医院外科,黑龙江大庆 163453)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由于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多发生于手术后制动,创伤。如未及时治疗,可造成程度不一的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工作和生活能力,甚至致残。此病常会造成肢体肿胀、皮肤色紫、足背动脉搏动消失、高热等症状,它不仅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如若得不到及时、正确、有效的治疗,可并发肺栓塞和出血,严重者危及生命。

我科2006年6月~2009年9月共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96例,采用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丹红注射液、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联合治疗及采用溶栓导管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96例患者,男129例,女67例;年龄27~79岁,平均58岁。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65例,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9例,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

1.2 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均采用溶栓加抗凝治疗,具体方法:溶栓应用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10 μg,加生理盐水至20 ml静推,推注时间约15 min,同时应用丹红注射液3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按40~50滴/min静脉滴入,应用7~10 d。嘱患者绝对卧床,抬高患肢30°,每日测量并记录患肢周径。

1.3 疗效判定

①基本治愈:治疗后患侧肢体肿胀完全或基本消失,皮肤色泽减轻或基本消失,与健侧肢体对比肢围差<1 cm,活动不受限制。②好转:临床症状改善,但肢体围差>1 cm。③无效:症状与体征无缓解。

1.4 护理

1.4.1 心理护理 深静脉血栓形成因其病程长,治疗费用高,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显著等原因,患者易产生悲观、失望等心理,情绪易激怒、沮丧,不配合医生治疗,良好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护士应多给予患者鼓励,经常给患者讲解成功恢复的病例,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护士首先要全面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主动与患者多交流沟通,向其详细讲解如何配合治疗,及时帮助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耐心细致地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使其保持心情舒畅,生活规律,争取早日康复。

1.4.2 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进食低脂、清淡、富含纤维素的饮食,鼓励患者进食高纤维膳食、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在饮食中少用油、禁止食用肥肉、蛋黄、动物脑等食物,每日脂肪用量不超过40 g,以避免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液淤滞,加重血栓形成。忌食辛辣食物,选择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韭菜、芹菜、新鲜水果、豆类及粗粮等,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排便困难引起腹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1.4.3 一般护理 注意患肢保暖,室温保持在25℃,指导患者练习在床上大、小便。向患者宣传吸烟的危害性,积极提倡戒烟。

1.4.4 溶栓治疗的护理 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因静脉壁损伤也是引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应选择静脉留置针输液。溶栓期间应加强巡视,以防药液漏至皮下。严密观察有无药物迟发过敏反应,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血尿、牙龈出血、鼻出血、皮肤黏膜出现出血点、黑便等,应定期监测凝血时间。溶栓治疗过程中随时有可能栓子脱落而引起肺栓塞,一旦出现此并发症,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护士在溶栓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有无胸闷、气促、胸痛、咯血等症状,如患者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通知医生,给予患者高流量吸氧及心电监测,并与医生一起参加抢救。随时注意意识及瞳孔变化,警惕脑出血的发生。

1.4.5 患肢的合理活动 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10~15 d,床上活动时避免动作幅度过大,抬高患肢高于心脏30°,膝关节稍屈曲位,以促进静脉血液的回流。禁止按摩患肢,以防血栓脱落。当2周后全身症状及局部压痛消失,可开始进行轻微活动。鼓励患者先做足趾屈伸运动,再行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的运动,活动量应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患者可下床活动时,应使用弹力绷带或穿长筒弹力袜。

1.4.6 患肢的观察护理 应观察患肢皮肤的温度、颜色、肿胀程度和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当皮肤颜色转红润、肿胀逐渐消退时,说明患肢缺血症状得到改善。反之则说明缺血严重,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每日测量患肢周径,并与健侧肢体比较,以判断肿胀消退程度。

1.5 出院前指导

禁吸烟,以防烟中尼古丁刺激引起静脉收缩,影响血液循环。进食以低脂、含丰富纤维素的食物为主,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排便困难造成腹内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指导患者出院后避免长时间的行走及重体力劳动,活动时应穿着合适的弹力袜,卧床时仍抬高患肢高于心脏30°。适量运动,以防止静脉血栓再次形成。

2 结果

本组病例中,基本治愈151例,有效45例,无无效病例。基本治愈151例中,达到临床治愈时间为7~28 d,平均17.5 d,2例有出血症状。

3 讨论

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一些老年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因其病程长,治疗费用高易产生、悲观、失望沮丧心理,情绪易激怒、不配合医生治疗。所以在护理过程中,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护士应经常和患者谈心,多鼓励,多给患者讲治愈的案例,增加其治疗信心,使其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对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笔者通过十几年的工作积累,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①每班用卷尺精确测量患肢周长,并与健侧对照。②若发现一侧肢体较对侧更粗,或有疼痛等不适,应立即做CT检查。③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使他们乐观积极地接受治疗。④下肢深静脉置管患者,适当活动下肢,以防血栓形成。⑤恢复期护理:恢复期患者应逐渐增加行走距离和下肢肌肉活动,增加肌肉收缩,加速静脉血液回流,促进下肢深静脉再通和侧支循环建立,防止新的血栓形成。运动应循序渐进,避免剧烈活动,以不感疲劳为度。⑥每日监测凝血变化,严密观察有无皮肤、黏膜出血征象,静脉穿刺点有无渗血、有无血尿、便血等情况。嘱其避免突然用力使腹压升高,造成栓子脱落,若出现突发性呼吸困难、胸痛、胸闷、窒息感、咳嗽、咳血等症状应考虑肺栓塞的可能,一旦确诊,应及早行抗凝溶栓治疗。护理人员要有强烈的同情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做到精心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肺栓塞的病死率,促进患者康复。

[1]张欣.深静脉血栓的护理[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杂志,2007,2(3):237.

[2]王兰芝.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J].青岛医药卫生,2008,40(4):305.

[3]李慧,张莉,李晶敏,等.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J].现代保健,2007,15(18):106.

[4]杜菊香.髋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5):135-136.

[5]杨月张.健康教育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实施[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14):1315.

猜你喜欢

患肢溶栓下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