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的思考

2010-02-11辽宁省兽药饲料监察所于家丰

中国畜牧业 2010年10期
关键词:经营权农村土地土地

辽宁省兽药饲料监察所 于家丰

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正值此时,我国农村一些地区出现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问题,而且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怎样看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笔者认为:应站在历史发展的层面上,充分借鉴国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宝贵经验和深刻教训,用科学发展的观点全面、辩证、科学地分析我国当前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与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相关的一些问题。

一、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所谓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就是在不改变土地所有制的基础上,通过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实现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与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作用比较而言,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国民经济产业结构深层次调整的解决途径,理论上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要的一个阶段。

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国民经济取得很大发展,但国民经济也存在结构上的调整、转型、升级等一系列问题,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可以总结为一句话,那就是:在改革发展不断深入进程中,以劳动力为主的生产要素在两个方面出现了配置上的不平衡。一是在三次产业(农业、工业、服务业)上的配置不平衡;二是在区域(农村、城市)间的配置不平衡。以政策为导向,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可以破除阻碍以劳动力为主的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使市场对以生产力为主的生产要素起基础配置作用,实现以生产力为主的生产要素在产业和地区间的平衡配置,将在根本上解决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升级问题。

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有效途径。

“三农”问题是阻碍我国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非常棘手问题,而“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农民的增收问题。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必将把大量农民从土地上释放出来,农民在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益的基础上,还可通过其他工作实现再收益,因此在理论上,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3.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将推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以家庭承包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将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家庭。在客观上形成了土地的小规模、分散化的生产经营模式,这种土地的小生产模式在过去二十年中,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对促进农业生产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应该看到,这种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农民、农村的现代化发展。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的土地流转同样也促进了科学技术在农业上的运用。比如,台州市路桥区金穗粮食全程机械化生产合作社自2005年3月成立以来,进行土地流转,通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来有效解决当前农村急需解决的种粮比较效益低下、农田抛荒、土地利用率不高、劳动力转移不稳定、农业科技贡献率较低等几大突出问题。经过几年的土地流转运作,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二、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在我国的改革发展中无疑是一个新事物,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使我们清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其自身有着巨大的生命力,但同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必然存在一定的缺点并受很多因素的制约。因此,必须系统地分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全面认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充分做好面对困难的思想准备,才能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工作。

1.思想观念上的因素。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创造了上下五千年的农业文明史。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土地被看作是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象征,农民对土地有着一种天然的依赖与眷恋。我国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走上了一条工业强国的道路,很多农民也在我国工业化的进程中,逐渐意识到:并非只有土地才是可靠的保障,由农民转变为工人,在工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贡献自己的辛勤与汗水,同样可以获得可靠的保障,甚至保障的更好。但不可否认,传统的“农本”意识在很多农民的思维中仍是根深蒂固,很多农民难以割舍土地,对土地有着很强的归宿感,深怕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因为失去了土地就意味着失去了根本。一些农民思想观念上的落后与守旧也造成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

2.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土地情况差异性很大,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但是大部分土地不适合农业生产。农业人口众多,13亿人口中9亿是农民,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3亩,其中一些地区的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3亩,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人多地少的矛盾。而且农村土地问题关系着13亿人口的国计民生,是事关全局的关键问题。因此,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稳粮增收丰基强本的农业工作指导思路。这就要求我们在新的形势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根本,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而不能原样照搬欧美发达国家“圈地运动”模式来搞我国的农村土地流转,更不能脱离实际,机械地设立统一固定模式。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因各地实际情况的不同而必然有所不同,因此各地区复杂的情形在客观上必然造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3.配套的综合保障体系异常庞大。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将产生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保障农民权益的前提下,有计划、分阶段地、稳妥地推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定要避免在相关配套工作没有到位的前提下,就进行大规模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这将使农民更加贫困,社会收入差距进一步被拉大,社会矛盾也会逐渐显现,拉美国家在20世纪就经历了这样惨痛的教训,直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恢复,因此,农民权益的保障将成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成败的关键。我国有9亿农民,随着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不断深入,转移的农民数量可想之巨大。因此,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将是农村人口转移的一项浩大工程,只有充分认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才能做好这项工作。

三、有计划、分阶段、平稳有序地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在世界经济危机环境下,我国的经济也受到很大冲击。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稳定持续是现阶段农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要义,因此现阶段要采取积极稳妥的方法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城镇化发展、农村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紧密联系,密切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运用的合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运用的不合时宜,将会带来很多复杂问题,因此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要慎之又慎。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突出了稳粮增收丰基强本的农业工作指导思路,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指导方针,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献。中央1号文件提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和“三个不得”,即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这就要求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各级政府严格按照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制度,在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上,通过组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中介组织,可以为流转的双方提供信息沟通、法规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签订、纠纷调处等服务,切实保证农民的权益,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农村实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机制,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计划、分阶段、平稳推进。

这里首要的是要大力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相关配套工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在理论上为我国的农业现代化,乃至全面的现代化开启了崭新的思路。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高度认识,积极探索,深入分析,在做好相关配套工作的基础上,通过试点,总结经验,才能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做好。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相关配套工作很庞大,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但主要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大力加强中介组织建设。因为中介组织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交易风险,实现规模效益以及规范流转管理等作用。

2.建立和完善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农村的一切改革必须要有利于农民的利益。只有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充分保障农民的利益,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才能在未来逐渐展开。

3.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重点是打破中小规模城镇的市民门槛,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以后的农民转型为市民。关键是做好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这三篇“文章”,有效提升城镇的接纳能力,使大量农民顺利转变为市民。

猜你喜欢

经营权农村土地土地
莘县农村土地托管的实践与探索
我爱这土地
首次大修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改了哪些内容?
三权分置下的农村土地经营权研究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民法典物权编应如何完善土地经营权?
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应多方共赢
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重大意义及主要内容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