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我国犬类宠物种质资源的现状与保护利用

2010-02-12叶俊华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0年1期
关键词:犬种犬类宠物

叶俊华

(公安部南昌警犬基地,南昌 330100)

1 犬类宠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重要性

1.1 犬是最主要的宠物种类

“宠物”一词在新华词典中的解释是“家庭饲养的受主人喜爱的动物”。在当今人们饲养的宠物种类中,往往根据人们的喜好而定,种类十分繁多,千姿百态,除人们最常饲养的犬和猫以外,还有灵长类如猴子,家禽类诸如鸡、鸭、鹅等,家畜类如超小型品种猪,各种飞鸟类如鹦鹉、鸽子等,水族动物类,如观赏鱼和乌龟等,甚至虫类,如蟋蟀、蝴蝶、蚕等也成为宠物,笔者还见到过有人竟把蛇、蜈蚣也当作宠物来饲养的。然而,真正意义的宠物一般都指犬和猫。而犬是被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被称为人类最忠实的朋友,是最有灵性的动物。因此,犬是天生的宠物,是最主要的宠物种类。

1.2 犬与人类的关系密不可分

世界上只要有人类存在的地方,几乎就会有犬的存在。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犬从最初作为人类伙伴、助手,到用于狩猎、牧畜、比赛、观赏、役用、救援、搜索、探查、导盲、侦查,警戒、守卫,犬的许多生物学特性与人类十分相似,因此,被用作实验动物,为生物学、医学、药理学、毒理学心以及老年学实验研究做出了巨大的牺牲。犬类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犬在各个领域都充当着重要的角色。犬与人类关系可以说是密不可分。

1.3 保护犬类宠物种质资源意义重大

我国城乡居民饲养宠物犬越来越多,这是国民经济实力增强,社会发展的一种标志。宠物犬资源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具有不可再生的特性。据本人的初步调查,我国有40%左右的地方品种犬群体数量在不同程度的下降,有的地方品种处于濒危状态,有的品种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有的品种已经灭绝。犬类种质资源数量的减少不利于保持生物多样性,对人类有效利用犬类资源,造福人类构成了威胁,更不利于提高我国宠物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因此,保护和合理利用好犬类宠物种质资源,对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社会文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 我国犬类宠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

2.1 我国犬类宠物遗传资源丰富,品种及饲养数量多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养犬历史悠久,犬类宠物资源十分丰富,世界养犬联合会(FCI)和美国养犬俱乐部(AKC)公布的世界名犬名录中,就有北京犬、沙皮犬、藏獒等十余个品种的原产地是中国,这些品种中大部分是十分受人喜爱的宠物犬、伴侣犬品种,其中藏獒、西藏㹴犬又是十分珍贵的伴侣犬、畜牧犬和护卫犬品种。我国的地方犬种品种多,饲养量较大、影响面广泛的有哈萨克牧羊犬、蒙古牧羊犬,东北(内蒙)细犬、冠县细犬、河北细犬、川东猎犬、陕西细犬、青川犬、凉山犬、下司犬、西林矮脚犬等11个品种。近年来,国外名犬品种引进数量不断增多,据中国工作犬管理协会近几年举办的犬展报名情况及对宠物市场的初步调查统计,目前我国各地饲养数量较多的宠物犬大约为60个品种。其中有13个为中国品种,引进品种47个,但现已列入《国家畜禽品种志》的地方品种犬只有藏獒、山东细犬2个品种。根据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工作安排,2010年拟将收入32个品种,其中包括昆明犬、北京犬等12个中国品种。萨摩耶犬、德国牧羊犬等20个外国品种。至于我国饲养犬的总数,没有相关的官方数据,但据粗略估计:总数在1亿头左右。其中城市2千万左右,农村、林区和畜牧区8千万头左右。城市饲养的主要是宠物犬,农村饲养的主要是土犬(中华田园犬)。

