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都市里的“拣食族”

2009-12-29西

决策与信息 2009年12期
关键词:尼尔森凯利垃圾箱

明 西

现在,国外一些大都市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是由于生活所迫才如同乞丐一般在垃圾中寻找食物和用品,而是为了实践一种环保理念。

“拣食族”的追求

“拣食族”(Freegan)一词的英文,是由free(免费、自由)和vegan(素食)组成的,是反消费主义、素食主义和环保的结合。拣食族的概念最早出现在90年代的西雅图与波特兰,它所指的就是一群不购物(包括食物)、不开车、不买房、甚至不上班,只靠着极为有限的资源生活以求尽可能不消耗资源,并且抵制资本主义的人。拣食族的生活希望通过控制消费和拒绝工作以尽量减少对无良企业的支持和对地球的影响。他们在超市和餐馆的垃圾箱里寻找因为刚刚过期或是受了损伤而有损卖相就被扔掉的食物,穿着要送进废品站的衣服,在跳蚤市场上交换自己需要的东西。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种有道德的生活。现在,拣食族并不仅仅存在于美国,在瑞典、巴西、韩国、爱沙尼亚和英国等地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

一个周末的晚上,亚当·威斯曼邀请了一些朋友在自己位于布鲁克林区的公寓里聚餐。厨房里,一台老式收音机里播放着歌剧,乔伊·尼尔森在切卷心菜,同时照看着炉子上煮着土豆的锅,其他的人们也正在处理着各种别的食物。他们拥有的食材非常地丰富:蘑菇、盒装沙拉、土豆、草莓、柠檬、胡萝卜、芦笋、巧克力、豆奶……但是所有这些都没有花一分钱,因为这是他们从曼哈顿的一家大型食品超市的垃圾箱里找到的。

尼尔森的朋友们虽然不会像她一样成为一名拣食族,但是他们能够理解她的做法。她朋友卡利斯认为,尼尔森不是疯了,而是认真地想做一点事情。而且拣食族们的行为也是有意义的,毕竟现代社会浪费的情况确实很严重,需要有人提醒大家注意。

在英国的一本名叫《浪费:揭开世界食物丑闻》的书中,作者特里斯特拉姆·斯图尔特提到,根据他的统计,英国人的食物从农田里收获以后,在送往餐桌途中各个阶段的耗损如果全都加在一起,浪费率高达50%。有农场主告诉他,他们的胡萝卜通常会有30%都因为形状不达标,不能满足超市一定要笔直胡萝卜的条件而被拒绝,只好扔掉。另外,一家食品加工厂每天都扔掉一万多片面包,原因是客户订购三明治的合同里规定,面包两头最靠外的两片都不准用。这种情况在欧美其他发达国家也非常相似。根据他的数字,欧美国家目前浪费的食物比克服全球饥饿所需要的食物多出3~7倍,因此只要这些发达国家的人减少浪费,就能降低全球需求,从而稳定价格,缓解发展中国家的饥饿。而这,也正是这些发达世界里的拣食者们顶着别人不解的目光,节约生活中的每一点食物和用品,从超市的垃圾箱里翻找那些完全可吃的食物和用品的原因。

尼尔森原本是一个书商,赚着高额的薪水,在高档餐厅吃饭,穿戴着奢侈品。但她渐渐对“不断推销没用的东西”的生活感到空虚,也厌倦了这个疯狂鼓励消费的社会,于是辞掉了工作,决意当起了一名拣食族和社会活动家。在布鲁克林区的一所简陋的公寓里,尼尔森的大多数家具都是从垃圾场淘来的,很多装饰品、小工具也都是从垃圾箱里找出来的。

33岁的克里斯蒂安·古铁雷斯原本在达拉斯做投行经理,拥有一份不错的收入。但现在他正坐在自己的拣食族伙伴中间聊着天,享受他们一起寻找、一起烹制的晚餐。他一度放弃了自己的工作想去当制片人,不过在追寻梦想的过程中,他又改变了自己的生活轨迹,成为了拣食族的一员。现在,古铁雷斯和两个伙伴住在曼哈顿SOHO的一所废弃的空屋里,他开办了一个免费教人修理自行车的课堂,他还打算以后增加修理家用电脑的课程。放弃原来舒适稳定的生活,过这种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古铁雷斯不觉得是多大的损失,他很满意自己目前的生活,“打开面前的第一袋垃圾的时候,我就已经迈出了非常大的一步了。”

