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迅藏汉画像中方位四神形象释读

2010-01-25戴晓云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朱雀玄武祥瑞

戴晓云

(北京鲁迅博物馆 研究室,北京 100034)

一 鲁迅藏四神拓片简述

汉画像是汉代时人们用在墓室中作为装饰的材料,随着考古发掘汉墓而出土,包括画像石和画像砖。题材十分广泛,其中四神图像就是其中题材之一,四神图像广泛出现在汉画像中,鲁迅藏汉画像拓片中也存在不少关于四神的图像。就已经出版的《鲁迅藏汉画象》上下册看来,共有 8幅,其中白虎 5幅,朱雀 3幅。鲁迅藏的七八百幅汉画像拓片中本人见过青龙和玄武的图像,但《鲁迅藏汉画象》未见有出版。下面仅把书中 8幅图像列举如下:

图一:高一二三厘米,宽四○.五厘米。

图二:高一三六厘米,宽三八.五厘米。原著录“石桥东门外菜园角发现,廿四年三月运回教馆。系全墓出土者只此两张,墓大门正背面。(图二、图三)”

图三:高一三六厘米,宽三八.五厘米。原著录“石桥东门外菜园角发现,廿四年三月运回教馆。系全墓出土者只此两张,墓大门正背面。(图二、图三)”

图四:高一二一厘米,宽三八厘米。原著录“大门共四张,此两张为大门正面。”(图四、图五)

图五:高一二一厘米,宽三八厘米。原著录“大门共四张,此两张为大门正面。”(图四、图五)

图六:高一二三厘米,宽四○厘米。原著录“石桥东菜园角出土,现存教育馆,共两种,系墓门。”(图六、图七)

图七:高一二三厘米,宽四七厘米。原著录“石桥东菜园角出土,现存教育馆,共两种,系墓门。”(图六、图七)

图八:高一二三厘米,宽三四.七厘米。原著录“民国廿年出土于三官庙,现存教育馆。”[1]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图五、图六、图七、图八分别为白虎形象、朱雀形象、朱雀形象、白虎形象、白虎形象、白虎形象、白虎形象、朱雀形象。

为什么鲁迅收藏了这么多关于四神的汉画像拓片?这和四神在汉代成为普遍流行的信仰有很大关系。

二 四神的源头和文化含义的演进

青龙,亦作“苍龙”,古代神话中的东方之神。龙原为古老神话中的神,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山西襄汾陶寺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陶盆上就有龙的形象。河南濮阳新石器时代墓葬中有人们用贝壳摆成的龙的形象[2]226。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龙的形象,到黄帝时,龙就成为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中国的象征,而比较明确的定形是在汉代,从汉朝开始,龙就被确定为皇帝的象征与代表。龙的形象,可分为三个阶段:汉代以前是早期,汉代是过渡期,六朝以后是晚期[2]227。后世关于中国的传说中,龙身似长蛇,麒麟首,鲤鱼尾,面有长须,犄角似鹿,有五爪,相貌威武,图像也经过多次演进,最终成为现在的龙的形象。

图1 后世比较成熟的龙的形象(笔者采风拍摄)

白虎,白虎原为古老神话中的西方之神。形体似虎,白色,凶猛无比,因此成为尊贵的象征,同时白虎也象征着威武和军队。白虎一般出现在汉代画像石墓的墓门上,或与青龙分别作为单独画像刻在墓室的过梁两侧,用以辟邪。《风俗通义》云:“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在汉代五行观念中,白虎被视作西方神兽。汉画像没有颜色,很难确定虎的颜色是否为白色,但在阴阳五行盛行的汉代,虎为白色显而易见。

图2 白虎形象

朱雀原为古老神话中的南方之神 ,朱雀 ,亦称“朱鸟 ”,有人说:(朱雀)其形似鸟状,位在南方,火属性,所以在游戏中经常以凤凰的形状出现。在古代被尊为鸟中之王,是祥瑞的象征。最初为东方部族所崇拜的图腾,其状如锦鸡,五彩毛羽,生性高洁,饮必择食,栖必择枝。相传凤凰见则天下太平,所以朱雀在古代的影响与龙不相上下。这种说法几乎把朱雀和凤凰等同,笔者难以完全认同。尽管在很多图像中,朱雀和凤凰很难区别,但“凡位置与玄武相对称,在南壁,而数目仅一只,便是朱雀无疑。”后世的凤凰和朱雀在图像上应该有极大的关联,但朱雀和凤凰应该是两种不同的动物,其寓意也有很大差异。

图3 朱雀形象

玄武原为古老神话中的北方之神。在四种动物中,玄武比较奇异,它是龟和蛇的合体。“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

玄武相传本身是北海一只大龟,此龟曾经被当作柱子支撑整个蓬莱仙山,因其灵性深觉,历经多年的听道闻道,终于修得正果。所以帝王陵寝多有驮碑之龟,正是以此暗寓玄武。

玄武后来演变成真武,俗称“真武大帝”。相传玄武是古净乐国王的太子,生而神猛,越东海来游,遇天神授以宝剑,入湖北武当山修炼,经 42年而功成,白日飞升,威镇北方,号玄武君。但宋朝忌讳玄字,因而改称真武。佛教、道教以及民间信仰中多引入玄武的形象,成为民间崇拜最广泛的大神。在佛教水陆画中,玄武化身为一位威风凛凛的大将军,护卫人间法会的安宁。道教称玄 (真)武大帝塑像头披发,身穿黑衣,手仗宝剑,脚踏龟蛇。从者执黑旗。

