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户选择现代农牧业经营模式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农牧交错带部分县的调查

2010-01-18高立英

关键词:农牧业农户变量

孙 芳,高立英

(河北北方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

改革30年来,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收入有所增加、农业发展方式有所改进.为了巩固已有成就,在新形式下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其中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确定区域农业发展重点,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具体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方农牧交错带[1]具有农田和草地交错分布的资源特点、农业和畜牧业并存的产业优势、自然环境脆弱的生态特征,是特殊的生态经济复合系统[2].该区与纯农和纯牧区相比,其能流、物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应该更快捷、更畅通[3],应该具有更强的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更稳定的收益,农村经济应呈现良性运行.但该区在历史上长期以来表现为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4].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后,极大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尤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实施后,该区农业结构不断调整,效益良好的高效的优化的现代农牧业经营模式逐渐形成[5,6],并具有区域特征.但仅有部分农户采用现代农牧业经营模式,基于该问题,本文调查分析了该区农户选择农牧业经营模式的影响因素,以显现发展现代农牧业的政策含义.

1 数据来源与农牧业经营模式分类

选择位于农牧交错带中部的河北省坝上四县 (张北、尚义、沽源和康保)、内蒙古自治区的锡林郭勒盟的一旗 (太仆寺旗)一县 (多伦县),共6个县 (旗)作为典型代表,涉及到16个乡镇36个行政村.通过调查获得742户农户家庭农牧业经营数据 (2007年).依据单位耕地所获得的纯收益的高低依次将农牧业经营模式划分为:高产高效农牧结合经营模式 (Y1)、高产种植业与一般养殖业结合经营模式 (Y3)、低产种植业与一般养殖业结合经营模式 (Y4)、只经营种植业而不养殖牲畜经营模式 (Y4)四大类七种农牧业经营模式[6](表1).

假设耕地全部用于发展种养业.各种经营模式的耕地效益见表2.高产高效农牧结合经营模式 (Y1)的综合效益最佳,Y2经营模式的效益次之,Y3经营模式的效益最差.而农牧结合经营模式的综合效益比单独经营种植业模式 (M6)效益高.结合该区的区位、资源、产业优势,养殖奶牛的农牧业结合经营模式 (Y1)为现代农牧业经营模式,养殖普通肉牛的经营模式 (Y3)为传统农牧业经营模式,Y2介于现代与传统经营模式之间,只经营种植业Y4模式 (除了种植业中有蔬菜作物外)没有发挥区域、资源和产业优势[6、7].

表1 四大类七种农牧业经营模式

表2 各种农牧业经营模式的效益比较

按照效益最大化原则,农户应当在同样的资源条件下,选择高产高效的现代农牧业经营模式 (Y1).但是,在742户调查农户中仅有40%(299户)的农户选择了 Y1经营模式.那么,农户在选择农牧业经营模式时,除了利益目标驱动外,还有哪些条件约束和哪些因素影响其决策行为?各种因素的影响作用如何?下述应用计量经济方法量化分析该问题.

2 选择现代农牧业经营模式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农户选择经营模式的决策行为是非有序多元选择,因变量为多分类变量,建立一个多项逻辑回归模型(logit模型)分析农户决策的影响因素.

2.1 变量定义与基本假设

2.1.1 变量定义

农户农牧业经营模式的选择行为作为因变量 (被解释变量 Y),分别赋值为:第一类“高产种植业+高产养殖业”Y1=0;第二类“高产种植业+一般养殖业”Y2=1;第三类“传统种植业+一般养殖业”Y3=2;第四类“高产种植业不养畜”Y4=3.影响农户选择的解释变量有17个,其含义与赋值见表3.个别变量说明:农户居住位置分三个距离段,即距离城镇“5 km以下”、“5~20 km”和“20 km以上”.耕地资源分耕地规模为“0.07~1 hm2”(口粮田范围)、“1.07~2.33 hm2”和“2.4 hm2以上”.自然环境、政策、人文、传统习俗等因素也影响农户的选择行为,为反映其影响作用,以张北县为对照,设置尚义县 (D1)、康保县 (D2)、沽源县 (D3)、多伦县 (D4)和太旗 (D5)地区虚变量.

2.1.2 基本假设

1)个人特征因素:户主文化程度影响户主认知能力、接受新事物的难易.一方面文化程度越高选择现代经营模式的可能性越大;另一方面文化程度越高,外出打工可能性越大,农牧业经营模式的优劣不具有吸引力.所以,影响方向需借助于模拟结果判断.

2)家庭特征因素:农户家庭劳动力规模小的,不能满足经营高效农牧业模式对劳动时间投入的需求,所以劳动力数量与现代农牧业经营模式的选择呈正相关关系 (见表3).

3)资源与农牧业收入因素:农户耕地规模小的,不能满足高产高效农牧业经营模式对资源的需求.在0.07~1 hm2范围内的,选择传统经营模式的概率大;在1.07~2.33 hm2之间的,选择第二类经营模式的可能性较大;有2.4 hm2以上耕地的,耕地面积越多越易于改变传统经营模式,选择现代农牧业经营模式.草地面积大,有利于农户选择现代农牧结合经营模式.各畜种的收入越高,越有利于农户选择现代农牧业经营模式 (其符号见表3).