拣食族的“天堂”

纽约可谓是拣食族活动的中心。拣食族的官方网站Freegan.Info时常会组织名为“垃圾之旅”的活动,带领着参加者在城市中的垃圾桶里寻觅可用的食物和用品,当然,也会举办像威斯曼家那样的晚餐会,大约20人左右,大家在一起聚餐并且谈论政治。另外,还有“野外漫步”活动,也就是一个教参加者辨认可以吃的植物和蘑菇的课堂。网站举办的活动能吸引不少人参加,有的人出于好奇来玩一玩,有的人则是资深的拣食族。

纽约之所以成为拣食族的中心,或许是因为作为世界的金融中心,全球最富有的城市之一,纽约的垃圾质量比较好,种类和数量很多。据统计,2005年,美国来自个人、公司和各种机构的固体垃圾总量达到了两亿多吨,平均每人每天丢掉的垃圾就大约有两公斤,而纽约市每人每天丢掉的垃圾量却有2.5公斤,绝对超过美国的人均水平。而且由于纽约富人多,因为在衣服的款式、食物的口味上的讲究,富人丢弃的东西会更多。“千万不要小看垃圾箱,”马克·曼利克说,“这个大家都不大喜欢的地方其实有不少宝贝。”马克刚刚从加州大学传媒专业毕业,他开了一个名叫“拣食族的厨房”的视频博客,展示拣食族用从垃圾箱里寻找来的免费食物做出的一道道美味佳肴。“从垃圾里,我找到了我的桌子、椅子、书架还有床,这些东西可能是旧了点,也有些损伤,但是用起来绝对没问题。”马克说。

在最近的一次“垃圾之旅”的活动中,马克收获颇丰。他找到了两张地毯,而且正愁没有洗涤剂的他还找到了两瓶只用了一半的有机洗衣液。在活动中,如果有组员找到有机产品的话,组织者会给予他们额外奖励。而另一边,一个组员发现了一袋才吃了一点的有机薯条,于是高兴地开始大嚼起来。活动还会号召大家互相帮助,帮其他组员寻找他们想要的东西。“这简直就是一场发现之旅,”活动的组织者威斯曼说,“人们总会不断发现自己需要的东西,这很让人兴奋。当你发现了适合自己用的食物或用品的时候,你又会继续找到更多。惊喜总是源源不断的。”

在这群拣食族当中,有来自外乡,在纽约艰难求生,生活窘迫的人,有一些原来生活优裕却毅然放弃的人,也有一些思想偏左的年轻人,他们厌恶工业社会和资本主义。20岁的艾丽娅说:“我加入拣食族不光是出于环保的考虑,还因为我不希望自己被资本主义腐蚀了。”还有一些人比较特别,他们仍然拥有自己中产阶级的生活,住在公寓里,开着车去工作,进行消费,但是他们喜欢参加拣食族的活动,会在家里使用从垃圾堆里寻找来的东西。

体验拣食族的生活

出于兴趣,《新闻周刊》记者莱娜·凯利曾经亲身体验了一个月拣食族的生活。在从一名普通人成为拣食族中的一员的一个月里,她必须遵守几条拣食族的原则:必须是一名严格的素食主义者,除了有机食物以外不能购买其他食物;只能使用环保型交通工具;做每个动作都要反思自己的行动会为地球带来什么样的影响;钱不能乱花,而要存到“自由存款账户”中,这样她才能保证在不再工作后有钱可用。“对于一部分人来说这样的生活难以想象,特别是喜欢上网购物、爱吃零食的人,有抽烟饮酒的习惯的人,购物狂等等。但我已经下定决心改变我存在大量浪费的生活,去体验拣食族的生活。”凯利说。