从上可知,四神在成为方位神之前,最多只能称为四兽,因汉代阴阳五行学说和凤凰、龙等祥瑞之物图像相关连,因此四兽就成为特定意义的四神,具有特定文化内涵,并和中国其他文化相结合和演化,其文化内涵和图像系统也日益扩大和深化。

总之,四神也叫作四象,四灵,四维、四兽。四灵源于远古神话,起初称为“四象”,指水、火、木、金分布四方之象。

春秋战国以至于汉代,由于五行学说盛行,所以四象也被配色成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两汉时期,四象演化成为道教所信奉的神灵,故而四象也随即被称为四灵。《礼记·曲礼上》说:“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

图4 永安寺水陆画中的玄武大将军形象(笔者采风拍摄)

三 四神是方位神

在汉代乃至于以后的岁月里,方位四神成为影响中国人观念的地位十分重要的神祗。

四神之所以成为方位神,频繁出现在汉代墓室中,和四神象征是天上的星宿分不开的。

《易·系辞上》说:“两仪生四象。”两仪即阴阳或天地。在上古,表示天空东南西北四大区星象是用东龙、南鸟、西虎、北龟蛇 (玄武)四种动物。这四种动物,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四方之神灵。东宫为青龙或苍龙;西宫为白虎;南宫为鸟形,称朱雀;北宫其形如龟,称玄武。于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成为镇守天官的四神,辟邪恶、调阴阳。四神之中,青龙与白虎因为体相勇武,主要被人们当作镇邪的神灵,其形象多出现在宫阙、殿门、城门或墓葬建筑及其器物上,在最后一种场合里,龙已不是助墓主升天,而是镇慑邪魔,保卫墓主的灵魂安宁。

苍龙、白虎、朱雀、玄武象征天象,同时龙虎又有沟通天地的功能,因此四神经常出现在汉墓中。

四 四神不仅是方位神,而且是祥瑞之兽

四神是祥瑞之物的记载屡见于《宋书·符瑞志》。《宋书·符瑞志》把黄龙、赤龙、青龙、白龙、黑龙皆列入祥瑞。《宋书·符瑞志》:白虎,王者不暴虐则白虎仁,不害物。《宋书·符瑞志》:灵龟者,神龟也。王者德泽甚清,渔猎山川,从时则出。五色鲜明,三百岁游于蕖叶之上,三千岁常于卷耳之上,知存亡,明于吉凶。《宋书·符瑞志》:赤雀,文王时衔丹书来至。《艺文类聚》引《瑞应图》:赤雀者,王者动作应天时,则衔书来[2]233-234。从古文献可知,四神作为祥瑞之兽古已有之。

汉代正是四神信仰十分盛行的时代,因此人们死后的家园——其葬身之所的墓室中会大量出现这种具有祥瑞意义的方位神,作为画像石和画像砖的收藏爱好者鲁迅的藏品里出现这些形象也就不足为怪了。

五 四神图像载体

上述可知,四灵是我国古代人民自然崇拜的体现,后经百多年的演化,成为人们思维观念中所喜闻乐见的吉祥物。

在汉代,除了大量出现在墓室中,成为画像石和画像砖的载体,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视觉图像资料,而且四灵的图像在汉代乃至后世大量刻入印章、瓦当、铜镜之中,从而形成独树一帜的四灵印、四灵瓦当、四灵铜镜。

四灵印从汉代直至清代,遗风沿袭不绝,很多达官贵人印章用青龙白虎作为图案,古雅且有美术化装饰意味。

汉代时人们把四神形象引进到瓦当之中,这些模印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的瓦当,大气磅礴,仪态生动,是新莽时期的代表作品。

铜镜则以汉代流行的八卦四灵纹铜镜为代表,上面铸有“四神”和“左龙右虎辟不祥,朱雀玄武顺阴阳”等铭文。

而在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四灵也被大量运用于铜镜的装饰,如四神十二时古铜镜,镜背图案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和动物状的十二时 (即十二地支)像为主。南北朝时期高昌墓葬的随葬衣物疏文中也常有“时见:左清(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之类的句子。

总之,四神起源于远古神话,后来和中国不断堆积生成的文化载体相结合,从而成为方位神,又成为祥瑞之兽,成为美术作品中屡屡表现的题材,在图像上屡有传承并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鲁迅作为汉画像的爱好者,其收藏的拓片也不可避免的有其题材,成为我们研究汉画的史料之一。

[1]北京鲁迅博物馆,上海鲁迅纪念馆.鲁迅藏汉画像[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

[2]李发林.汉画考释和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朱雀玄武祥瑞
玄武
朱雀
金猪庆祥瑞
玄武烟柳
祥瑞
麒麟祥瑞(七绝)
西夏文《十二缘生祥瑞经》初释
冬夜星空 朱雀振翅
朱雀
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