2.2 我国各地方品种犬的地域分布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地形和生态环境复杂,气候差异大,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的人工选择和培育,已造就了一大批优良的地方犬类遗传资源,从分布情况看,西南地区的犬资源最为丰富,共计有11个品种之多,包括原产于西藏的藏獒、西藏牧羊犬、拉萨犬、西藏㹴犬、西藏猎犬、灵芝犬等6个品种,云南的昆明犬,四川的青川犬和凉山犬,贵州的下司犬以及重庆的川东猎犬等。原产于华北地区的主要有首都北京的北京犬,河北省的河北细犬,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古牧羊犬和蒙古细犬、巴哥等5个品种;西北地区主要有4个品种,包括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疆北地区的哈萨克牧羊犬,甘肃、青海藏区的藏獒和西藏㹴犬,陕西汉中地区的陕西细犬等。华南地区的名犬和地方品种犬有广东的沙皮犬、南方品系的松狮犬、广西的西林矮脚犬和笔尾犬等4个品种,原产于华东地区的主要有冠县细犬和莱州红犬2个品种;原产于华中地区的地方品种主要包括江西的上饶虎皮犬和湖北黄石一带的箭毛猎犬2个品种;东北地区主要有蒙古细犬(又称东北细犬)和北方松狮犬等品种,在港澳台地区,主要有沙皮犬、松狮犬等中国品种犬,台湾省还有当地很有特点的台湾土犬等。各地的土犬(中华田园犬)更是千姿百态,体型各异,资源十分丰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从国外进口了大量的世界名犬品种,这些犬中大约90%集中在大中城市,而地方土犬90%散在分布全国各地农村。

2.3 我国各地方犬品种构成了丰富的犬类基因资源库

我国各地的优秀地方犬品种,体型差异很大,大的如藏獒、蒙古细犬体重可超过100多斤,小型犬如北京犬、八哥犬只有几公斤;被毛颜色各异,体形千姿百态,性情有的凶猛善斗,有的温顺可爱;这些地方犬品种都具有其耐粗饲,适应能力强,性能品质好,繁殖率高的的特性,能在高海拔、高寒、半荒漠、干旱、山区等恶劣生态环境下生存,甚至能在卫生条件很差的环境下生存。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良好的经济性状,而且高度纯化,遗传性相对稳定,是我国犬品种资源基因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一些地方犬品种处在交通不便、贫穷落后、相对封闭的地区,犬没有被外来品种杂化,纯度较高,群体保持较为原始的血统。是现代育种技术所必需的原材料库。此外,我国各地大量的土种犬,由于自寒带到亚热带气候特征和明显的地理垂直性,极大地丰富了基因库多样性基因类型,体形外貌千姿百态,后裔遗传百犬百样。构成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2.4 我国犬类遗传资源调查研究和保护利用取得一定成效

2.4.1 开展犬的种质资源调查、认证评审与登记:为了摸清我国犬类遗传资源的家底,掌握真实情况,在警用犬方面,2000年来以来,公安部昆明、南昌、沈阳警犬基地和南京警犬研究所组织了主要警用犬品种认证考核和登记,军队军犬管理机构也开展了相关工作;农业部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开展了一些地方犬种遗传资源调查工作,近年来组织对昆明犬、藏獒等地方品种犬的品种评审、鉴定和新品种登记工作。为促进犬类种质资源的保护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中国工作犬管理协会、德国牧羊犬俱乐部(CSV)、中国畜牧业协会犬业分会等民间社团组织也开展了种犬认证、芯片注射、血统登记等工作。

2.4.2 积极开展良种的保种繁育工作:公安部部属警犬基地、所、校对7个主要警用犬品种开展了保种工作,建立了种犬核心群,生产群。西藏、广西、贵州、山东、甘肃、青海等省区对当地的优秀地方品种积极开展良种保纯工作。农业部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拨出专款开展地方良种犬的保种工作。并取得了较好效果。此外,有的企业和有远见的民间养犬爱好者也自筹资金开展良种犬的核心群建设和良种保纯工作。取得一定效果。

