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46例临床分析

2010-02-11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1期
关键词:平阳颌面部瘤体

许 俊

湖北省襄樊市中医医院口腔科(441000)

颌面部血管瘤是口腔颌面常见病,由于口腔、颌面部血管瘤解剖部位的特殊性,容易造成颜面畸形、功能障碍,甚至发生出血、溃疡等并发症,影响面部功能及美观,手术治疗常留有瘢痕。平阳霉素是链霉菌类的抗肿瘤抗生素,相关研究已证明其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有效[1],本文襄樊市中医医院自2000年6月至2003年6月采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等部位各种类型的血管瘤4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46例,其中男29例,女性17例.男女之比为1.7∶1;年龄6个月~55岁,其中10岁以下27例,占58.7%。46例患者共患有瘤体53个其中多发性血管瘤10例(21.74%),单发36例(78.26%),发生在颌面部31,占58.94%,口腔内22例,占41.57%,占19.6%。瘤体最大6.5cm×6.5cm×3cm,最小0.3cm×0.3cm×0.1cm,一般2cm×1.5cm×0.3cm。血管瘤类型中海绵状17例(37.0%),草莓状14例(30.4%),混合性13例(28.3%),葡萄酒色斑2例(4.3%)。

1.2 方法

给药前均行血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检查。将平阳霉素8mg、地塞米松5mg、1%利多卡因2mL溶于500mL生理盐水中备用。平阳霉素一般7~10d左右注射1次,一次不超过8mg。本组患者注射次数2~5次为一个疗程。阻断瘤腔的血流时可根据血管瘤的大小和范围采用不同的方法。每次注射前先尽量抽尽血管瘤腔内血液,注射时可以在一个穿刺点呈扇形或锥形向不同方向分散注射药物入血管瘤腔,然后加压,使瘤腔内皮与药液充分作用。注射时不要距皮肤太浅,以免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小面积血管瘤注入药物后以瘤体表面变苍白为佳。治疗结束后6个月左右复查。

1.3 疗效标准

治愈:注射治疗后瘤体完全消失,皮色正常,无功能障碍;基本治愈:瘤体基本消失,皮色接近正常或有轻度色素沉着,无功能障碍,但外观尚欠对称,需观察;好转:瘤体缩小一半以上,但不能完全消失,需用其他方法治疗;无效:注射3~5次瘤体无明显改变者[2]。

2 结 果

本组随访6个月~3年。治愈21例(45.7%),基本治愈17例(37.0%),好转5例(10.9%),无效3例(6.4%)。注射后,一般易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组织变硬、皮肤色素沉着等。黏膜下注射过浅可出现溃烂,停药后可自愈,出现过敏性休克l例,经抢救治愈,未出现肺炎样变及肺纤维化等并发症。

3 讨 论

血管瘤泛指血管壁局限性异常扩张或连通于血管腔的血囊肿,来源于血管内皮增生的先天性良性肿瘤,口腔颌面部血管瘤虽为良性病变,但侵犯眼、鼻、口腔、外耳道等重要结构,破坏面容或影响器官功能;有的并发出血、感染和溃疡,临床应给予积极的治疗。其中小儿颌面部血管瘤发生率较高,占全身血管瘤的55%~60%,本研究中10岁以下27例,占58.7%,与相关文献相似[3,4]。

临床上手术治疗效果较肯定,但由于颌面部血管瘤大部分易生长在唇、颊、口底等部位,存在术中出血、创伤大、手术不彻底易复发等不足,术后常出现外观畸形、功能障碍等。PYM是国产的广谱抗癌抗生素,主要成分博来霉素5是一种抗癌抗生素,对血管内皮细胞有抑制作用,可静脉注射、肌内注射、瘤内注射和动脉内注射[5]。对造血功能和免疫无损害,不抑制肝功能。其作用机制是抑制DNA合成和切断DNA链,使血管内皮细胞及周围细胞的生物能供应及合成出现严重障碍,影响其代谢,使其变性坏死并形成纤维化[6]。本研究中体积小的海绵状血管瘤穿刺抽出暗红色静脉样血,瘤内注射泛影葡胺对比剂后,对比剂排泄慢,瘤体内血流交换少,平阳霉素注入瘤体后易积聚在局部,高浓度的药物容易作用于瘤体内皮细胞。平阳霉素对免疫和骨髓无抑制作用,也很少损害肝肾,故适用于不同年龄组,尤其是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本研究中所用剂量一般为2~8mg,总量8~40mg,比较安全的。本组患者随访6个月~3年。治愈21例(45.7%),基本治愈17例(37.0%),疗效确切。平阳霉素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过敏发热反应,注射平阳霉素后1~2d内局部轻微肿胀和疼痛,无需特殊处理。本组有14例出现发热反应,体温多在38℃左右;有2例出现高热,应用氟美松肌内注射等对症处理,体温均降至正常;其发热反应原因可能是平阳霉素能激发机体内热原的释放,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抑制内热源的释放[7]。平阳霉素另一不良反应为肺纤维化,故对老年患者及肺部有病变者慎用。处理有高热反应的,用地塞米松对症治疗。瘤体经一次注射未能消退青,7~10d后可重复注射。皮质激素能抑制体内致热源的释放,故临床上常用皮质激素预防和治疗。对出现先兆反应者,严禁继续应用平阳霉素。为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本研究中为避免过敏反应和肿胀平阳霉素稀释液中加入适量地塞米松。可抑制机体内热原的释放及平阳霉素所致的过敏发热反应。

综上,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血管瘤疗效确切,不受年龄限制,方法简洁,不良反应小,治愈后无瘢痕等优点,具有推广价值。

[1]陈文君,何一川,杨卫东,等.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分析[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1(S1):61.

[2]魏俊明.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136例分析[J].海军医学杂志,2008,29(3):216-217.

[3]张丽萍,王茜,翁雪玲.沙培林联合平阳霉素治疗婴幼儿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护理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4):3285-3286.

[4]杨荣,黄勇,陈宇.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35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8,5(4):84-85.

[5]赵玉红,蒋静颖.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33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89-89.

[6]吴卫华,赵艳丽.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及血管畸形315例[J].山东医药,2007,47(24):78-78.

[7]张杰,孟箭.婴儿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早期平阳霉素干预治疗[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7,21(1):100-100.

猜你喜欢

平阳颌面部瘤体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an inductively coupled RF plasma cathode
Masterpieces 佳作
驰骋西北的平阳商帮
显微手术在矢状窦镰旁脑膜瘤中的治疗效果
雷平阳:行走在故乡云南
《牛阴茎乳头状瘤的外科治疗》图版
体表软组织巨大神经纤维瘤的手术治疗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美容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模拟技术在颌面部复杂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整形美容外科技术原则在口腔颌面部创伤治疗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