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

2010-02-11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1期
关键词:肌瘤研究进展体积

周 艺

江苏省响水县人民医院妇产科(224600)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也是人体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主要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形成,其中有少量结缔组织纤维仅作为一种支持组织而存在。育龄妇女发病率为20.0%~25.0%,总发病人群中40~50岁发生率最高,为52.2%~60.0%[1]。传统治疗子宫肌瘤方法以手术为主,而手术所致的创伤和相关并发症使非手术治疗越发受到关注,药物治疗虽不能根治子宫肌瘤,但可以明显改善症状及缩小肌瘤。响水县人民医院妇产科自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40例,取得一定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均为门诊患者,临床表现均有阴道不规则流血、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经量增多、腰腹胀痛、下腹包块拒按、下坠感、白带增多,甚至出现膀胱直肠刺激征等症状。年龄32~53岁,平均(41.7±8.9)岁;血红蛋白45~90g/L,平均(62.9±12.1)g/L;病程1~8年,平均(3.2±2.3)年;肌瘤体积24.4~124.3cm3,平均(76.2±22.3)cm3。经临床和B超诊断为子宫肌瘤,均无心、肺、肾疾患等米非司酮禁忌症,半年内未接受过激素类药物治疗。用药前均征得患者同意,均除外子宫内膜及颈管内恶性病变。

1.2 治疗方法

从月经周期第1天开始,每晚睡前口服米非司酮12.5mg,连服3个月;同时行中药治疗,药物组成:熟地、赤芍、当归尾各12g,桃仁、三七、三棱、王不留行、莪术各6g,血竭1.5g(冲),鳖甲15g,昆布、丹参各20g,牡蛎30g。气虚血瘀者加党参15g、黄芪15g;寒凝血瘀者加桂枝10g、吴茱萸10g;热结血瘀者加黄芩15g;腹坠胀疼痛者加延胡索15g、乌药15g。每日1剂,20d为一疗程,间隔10d后再服,连用3个疗程,服药期间,忌食酸、辣、腥、酒等物。服药前及服药后2周内检测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如指标异常,立即停药,退出实验。

1.3 观察项目

①肌瘤体积的变化。②血红蛋白变化;③服药后月经情况;④疗效评定标准[2]。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月经正常或绝经,B超复查子宫大小恢复正常,肌瘤消失;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月经周期及经量基本正常,B超复查子宫体积比治疗前缩小,肌瘤体积缩小>1/2;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改善,子宫体积恢复不明显,肌瘤体积缩小>1/3;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肌瘤未见明显缩小。④用药不良反应。⑤肌瘤复发情况。

2 结 果

治疗后肌瘤平均体积(38.2±18.5)cm3,肌瘤缩小49.87%;血红蛋白(87.8±24.4)g/L,增加39.59%。治愈10例、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3例。用药期间,服药早期出现轻度恶心15例,无呕吐,2周后症状消失,余无明显不良反应,均未出现肝肾功能改变。随访所有病例在停药后按期随诊1年以上,停药3个月内肌瘤无明显增大,6例3~6个月后再次月经过多,肌瘤明显增大,于停药后半年肌瘤又复原至用药前大小,并伴月经过多,后行手术治疗;9例(年龄>45岁)停药后一直无月经复潮。

3 讨 论

子宫肌瘤是经常发生30~50岁妇女,主要临床的症状包括子宫异常出血、盆腔受压、疼痛及生育能力丧失等,严重威胁着妇女的身心健康,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现代医学普遍认为其为性激素依赖性肿瘤,与环境因素、基因突变、雌激素、孕激素、生长因子及细胞外基质变化等有关[3]。目前临床上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主要有雄激素、抗雌激素制剂(如三苯氧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如戈舍瑞林、亮丙瑞林),上述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程度重,且后两类药物价格较昂贵,停药后均有不同程度复发。米非司酮是化学合成的甾体类药物,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发挥抗瘤效应[4,5]:直接对抗孕酮活性或抑制PR基因表达;抑制子宫肌瘤组织中上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减少子宫动脉血流;能够与孕激素受体结合,阻断孕激素的作用,继而卵巢黄体溶解,体内P和E2水平也随之下降,在缺乏内源性P时,可诱发一种无周期性激素模式,导致排卵停止;此外又通过非竞争性抗雌激素作用,抑制了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使肌瘤缩小,并诱发闭经。本文使用小剂量米非司酮(12.5mg/d)连服3个月为一疗程的治疗方案,随着肌瘤的缩小,临床症状消失,达到治疗目的,对于子宫肌瘤导致贫血的患者,可起到止血、减少月经量、纠正贫血的作用,虽然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治疗结果肯定,但关于其最佳剂量选择和用药时间,持续治疗是否会引起子宫内膜病变等不良反应以及停药后复发情况,尚需进一步研究[6]。

中医学认为[7],子宫肌瘤属于中医学的瘕、月经过多、崩漏等范畴,历代医家认为其病因为风冷寒邪入侵或湿邪、热邪与气血相结,气血运行受阻,或情志过激,气机郁滞,脏腑气血失和,经脉气血不畅形成瘀血。瘀停日久,积而成瘕。治疗“以温性药物为主,温性能开、能散、能行,有利于瘕块消散”,正如《素问 调经论》言:“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8]。笔者所用方中,党参、黄芪补中益气、养血生津,熟地养血滋阴,三药合用,益气养血生津;丹参、赤芍、桃仁、血竭活血祛瘀,散血消症;当归尾、王不留行活血通络;三棱、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三七化瘀止血,活血定痛;鳖甲、牡蛎、昆布软坚散结;另外,针对患者常见症状辨证施治,气血两虚者则以扶正培本为主,兼以温通血脉从而补血补气,纠正贫血,改善体质。诸药合用,共奏益气调冲,活血化瘀止血之功,且止血而不留瘀,活血而不伤血,结果显示治疗后缩小肌瘤体积、增加血红蛋白,临床疗效明显,是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方剂,值得临床应用。

[1] 马丽,谢淑武,朱焰.子宫肌瘤相关研究进展[J].生殖与避孕2007,27(10):679-671.

[2] 杨燕贤,黄碧珠,王美娟,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148例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24):3233-3234.

[3] 刘新华,董子启.子宫肌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疗前沿,2008,3(6):20-22.

[4] 罗佩清.子宫肌瘤治疗新进展华[J].华夏医学,2008,21(4):860-862.

[5] 卞政,姚霞琴.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学,2009,16(3):419-420.

[6] 吴洁丽,林毅,朱雪琼,等.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中研究进展[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08,27(3):189-192.

[7] 傅萍,马娴.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实验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5):893-895

[8] 刘黎.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2004,32(1):25-26.

猜你喜欢

肌瘤研究进展体积
多法并举测量固体体积
MiRNA-145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聚焦立体几何中的体积问题
离子束抛光研究进展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小体积带来超高便携性 Teufel Cinebar One
独脚金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