2.4.3 开展科学研究并取得成果:公安部昆明警犬基地对昆明犬等国产优良犬种复壮保纯、基因资源库建库,推广应用等相关工作;建立了优良工作犬精子库;将昆明犬作为新品种上报国家畜禽资源委员会评审,并成功通过评定,获得畜禽新品种证书。公安部南昌警犬基地自2001年以来,开展了DNA技术应用于工作犬良种保纯和繁育中应用研究,成功开发出犬DNA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了工作犬种犬DNA数据库。并通过了部级鉴定,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犬DNA检测试剂盒,我们应用自主开发的DNA试剂盒对工作犬品种、宠物犬品种及地方犬共36个品种进行了16个STR基因座的多态性调查,目前共发现230个等位基因。调查表明,我国地方品种犬的等位基因多于国外进口犬,表明国产犬的遗传资源更丰富多样。公安部南京警犬研究所于2004年申报了全国工作犬品种资源调查部重点科研项目,并对国内部分具有警用价值的犬种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与研究,开展了工作犬体型外貌、警用性能遗传基因研究、获得初步成果,开展了犬胚胎移植重点科研项目研究,并通过公安部科研项目验收和成果鉴定。公安部警犬技术学校也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国养犬业起步较晚,加上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缓解粮食安全方面的压力,发展畜牧业生产,为消费者提供日益增多的肉、禽、蛋、鱼等产品,保障需要等问题涉及到国计民生,是国家和政府重点关注的问题。而一个人口如此众多的国家,如饲养犬数量过大,可能存在与人争粮的问题,再加上犬类如饲养管理不当,也可能出现一些社会问题,如传播人犬共患病,伤人,扰民等等,因此,在我国发展养犬业还没有真正提到国家层面的议事日程上,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3.1 我国犬类遗传资源正在逐渐流失

我国一些优良地方犬品种的饲养数量正在快速减少,有的已经濒临消失或已经消失。犬类基因资源保护形势十分严峻。据笔者初步调查:我国四大细犬品种中的河北细犬原产地河北省河间市现存的纯种细犬只有40头左右了。且其中有的具有近缘关系,属于濒危犬种。陕西细犬和山东细犬的数量由于当地狩猎作业已越来越少,其用于狩猎的原始用途已难发挥,都不同程度地减少。原产于中国的世界名犬——沙皮犬的原产地广东大沥饲养沙皮犬数量比上世纪九十年代大约下降了80%多,真正纯种当地沙皮犬在当地已经很不容易找到了,曾专门做过沙皮犬基因资源调查和研究的华南农业大学刘清神博士担忧:再过几年,很可能沙皮犬这个世界名犬品种在原产地将很难找到了。据昆明当地一名犬界专业人士介绍,近年来,我国自行培育的优秀工作犬品种——昆明犬,在昆明市当地民间饲养量也已大大下降。原产于广西钦州市的笔尾灰犬、产于江西上饶的虎皮犬、产于湖北黄石的湖北箭犬等地方品种已很难觅其踪影了,几乎处于灭绝的境地。近年来,我国藏獒等名犬品种被一些利欲熏心的所谓专家们进行“杂交改良”,使该品种犬面目全非。产于内蒙东北等地的蒙古细犬、陕西细犬等犬种因大量无序引入格力犬等国外的赛犬品种无序地杂交,其保纯工作也面临现实问题。基因资源流失严重。

3.2 对犬类宠物资源缺乏全面系统调查

我国到底有多少个犬种,其中国内品种多少,各地的地方品种多少,引进品种有多少,没有哪个部门或组织进行过系统全面的调查统计,对多数地方品种犬的现存数量、地域分布、品种内部包含了几个品系、或有哪些配套系、品种起源、培育过程、体尺标准、主要特点、用途等详细情况更是少有系统的资料,心中无数。

3.3 没有统一的育种规划和选育目标

目前,只有一些民间犬业组织成立了几个品种的专业委员会或俱乐部。但没有统一的育种目标和繁育计划,制订的标准不一,系谱档案也不详细或不完整,基本各行其是,自由发挥,除公安部部门和军队的警、军犬外,目前还没有由相关政府主管部门或官方组织制订有关犬类的近期、中期和长远的育种规划。

3.4 没有制订明确的犬种资源保护和利用措施

各地比较普遍地存在“重引进、轻培育,重改良、轻保护”的现象,据对城市犬类市场和犬展报名的犬种统计分析,目前,我国国外引进的犬种在城市宠物犬中占了大约70%以上,而由于培育一个优秀犬品种需要化费很多人力、财力和时间,很少有人或企业专门进行国产犬种的培育。即使有的地方品种犬采取了一些保护利用措施,也方式简单,多依附于小型犬场的选育提高,大面积的群选群育工作力度不足,对有的优秀品种资源只注重开发、利用,而忽视保护、提高,致使部分优良基因漂流遗失。保护手段落后,措施不力。目前,我国各地只有少数品种建立保种场,实施活体保护,没有积极探索生物保种方式。其它方式如划定品种自然保护区,尤其是在一定区域内建立品种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基因库、测定站方面则更为落后。