表3 模型的解释变量含义与效应预期

4)非农特征因素:农户打工收入越高,一方面由于资金充足有利于选择现代经营模式;另一方面由于对非农产业精力投入较多不利于选择现代经营模式.所以,打工收入与农牧业经营决策的关系待定.农户居住地与集镇的距离越近,农产品与畜产品的商品率越高,越容易选择商品率高的现代农牧业模式.

2.2 模型设定

农户行为是理性经济行为,无论选择哪种经营模式都为获得某种效用.所以构建一个行为选择随机效用函数,表示第i个农户面临四类经营模式选择,假设选择第j种经营模式的效用为:Uij=β′Xij+εij,对于农户i,该经营模式的效用高于其他经营模式的效用,其效用比较的概率函数为:Prob(Uij>Uik),k≠j.

通过计算4种选择行为机会比的对数,与解释变量进行回归所得各回归系数,显示其对农户选择行为的影响作用.

构建多元选择logit模型为:log(pij/pik) =β′X,该式表示第 i个农户选择第j种经营模式的回归方程,i=1,2,……,742;j=1,2,……,4.X为影响农户选择行为的自变量向量,为742户农户与17个解释变量组成的矩阵;β′为各个解释变量的估计系数矩阵.

2.3 模型整体拟合效应

应用SPSS统计软件的多项逻辑回归分析方法,利用作者所调查的有效数据742户农户样本进行上述模型回归估计,具体模拟结果信息见表4、表5.

表4显示模型中未引入自变量时,似然比-2ll(L)为1915.49,引入自变量后为133.69,两者之差为1781.80,说明至少有一个自变量的系数不为0,模型估计整体上有统计显著性,拟合效果好.同时,伪R2统计量的指标值Cox&Snell、Nagelkerke和Mc Fadden值均较高,说明估计模型的预测值与对应的观测值之间具有高度一致性,模型拟合优度高,能有效地反映各种因素对农户选择农牧业经营模式的影响作用.此外,模型影响因素各自效应似然比检验结果 (因篇幅所限未列出)也表明各种解释变量的解释力具有高度显著性.

表4 模型整体拟合信息统计量

2.4 模型各变量参数估计结果

以传统经营模式 (Y4)为参照,通过估计结果的参数系数、参数相伴概率与Wald统计值显示各变量对农户选择四类经营模式的影响作用 (表5).

2.4.1 选择现代农牧业经营模式 (Y1)的变量影响作用

表5显示,影响Y1模式选择的因素有10个变量通过统计检验,影响作用显著;5个变量未通过统计检验.有关解释如下:

1)户主个人特征:户主受教育程度对选择 Y1的影响较大,Wald统计值显著,回归系数符号为负,说明与Y4相比,户主文化程度越高,选择第一类经营模式的可能性越小,这与该变量假设中的第二种情况相符合,即文化程度高,外出打工的可能性大.

2)资源与收入特征因素:“耕地面积在2.4 hm2以上”变量估计结果高度显著,Wald值大,影响作用明显,耕地规模越大农户选择 Y1的可能性越大.草地面积变量估计结果对模型的解释力强,系数为正,验证了草地面积与Y1呈正相关关系的基本假设.

肉羊、奶牛与肉牛收入变量的回归系数均为正值,且wald值统计显著性较高,表明畜种的收入越高,农户越愿意选择现代农牧业经营模式,与理论假设相符.

3)非农特征因素:地区变量尚义县、康保县、沽源县和太旗的估计结果显著,说明这些县的农户与张北县的县域特征相比,同等条件下选择现代经营模式的可能性更大.

4)未通过检验的因素:劳动力规模、耕地面积在2.4 hm2以下、打工收入、与城镇的距离和多伦县地区变量对农户选择第一类经营模式的影响不显著.说明只要资源丰富、经营收益高,相比,其他变量不足以影响农户选择现代农牧业经营模式.

2.4.2 中间类经营模式 (Y2)的变量影响作用

影响Y2模式选择的因素7个变量通过了统计检验,10个变量未通过检验.解释如下:

1)家庭特征因素:劳动力规模变量回归系数为正,wald值显著,说明家庭劳动力数量多选择第二类经营模式 (Y2)的可能性大,与预期假设相符合.

2)资源与收入特征因素:“耕地面积在2.4 hm2以内”变量的wald值大,系数为负,与预期假设相符,即在2.4 hm2范围内的耕地面积越大,农户选择Y4比Y2的可能性大.草地面积系数为正,统计值显著,与Y4比,草地资源越多,农户选择Y2的可能性大,与假设相符.

肉牛、肉羊收入变量符号为正,wald值大,表明肉牛与肉羊的收入越大,与不养畜的经营模式 (Y4)相比,农户愿意选择Y2,验证了理论假设.

3)非农特征因素:打工收入wald统计值大,回归系数为正,意味着打工收入越高,农户选择 Y2的可能性越大,验证了该因素的第一种假设.“与集镇距离在5 km以内”因素统计结果显著,该因素对农户是否选择 Y2影响作用较大,与预期假设相符合.

