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宠物与生物安全

2010-02-12高宏伟孙玉成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0年1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宠物疫病

高宏伟,孙玉成

(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长春 130062)

宠物伴随着人类的产生、发展存在了数千年,是人们不是为了经济目的,而是为了精神目的而豢养的动物。随着经济和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饲养宠物已成为人们追求精神寄托、丰富生活内容、缓解生活压力、提高生活质量必不可少的娱乐、休闲方式。诺贝尔奖得主芝伦兹曾经说过:“人类愈都市化,离开自然愈远,宠物在人类生活里的重要性也愈增加。”的确,如今宠物正在被越来越多渴望亲近自然的家庭和个人喜爱,成为人类的一种精神寄托。

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饲养宠物和围绕宠物的一些新兴行业发展太快但由于缺乏规范的宠物监管制度与生物安全体系,给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和保障人类身体健康带来很多问题。宠物的生物安全问题,已经明显的威胁到社会的公共卫生和人类的人身安全。由于宠物在饲养、经营、治疗等过程中,生物安全观念淡化、防范意识薄弱,造成了很大的生物安全隐患,久而久之必然会发生生物入侵及重大人兽共患病的流行,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积极探索加强宠物的生物安全管理,建立宠物生物安全体系,消除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隐患,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等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

1 宠物生物群体及其社会生态地位

宠物一般是哺乳纲或鸟纲的动物,因为这些动物脑子比较发达,容易和人交流。但其实人可以把所有种类的动物变成宠物,包括鱼纲、爬行纲、两栖纲甚至昆虫等。人类驯养动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以前。以犬为例,运用DNA技术,研究人员推断人类至少在100 000年以前就开始驯养家犬。而人类真正把犬作为宠物饲养也至少有14 000的历史。当时人类的生存能力低下,狩猎其实就是与猛兽的生死搏斗,彼此互为猎物。当犬被驯化后,情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人的智力与犬的勇猛相结合极大地增强了人类征服其它猛兽的能力,人类的伤亡减小了,很多野兽也被驯化了,由此才产生了原始的畜牧业,可见犬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人类文明的逐步进化与发展过程中,人类与动物逐渐建立起长期的亲密的关系,这种关系被形象的称为人-伴侣动物关系,或者人-宠物依恋关系。这种关系表明宠物不仅仅是作为人类的交通工具以及农牧业产品而存在,而是与人类建立起了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依恋关系。

2 生物安全概念和理念

生物安全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生物安全是指防范由现代生物技术(主要指转基因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即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可能构成的威胁或潜在风险。广义生物安全则不仅针对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还包括了更广泛的内容,大致分为3个方面:一是指人类的健康安全;二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业生物安全;三是指与人类生存有关的环境生物安全。目前国内对生物安全的认识很多还局限在狭义的概念里,而国际上目前虽然对此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但一些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等,在实际管理中已经应用了生物安全的广义内涵,并且将检疫及公共卫生安全作为国家生物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说,生物安全所受到的外来威胁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外来物种导致当地生态系统的不良改变或破坏;其次是人为造成的环境剧烈变化危及生物的多样性;再是经遗传修饰的生物体和危险的病原体等可能对人类健康、生存环境造成的危害等。

生物安全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即从实验室研究到产业化生产,从技术研发到经济活动,从个人安全到国家安全,都涉及到生物安全性问题。生物安全又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所涉及的具体内容有一定的时空范围,又随自然界的演进、社会和经济活动的变化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因此说,加强生物安全工作,有利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发展,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对生物经济产业和国民经济命脉有重要影响;能够使我国在国际贸易和对外合作交流中处于主动,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贸易规则,保证我国经济贸易的正常运转;在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资源保护中,加强生物安全符合国家利益、政治与政权的需要;也是在国际贸易和经济合作中,展示和提高我国形象的需要。

因此,随着宠物种类和数量的急剧增加、宠物相关行业的飞速发展,以及宠物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与人类的亲密关系,宠物的生物安全问题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保证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的需要。

