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糖尿病防治

2010-02-11柳臣菊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1期
关键词:降糖药胰岛素饮食

柳臣菊

糖尿病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增多,尤其是50岁以上不论男女性的糖尿病患病率急速上升,因此糖尿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今后随着国内经济形势越来越好,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糖尿病必将成为一个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本文对老年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治疗康复阐述如下。

1 老年人糖尿病的特点

1.1 病情轻,易漏诊

老年人糖尿病往往无症状,起病大多缓慢而不明显,病程大都不详,有时是在住院治疗其他疾病、健康体检中被发现,有时在出现了并发症才被发现。

1.2 心血管及神经并发症严重

在老年人中虽然糖尿病本身症状不重,但其心血管系统的病变常较严重,而且成为重要的死亡原因,由于胰岛素的普遍使用,各种并发症有所减少。

1.3 高渗性昏迷病死率高

糖尿病非酮性昏迷多见于老年性糖尿病,尤其是65岁以上者病死率更高。

1.4 治疗不及时

许多老年性糖尿病患者由于病情轻、无症状、无特征、如不注意健康体检或其他疾病检查尿糖和血糖,临床对糖尿病容易忽视,漏诊误诊现象时常发生。临床医师必须注意老年糖尿病高发的事实,注重观察和发现糖尿病患者,采取及时的防治措施。

2 老年人糖尿病健康指导

2.1 心理指导

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社会竞争的加剧等因素,造成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当患者得知患糖尿病时,可出现多种多样的心理问题,如紧张不安、焦虑、抑郁、悲观、求治心切,如果血糖控制不稳定,或病情向不好的方向进展,就埋怨家人或医务人员,对治疗提出过高要求,对护理人员任意挑剔,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同时产生不自主的恐惧症,对健康失去信心;或疑虑心重,身体情况完全依赖于医护人员。因此应掌握患者心理情绪变化,让他们明白心理情绪因素可能产生对血糖、病情变化不利影响,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饮食指导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部分,也是患者最难做到的。饮食安排量的原则是既要充分考虑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又要保证机体正常需要,就是使肥胖者体质量降下来,消瘦者体质量恢复上去。如果我们发现患者对饮食控制较难掌握,就反复讲解,举实例讲解如何进行食物交换,使患者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摒弃不良生活习惯,注意控制体质量,使之不超过标准体质量的20%。为了保证各种营养的摄入,糖尿病患者应选用健康饮食,每天保证:①1杯牛奶,1个鸡蛋;②2两瘦肉;③3两水果,如苹果、西瓜;④4~6两主食,如米、面;⑤500g蔬菜;⑥6杯水,1500mL左右。饮食疗法计算,先确定标准体质量,再根据不同重量和劳动强度估计每日所需总热量,总热量的60%为蛋白质,按1g/(kg•d)来计算;其余热量由脂肪提供,一般不超过总热量的25%~30%。三餐分配的比例按中国人早、午、晚各占1/3。并详细讲清饮食失调可能产生的后果。

2.3 运动指导

步行是老年人最安全、最易坚持的首选运动方式。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下床活动,然后定期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包括气功、太极拳、慢跑、骑车、游泳、散步、快步走,每周>3次,每次持续20~30min。

2.4 服药指导

为培养患者良好的遵医服药行为,我们通过任何方法反复讲解:1型糖尿病患者首选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发病初期选用磺脲类口服降糖药,如消渴丸、迪沙片、诺和龙、文迪雅,对肥胖者首选双胍类如二甲双胍,必要时可联合用药如迪沙片加二甲双胍,口服降糖药无效或低效时可选用胰岛素治疗。

2.5 监测血糖、血压指导

家庭最好备有血糖仪,高血压患者要备血压计和听诊器,指导患者和家属掌握正确测量血糖和血压的方法,应注意在固定的时间和条件下测量,并做好血糖、血压与服药关系的记录,以判断血糖、血压控制情况,并为选择药物提供依据。指导患者定期复查,观察血糖、血压的控制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3 老年糖尿病的防治

防治老年性糖尿病的原则基本上与一般的糖尿病相同,由于糖尿病的原因不明,目前尚乏病因治疗。采取的措施仍属控制代谢紊乱,控制饮食,保证营养,防止并发症,具体有3项。

3.1 坚持运动锻炼,适当控制饮食,维持正常体质量,防止肥胖。通过每日定期锻炼,可促进葡萄糖的利用,节省胰岛素需要量。严格按照糖尿病饮食的要求,进食一定量的粗纤维食物,防止血糖升高过快。

3.2 药物治疗

在饮食控制及运动不能使血糖维持正常范围时,就需用降糖药物治疗,首选口服降糖药物,效果不明显者应及时改用胰岛素,或同时使用。

3.3 防治并发症

在糖尿病治疗中防治并发症是个困难而重要的问题,决定患者寿命、生活质量。大量的临床经验证明,不少神经系统并发症、严重感染等,如能及早控制糖尿病,早期功能失常及疼痛、麻木等症状是可以逆转的。特别要预防骨折、外伤、感染等,因为这些不良因素会使糖尿病患者雪上加霜。

4 讨 论

随着年龄增长,糖耐量降低是客观存在的现实,无论口服或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无论男性和女性,国内外都有一致的报道,50岁以上者中糖耐量都倾向于偏低。虽然偏低的原因仍未完全阐明,但一般归纳为以下5种原因。①饮食减少;②少运动;③老年人体内储藏糖的组织减少;④胰岛素分泌减少;⑤拮抗胰岛素因素增加。在此五种因素中,饮食量减少及运动量减少是常见的事实。其他3种因素并没有充足的证据,可能另有多种因素造成糖耐量降低。

对糖尿病高风险人群而言,健康的饮食结构和适度的锻炼十分有助于预防糖尿病,降低高风险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即使发病也可以推迟发病时间,因此我们应重视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

[1]王玉珍,许樟荣.第五届血管外科暨第一届国际糖尿病血管疾病会议(糖尿病足部分)纪要[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5,13(2):l52-113.

[2]梅金焕,梅旭成,代玉芹.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2(11):114-115.

[3]黄一文,徐三红.综合干预在中老年高血压防治中的作用[J].当代护士,2005(6):3-5.

[4]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94.

猜你喜欢

降糖药胰岛素饮食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春节饮食有“三要”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关于口服二甲双胍类降糖药联合长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探究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健康用药:糖尿病患者应掌握好停药日
何为清淡饮食
健康饮食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加用降糖药或胰岛素的疗效及对抑郁情绪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