4)未通过检验的变量:受教育年限、耕地面积在2.4 hm2以上、奶牛收入、与集镇距离在20公里以上以及地区差异因素未通过统计检验,影响作用不显著.这也符合实际情况,Y2只是在传统种植业中增加了饲料高产作物,只要有适量耕地规模,农户就可以选择该类经营模式.所以,其他条件不产生显著影响作用.

表5 各类经营模式模型参数估计结果 (Y4=3为参照模式)

2.4.3 传统农牧业经营模式 (Y3)的变量影响作用

表5显示Y3参数估计结果,6个变量通过检验,11个变量未通过检验.

1)通过检验的变量解释

肉羊、奶牛、肉牛收入的估计结果高度显著,回归系数为正,wald值大,与假设相符,即各畜种收入越大,农户选择Y3的可能性越大.打工收入影响显著,wald值较大,回归系数为负,说明打工收入越高,农户选择只经营种植业 (Y4)的可能性越大,符合假设.

尚义县与沽源县估计结果高度显著,wald值大,尚义县地区变量系数为负,说明尚义县农户比张北县农户更愿意选择Y4,与调查情况相符合,尚义县农户更注重种植业结构与产值,近些年,该县在能人带动与政府支持下,投资改善灌溉条件种植蔬菜,蔬菜栽培发展速度较快.沽源县地区虚变量回归系数为正,与张北县相比,沽源县人稀地广,草地资源丰富,县域与内蒙古牧区接壤,历史上较重视牧业发展,所以,该县的农户偏重于选择Y3.

2)未通过检验的变量说明

其他因素对农户选择 Y3或 Y4的影响不显著,因为这两种经营模式是研究区农户长期经营农牧业的传统模式,一般因素不足以影响农户改变经营模式.

3 结论与建议

3.1 研究结论

上述分析结果显示:现代农牧业经营模式比传统经营模式的综合效益高,但是所调查农户仅有40%选择现代农牧业经营模式.农户选择哪种经营模式除了考虑效益之外,还有其他影响因素,主要影响因素有资源禀赋、农牧业经营收益以及所在行政县域的社会、文化、经济以及制度,次要影响因素有户主文化程度和家庭劳动力规模.

耕地规模足以满足口粮需求时,农户选择农牧结合经营模式比单独从事种植业的可能性大.资源丰富、牧业收入足够多时,农户首先选择现代农牧业经营模式.受教育多的户主一般年龄较小,外出打工的愿望大,宁愿选择传统经营模式.外出打工收入高的农户,一般选择介于现代与传统经营模式之间的第二类模式,既可获得农业外收入,又保证满足口粮需求.距离的远近不影响农户选择现代经营模式,因为优势产业的供销服务较周全.

3.2 政策建议

在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战略任务指导下,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总结农牧交错带改革30年来农业发展的宝贵经验,各级政府应当采取积极可行的措施,逐渐引导传统农牧业经营模式转变为科学的、资源充分利用的、生态改善的高效的现代农牧业经营模式.主要引导方向为:

1)引导农户改变传统经营方式,选择优化的现代经营模式.对于耕地资源多的农户,通过为其提供政策、制度、资金、技术与信息服务,引导其不断改良畜种,由高产高效优良畜种代替传统低产畜种;将特色农作物发展为优势产业,使其规模化、集约化,由自给向商品化转变,使传统作物变为现代增收作物.在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情况下逐步优化农牧业经营模式.

2)引导农户合理有序流转耕地,形成种养业规模经营.通过技能、技术培训,鼓励耕地资源少的、文化程度高的、有特殊技能和交际能力强的农户到小城镇发展,引导农户将耕地通过转包、入股等形式流转,便于种养业大户或农业专业组织形成规模经营,满足高产高效现代农牧业经营模式对资源条件的要求.

3)健全社户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产品营销环境.在农畜产品营销方面为农户提供政策服务,包括规范农畜产品市场,加大农资补贴,健全社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养殖业保险制度、提供市场信息、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

4)激励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组织,增强农户规避风险的能力.各级政府通过采用各种激励机制,壮大涉农龙头企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农民与企业、农民与合作社之间利益密切联结的良性运行机制,使农民具有规避选择现代农牧业经营模式风险的综合能力.

[1] 赵松乔.川滇农牧交错地区农牧业地理调查研究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21-28

[2] 程序.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的独特性及其治理开发的生态学原则 [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11):1503-1506

[3] 陈建华.农牧交错带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对策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88-125

[4] 韩建国.农牧交错带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技术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32-58

[5] 孙芳.农牧交错带农户农牧业经营模式选择行为研究 [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8

[6] 孙芳.农牧交错带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农牧业经济研究 [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02):221-224

[7] 孙芳.农牧交错带农户农牧业经营行为目标分析 [J].技术经济,2008,(01):89-93

猜你喜欢

农牧业农户变量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抓住不变量解题
也谈分离变量
“无人机放牛”让农牧业走在时尚前端
内蒙古农牧业生产资料股份有限公司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SL(3,3n)和SU(3,3n)的第一Cartan不变量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