3 宠物对生物安全构成的潜在威胁

3.1 数量过大影响生态平衡和粮食安全

生物入侵是生物安全的最基本的内容,也是生物安全的首要问题。外来宠物是外来种的重要部分,随着外来宠物种类和数量的急剧增加,产生了倍受世人关注的“物种入侵”问题。外来种在新的栖息地由于没有了原生的天敌,繁殖和传播迅速,导致其种群数量猖獗,在新的入侵地成为绝对优势群体,而排斥了当地生态位相近的本土种,进而引起入侵地生物群落结构毁灭性的破坏。跨国宠物贸易为“生物入侵者”提供了方便。一些动物作为宠物而在城市中广泛养殖,通过放生而造成外来生物入侵,对当地物种和生态系统产生威胁与危害,进而严重影响生物多样性及其资源的丧失,并且对经济、环境或人类健康产生危害。比如,巴西龟由于其生命力顽强、成体个头大,在争夺食物和栖息地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目前在我国从北到南的几乎所有的宠物市场上都能见到巴西龟的出售。巴西龟入侵引发的生态灾难是极其严重的。因为它的繁殖周期短,可以轻而易举地将自己的后代布满被入侵地的江河湖海,抢占大量食物和其他生存资源,打破了生态平衡,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巴西龟已经是全球性的外来入侵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世界最危险的100个入侵物种之一。

另一方面,庞大的宠物数量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因为,宠物和人一样,也需要吃饭。据2010年8月1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一条中等体型宠物狗每天标准食量为300g狗粮计算,中国有1.5亿宠物狗,每年消费狗粮达160多亿千克,生产这些狗粮折合耕地需要约5 000万亩,占中国18亿亩耕地的近3%。那么,根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发布的我国人均耕地面积1.37亩来计算,5 000万亩地就可以供养3 600多万人口。在原本就捉襟见肘的耕地上还需养活数以亿计的宠物,令我国粮食生产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此说,庞大的宠物数量与中国目前国情不符合。

3.2 不良的饲养管理和交易行为影响环境卫生和公共卫生安全

在日常生活中,宠物每天都有大量的脱落物和排泄物需要处理,但由于没有无害化处理设施和严格的管理制度条例的约束,使得大量的脱落物和排泄物等被混入生活垃圾中丢掉。如此,即影响了环境卫生,又有可能污染地表、地下水源。被遗弃的宠物多为身患重病的宠物,无人收养,最终变成流浪宠物,或者死在街道两旁,尸体腐烂没人处理造成疾病进一步流行扩散。宠物死后,体内携带的病菌一般存活在体内的血液和肌肉中,如犬瘟热、细小病毒等生存能力非常强,即便深埋土中几年仍可能存活,遇到下雨可能随雨水流出地表,或流进地下污染地下水。把宠物尸体扔进垃圾桶、丢进河里,其他宠物循着气味接触尸体,短期内尚未死亡的病菌和病毒便会传染给健康宠物,进而可能传给人类。随意找荒地掩埋宠物尸体,野狗、野猫甚至老鼠可能把尸体从土里挖出来,导致病毒、病菌扩散,影响社会公共卫生安全。

此外,宠物交易场所交易混乱、卫生环境令人担忧。没有任何消毒设施,粪便及废弃物基本上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消毒处理,而作为一般生活垃圾处理掉。交易场所也很少进行喷雾消毒,交易人员自由流动,极易造成场内交叉感染。此外,交易者对宠物的健康情况和疫苗免疫情况知之甚少,加之摊位不固定和多品种混合交易,给宠物相互疾病感染创造了条件。如此,没有明显临床症状的宠物会继续流入社会家庭,继续造成疾病传播隐患,严重威胁着社会公共卫生安全。