凯利体验到了很多过去从未有过的特别经历,比如她跟随一名拣食族进行了寻找食物和生活用品的“垃圾之旅”。她惊讶地发现,虽然在垃圾堆里找东西吃的想法让人觉得不大愉快,但是如果事先并不知道,人们看到这些东西时肯定也能吃下去,比如一满袋刚开了封的甜甜圈,一条还散发着香气的烤面包,刚刚从货架上撤下的有机蔬菜拼盘。有时甚至还会找到一些还能使用的工具、没用过的厕纸和洗衣粉。另外,她还发现不少拣食族在公园和郊外寻找野菜和野果,对于她来说,这可是个技术活儿,因为她很难分清楚到底哪种野菜没有毒。对于找来的食物,开始的时候凯利觉得有些无法下咽,不过拣食族朋友们一再向她保证他们寻找的食物都是安全可吃的,而她吃了之后倒也没觉得肠胃有什么不适。

但在新奇之余,凯利也发现了实践拣食族生活的困难与困惑。对于凯利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她还是很喜欢现代生活所带来的各种便利。而且由于身边的人所过的生活和她的完全不同,难免会觉得自己非常孤独和愤怒。凯利说:“所以我常想,如果作为一名真正的拣食族,要由始至终贯彻这种生活方式确实不易。另外,拣食族要遵守的原则让我每天有了更多的任务需要完成,包括包装我的有机食物午饭,谨记切断所有不必要的电源,关好电脑,以及把剩饭处理为肥料等等,让我的办事速度变得更低了。”

凯利在体验过拣食族的生活后,已经习惯在离开房间时顺手关灯,也学会了控制好自己的购物欲望。在这一个月中她省下了1200美元,按照日子算下来,足够让她提前两个星期退休。不过凯利还是迫不及待地想回到原来的生活中。她说,“我们的身边都存在着太多的浪费,我确实希望自己可以为解决这些问题贡献一点力量,而不是让这些问题雪上加霜。但我可能会选择一种比较温和的方式来保护环境。”

怪人还是先锋

这群倡导环保、反对消费,从垃圾堆里寻找食物和必需品的拣食族们究竟是标新立异的怪人,还是代表了低碳经济的未来趋向的先锋呢?不管怎么说,当环保运动成为当今世界主流,他们无疑是走在了消费和可持续发展的最前线。但是,不管拣食族的理想多么美好,他们的生活看起来仍然是比较极端的,当人们听到有人在垃圾箱里刨东西吃就不免会乍舌摇头,觉得恶心和鄙夷。人要生活,而且还是在纽约这样的大城市里,要想完全不消费是绝对不可能的。就算拣食族什么都能找到,不需要购买新产品,他们总要做饭、洗漱,所以水电气总是会被使用到的。更何况拣食族中还有一方面保持自己原有生活,只是有时参与到活动中来的“业余”人员。即使是努力推动拣食族活动发展的威斯曼也承认,拒绝消费和工作,成为一个绝对拣食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偶尔,我也会买一些环境友好型产品。”他说。尼尔森认为,在拣食族中已经达成了一成默契,大家都明白生活不可能像想象中那样的绝对,但是可以努力减少对环境的伤害。

对于拣食族来说,现代社会生产中的每一个步骤都是在助长经济和社会不公,把人们的心智消磨在简单重复的工作当中。在这样一个绝对受利益驱动的社会中,血汗工厂劳动、雨林的破坏、全球变暖、空气和水的污染、野生动植物的灭绝乃至涉及石油等重要资源的各种战争和暴行都是源于要满足人们看似无害的消费需要。尼尔森说,在她看来,现代社会的消费完全失去了控制,人们所购买的东西很多都不是自己所需要的。而人们的工作压力是如此之大,忙碌和加班就是为了制造一些别人所非必需的产品,并且把辛苦得来的工资也大量地花在非必需的产品上。“这样的社会是荒谬的。”因此,虽然拣食族看起来非常古怪,但他们的行为是有所诉求的,并非毫无意义。尼尔森现在虽然没有固定的工作,但是她每天都会在网上发布各种活动信息,参与和准备各种集会。对于她来说,她并没有在家偷懒,她仍然在工作,不过,她过去工作是为了挣钱,现在是为了自己的理想。

猜你喜欢

尼尔森凯利垃圾箱
30厘米的尊严
小白鲨
垃圾箱上的尊严
斯人行渐远,经典堪回味
垃圾箱的变化
得州枪手,从一个羞涩少年到杀人狂
《尼尔森老师不见了》
稀奇!我的“摔跤陪练师”是狮子
交朋友
智能垃圾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