3.5 保种与选育关系不协调,只注重选育,不注重保种

在选育过程中,只选择表型有利的个体或基因,对个体表型不理想的就淘汰或不繁殖,多按各自喜好而定,各行其是,各自为政,没有大局观念,缺乏整体意识。特别在城市宠物犬的繁育方面,往往某头犬在比赛中获得好的成绩,就身价百倍,作为种用后,大量使用,而其它一般个体往往不被利用,其后代出现大量的近交,导致群体中基因多态性差,血统变窄,因而产生有害基因纯合的机会大大上升,群体衰退,产生一些遗传性疾病,这在德国牧羊中表现尤其明显,比如,发生髋关节发育不良等遗传性疾病越来越多的现象很普遍。而另一些犬的个体中好的或未知基因丢失。如耐粗、抗病力、繁殖性能、适应性、生长发育等方面的优秀基因发生丢失。

3.6 规章制度和执法体系尚不健全

虽然国务院《种畜禽管理条例》和农业部《种畜禽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及各省《种畜禽管理办法》对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有明确规定,实行国家和省两级保护制度,提出保护名录,但对犬没有提及。因此我国对犬品种资源保护还没有走上法制化轨道,尤其是执法体系不建全,品种资源监督管理与质量界定较为复杂,一些犬场、养犬户不向当地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或犬业协会申报、申请、登记。核发《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及履行相关手续等。

4 加强犬类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建议和措施

4.1 提高思想认识,广泛宣传犬类宠物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

犬种资源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养犬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宣传犬类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资源保护的工作成就,使资源保护工作得到全社会各界和有关部门的理解重视和支持。

4.2 积极开展犬类资源普查,摸清家底

要积极开展犬品种资源的普查、鉴定、保护、培育和利用工作,切实加强犬类遗传资源监测与评估,及时掌握我国犬类遗传资源动态信息,建立濒危资源预警机制,确保资源得到长期、连续、安全的保护。要加强犬的品种种质检测工作,同时,要完善资源保护体系,对优秀的濒危资源实施抢救性保护。

4.3 健全规章,依法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强化保护工作

以《畜牧法》为依据,严格执行国务院《种畜禽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进一步健全相关规章制度,使犬类遗传资源的保护利用真正走上法制法管理的轨道。做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个效益一起抓,应用传统的保种措施和现代生物学技术开展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走保种选育与开发利用的路子,做到长期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地方犬种资源。

4.4 加大科研工作力度 积极开展研究工作

要依托科研院校、养犬场、投资公司,开展种质资源基础研究,包括掌握各品种基本特性、遗传基础、品种形成及品种标准研究,濒危种质的复苏技术研究。要积极开展保护技术研究,包括冷冻精液技术研究,冷冻卵细胞保存技术研究和DNA库的研究等。要开展管理技术研究,比如,如何建立优良犬种的保种场、保护区,如何开展基因库的管理、保护监测等。要积极开展持续利用研究,大胆创新,研究出犬品种保护与开发协调的新模式。

4.5 制订育种规划 明确不同时期目标

要针对我国犬类宠物资源现状,科学制定近期、中期和长期育种目标。对我国地方犬品种,加强选育,提高现有品种质量,扩大养殖规模和群体数量,防止种质资源的流失。对于国外引进犬,要提高其适应性,耐粗性和抗病力。要严格选种选配制度,避免随意杂交,防止血统混杂。定期开展犬展犬赛和繁育成果展,加强种犬交流和育种科研,定期进行种犬评定,确定等级。对地方品种的选育和改良要有序进行,防止过度开发利用造成基因严重漂变流失,出现品种的灭绝和资源的枯竭。

4.6 筹集保护资金 加大资源保护工作的投入

要做好犬类遗传资源保护工作,每年都需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要发挥国家、集体、企业,养犬爱好者个人等各个方面的积极性,积极筹集资金保护资源,力争国家有关部门设立犬品种资源保护的专项资金。政府从政策上扶持,经济上大力投入。由国家专业技术委员会提出育种目标和措施,专业协会和民间组织认真贯彻执行,把资金用好,发挥应有的效益。

猜你喜欢

犬种犬类宠物
什么狗最短命
“犬类友好型”商业体进入2.0时代
中国本土犬种的分类探讨
论《忠犬八公物语》
浅谈犬常见皮肤病的诊疗
分析犬类动物的常见疾病和有效预防
HOTS·HOTS 2017年度犬类摄影师大赛作品选登
抬起脚来
养宠物
2011浙江(诸暨)犬种展赛各项目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