3.3 疫病发生影响人类及畜禽健康和卫生

传染性疾病是引起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尤其是近年来传染性疾病有增加的趋势,而且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在已经确认的1 415种人类传染病中有61%为人兽共患病,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动物源性的传染性疾病已经席卷了全球。人口数量的增加、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人类与动物关系的日益密切、国际贸易与交流的日益频繁、气候的变化及病原微生物的变异都是传染性疾病高发的重要影响因素。宠物直接生活在人类家庭中,与人类的关系尤为密切,宠物源性疫病有高发的趋势,且具有种类繁多、表现多样的特点,严重影响人类及畜禽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宠物同其他任何外来种群一样,不仅本身,且它们的皮肤、毛发、鳞片等也带来了微生物。宠物所携带的多种病原都是人兽共患的,如鸟类的鹦鹉热衣原体、犬和猫携带的狂犬病毒、钩端螺旋体、弓形虫等,在人类与宠物的接触中,这些病原就可以由宠物传播给人类,再由人类传染给畜禽,引起人兽共患病。从极其致命的埃博拉病毒和艾滋病,到登陆美国的猴天花,2003年肆虐各地的“非典”(SARS),卷土重来的西尼罗病毒和2009年席卷全球的“猪流感”,一个个拥有新奇古怪名字的传染性疾病在世界各地之所以不断爆发,都与广泛存在的外来种有关,宠物当然也不例外。人类比以往更加过度“亲近自然”并且“更广泛接触了各种动物”,这加剧疫病发生的危险,影响着人类及畜禽的健康和社会公共卫生安全。

4 宠物对生物安全的有益影响和作用

4.1 宠物豢养有利于人类身心健康

饲养宠物可以培养人与动物的情感,给人们带来愉快和活力,增添生活乐趣。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城市化推进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居民家庭饲养宠物、追求休闲已成为一种时尚。饲养宠物人群也从中老年人群向各阶层人群扩散。一方面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和个人逐渐拥有经济实力豢养宠物,用以打发家庭空闲时间的孤独,找到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另一方面一些生存环境的激烈竞争,工作的压力过大,使得人们为了缓解生存压力,用宠物来分散注意力,排解工作生活中的烦躁与焦虑;也有居民为了休闲,把情感寄托方式多样化。饲养宠物成为一部分人生活消费的一个内容。宠物往往可爱、乖巧、善解人意,人们在饲养过程中,往往把它当作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其对话,与其交流,作为一种精神寄托。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依恋是健康发展的重要元素。人与宠物之间的这种依恋关系属于一种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从而有利于人类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感的产生。这种依恋存在于整个生命过程中,能为彼此提供一种安全感。人与宠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这种依恋关系同样可为对方提供的这种安全感,有益于人类的身心健康。

4.2 宠物可以成为人类传染病的哨兵动物

宠物直接生活在人类家庭中,与人类的关系尤为密切,在人类与宠物的接触中,病原可以由宠物传播给人类,同样也可由人类传染给宠物,通过宠物传染病监测结果的系统正确的分析和处理,为人类传染病的发生提供预警。此外,如同利用金丝雀检测致命有毒气体一样,可以用犬、猫等宠物进行生物安全的预警。建立宠物健康数据库,作为以人的医疗记录为基础的监测系统的必要补充,使兽医在反生物恐怖中发挥重要作用。建立宠物健康监测系统,实时分析动物医院收治的犬、猫等宠物病例健康信息的电子记录,通过对宠物病例的临床和实验室数据的正确分析与处理,以对诸如炭疽、鼠疫、狂犬病等在宠物中的暴发作出预瞥。同时,通过对宠物医疗信息的正确分析处理,评估人类传染病发生以及生物恐怖袭击的可能性,以便在人的健康监测系统之前,及时做好预防和应急响应。

5 加强我国宠物生物安全的建议

5.1 调控宠物饲养种类和数量

对生物入侵形势已经非常严峻的宠物,例如巴西龟,国家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禁止巴西龟的进口和贸易,严格控制其数量。同时,严禁百姓购买、饲养和放生,共同对巴西龟提高警惕,举报非法贸易,及时反映发现的野生种群,以防生物入侵事态进一步蔓延和恶化。对已引进但未形成入侵规模的宠物,政府主管部门必须根据其传播和危害特点,制定并审核控制和防止进一步扩散危害的紧急行动预案,并按照建立的方案对入侵生物进行有效的防治、控制或铲除。对尚未引进的新宠物,完善引进外来生物的审批与决策机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引进外来生物,控制宠物的种类与数量。

为确保饲养宠物者个人和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国家应统一制定并颁施宠物管理条例或规章。目前在国家尚未出台统一管理办法时,各地政府应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本地实际,尽快制定有关宠物饲养管理办法,以规范宠物管理。为保障社会公共安全,防止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发生,规避公共卫生风险,政府应坚持“限养”原则,增加登记费用,提高门槛,以经济手段实现少养、限养之目的。

5.2 规范宠物引进、运输、交易环节的卫生要求

加强宠物入境管理,建立入境宠物隔离、健康观察和检疫制度,规范宠物引进的卫生要求,对有生态入侵隐患和重大传染疾病携带嫌疑的外来宠物严格禁入。规范宠物运输的卫生要求,加强运输工具、装载笼具的消毒和运输途中宠物排泄物的回收处理。

合理设置和规范宠物交易市场,规范卫生和防疫条件,科学划分摊位、配备相应的消毒和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提高交易环节的卫生水平;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卫生防疫制度,同时加强监管,对进出交易市场的宠物进行严格检疫和健康监测,实行宠物种间隔离买卖,减少种间疫病的交叉传播,降低人兽共患病的发生几率,消除公共卫生安全隐患。

5.3 规范宠物医院、美容院、寄养院的执业要求

规范宠物医院(包括美容院、寄养院)的执业标准,具备各类执照、许可证及必需的医疗设备。加强软、硬件管理,合理布局和规划,装备相应规范的消毒器械、检查器械、化验器械、手术器械和治疗器械等;要求必须设有与其规模相配套的消毒和无害化处理设备;仪器和设备要有验证和年检标志。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宠物病历卡和存档制度;建立健全兽药及生物制品采购、进出库及其它相关记录;建立健全病死宠物处理记录和重大宠物疾病上报制度。宠物排泄物、医疗废物等分装封闭按医疗垃圾暂时集中存放,或者与医疗废物处置单位签订协议统一回收后处理。

规范宠物相关从业人员的从业资质。定期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资质审查、能力测试及专业技能培训。建立相关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体系,尽快实行强制资格认证上岗制。同时,应正确引导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充实到宠物诊疗队伍中,减少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因地位低、待遇差宁可放弃专业改行的现象。

5.4 加强宠物疫病尤其是人兽共患病的研究和监测

宠物种类和宠物数量的不断增加及宠物行业的飞速发展,对于宠物生物安全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实现建立高效宠物生物安全体系的发展目标,应加强宠物疫病尤其是人兽共患病的研究和监测。首先应在各个领域有计划地开展宠物源性疫病的基础理论研究、防控技术开发、基础性调查等科学研究与科技合作。二是形成稳定的宠物源性疫病研究队伍,根据不同领域的特点,组建检疫处理、检测监测、预防预警、紧急处理、持续控制的全国性的科技工作组,形成宠物宠物源性疫病科技工作网络。三是建立相关学会和期刊杂志,促进和增强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和强化研究,开展双边多边国际合作,提高我国人兽共患病研究水平和国际地位。

宠物疫病的控制策略视不同的动物、不同的疾病而异,收集各种动物的疾病信息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宠物疫病与人类生活和健康的重大关系,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宠物疫病监测预警技术体系、管理体系和制度,但在我国尚属空白。我国现行的《动物防疫法》、《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中缺乏对宠物疫病监测与预警的职能界定,使国家在宠物疫病种类、分布范围、扩散途径和发生动态方面缺乏最基本的相关资料,给人类健康构成极大隐患。因此,在目前重大疫病暴发日益频繁的情况下,基于国民生命健康、国家生态安全、经济建设、社会可持续稳步发展角度,组织协调有关力量,开展宠物疫病监测预警和疫病控制工作,建立我国宠物疫病监测和预警体系,尤其是与流行性人兽共患疾病密切相关的宠物疫病的监测与预警体系工作已迫在眉睫。

5.5 加强相关法规宣传和执法力度

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介,深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相关动物防疫、卫生管理等法律法规,普及防疫知识,组织开展宠物疫病防控宣传活动,增强公共卫生意识,强化依法饲养、依法管理观念,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随着城市文明的建设的推进及社区制度的完善发展,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限制在人口密集区饲养各种动物的行为。要对宠物的饲养、防疫实行严格的社区登记管理制度,加强执法,宣传动物防疫的重要性,严格组织对辖区内宠物进行狂犬病、禽流感等疫病的强制免疫接种工作,完善城市居民饲养宠物的管理制度和防疫制度,消除各种人兽共患疫病隐患。

5.6 加强专业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专业培训

构建宠物生物安全体系依托的现代兽医学学科基础。在兽医学学科下除设现有的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外,增设兽医公共卫生学科,其中的基础兽医学学科设生态学课程,预防兽医学学科原家畜传染病学课程改为动物传染病学,增加宠物源性传染病内容。同时,加强宠物生物安全学科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采取地方院校与中央研究院所共同培养人才的模式,弥补各院校间资源不足的短处,培养宠物生物安全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由农业部、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定期举办,国家相关重点实验室或权威研究机构承办全国性的,由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人员、兽医工作者、宠物执业医师等相关人员参加的宠物源性疫病尤其是狂犬病等烈性人兽共患病基础理论、检测技术、防治技术等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宠物相关从业人员的宠物生物安全专业技术水平。

[1]朱文博,王德良.外来宠物对我国的影响分析[J].四川动物,2006,25(3):677-679.

[2]齐铁英,齐琳,曹荟,等.宠物行业的生物安全隐患和应对措施[J].中国动物检疫,2009,26(2):67-68.

[3]Kate EJ,Nikkita GP,Marc AL,et al.Global trends in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J].Nature,2008,451:990-994.

[3]Mark E J W,Sonya G S.Host range and emerging and reemerging Pathogens[J].Emerg Infec Dis,2005,11(12):1842-1847.

[4]Peter M,Zimra G,Lynda O.Pet-related Infections[J].Am Family Physician,2007,76(9):1314-1322.

[5]Chomel BB,Belotto A,Meslin FX.Wildlife,exotic pets,and emerging zoonoses[J].Emerg Infect Dis,2007,13(1):6-11.

[6]Cross M L,Buddle B M,Aldwell F E.The potential of oral vaccines fordisease controlin wildlife species[J].The Veterinary Journal,2006,10:1-9.

[7]林树柱,张连峰.宠物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0,20(4):80-86.

[8]李金元,程抱林,王远清,等.宠物疫病防控的隐患与对策[J].养殖与饲料,2009,1:102-104.

[9]黄翘燕.浅述我国宠物行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J].中国科技纵横,2009,6:232-233.

[10]史之玉,张华,王庆华.宠物检疫的现状及对策[J].山东畜牧兽医,2003,3:50-51.

[11]夏永高,刘桂清.上海市犬类疫病防控现状、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5,17(6):45-49.

[12]夏咸柱.野生动物疫病与公共卫生[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7,9(1)72-77.

[13]刘拂晓.宠物源性人兽共患病的诊断与防治[J].山东畜牧兽医,2008,29(11):28-30.

[14]王付民,谢远崧,侯方辉,等.野生动物重大疫病的公共卫生问题及对策[J].广东林业科技,2007,23(4):57-60.

[15]龚震宇.2003年美国多州猴痘的暴发现状[J].疾病监测,2004,19(1):36-37.

[16]杨玉平,乐涛,主编.宠物传染病与公共卫生[M],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17]贺生中,郑晓亮,赵莎莎.我国宠物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9,9:9-10.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宠物疫病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下)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上)
抬起脚来
养宠物
枣庄探索公共卫生医联体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
过度剖宫产背后的公共卫生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