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蒂夫.A.科恩:玩转艺术的华尔槲

2009-12-28

收藏·拍卖 2009年12期
关键词:科恩苏富比对冲

方 湘

一掷千金的对冲基金经理

对冲基金被称作金融界的“最高境界”,它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美国。其操作的宗旨在于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以及对相关联的不同股票进行实买空卖、风险对冲的操作技巧,而今已成为一种充分利用各种金融衍生品的杠杆效用承担高风险、追求高收益的投资模式。在过去几年,经济繁荣的最大受益者无可非议地集中在对冲基金经理人身上,对冲基金经理已经成为继投资银行家、互联网创业者之后最令人艳羡的职业,也成为艺术品收藏市场的新贵。科恩就是其典型的代表。

科恩于1956年出生在美国纽约的大颈区,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商学院毕业后,他在华尔街找到了他的第一份工作——在一家小公司担任初级交易员。科恩上班的第天就为公司盈利8000美元,尔后越来越多,几乎每天都可盈利10万美元。这种为别人打工的日子直持续到1992年他创立自己的对冲基金——SAC,如今,该基金已经拥有12亿美元的资产,而科恩本人的年薪几乎每年都是破亿美元,仅2。。7年年,科恩的年薪就达到9亿美元。

科恩从2000年开始收藏艺术品,短短9年的时间,就成为美国首屈指的艺术品收藏家,并登上《艺术新闻》杂志世界最烧钱艺术收藏家的前十名。尽管如此,他本人在日常生活中却异常低调:他极少接受媒体采访;几乎不接受媒体拍照,参加苏富比和佳士得拍卖行的重要夜场拍卖时,也只是隐藏在高空的豪华包厢内,委派其他人为他心仪的作品竞价。他的艺术品味从印象派作品到当代艺术不停地变化着。

2006年,科恩购买了一幅名为《警察公报》(PoliceGazette)的风景画,该画是由艺术家威廉·德·库宁(WillemdeKooning)创作,是科恩花6350万美元从美国娱乐业大亨大卫·格芬(DavidGeffen)手中购得。此外,科恩还从大卫·格芬那购买了另外一幅威廉·德·库宁的名作《女人III》(WomanIII),花费l_375亿美元。

同样是在2006年,科恩试图创造一项最高价艺术作品的世界纪录——他打算花1,39亿美元从赌博业巨头史蒂文·永利(Stevewynn)手中购买一幅毕加索的《梦》(LeReve)。但这笔交易最终没有成功,原因是在交易的前几天,史蒂文·永利在他拉斯维加斯的办公室向其一群熟人展示了这幅画,并且不小心把画戳了一个洞。

科恩倾向于购买那些被称为“战利品”的艺术(TrophyArt),“战利品艺术”指的是由世界闻名的艺术家所创造作品。科恩的“战利品艺术”名单中包括了花5200万美元从大卫·格芬手中购买来的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Pollock)的“滴酒法“(Dmp)绘画作品,花2500万美元购买的沃霍尔和毕加索的画作,以及梵高、高更、劳德·莫奈(ClaudeMonet)、爱德华·马奈(EdouardManet)以及利希滕斯坦(Lichtensteins)等人的作品,这些作品大部分都放在家中,鲜有示人,人们只能根据科恩购买艺术品的新闻报道来对摆放在他家的艺术品进行猜想。

除了那些藏在家中秘不示人的藏品外,科恩对j中基金公司办公室里也放置了不少艺术品,用科恩自己的话来讲“我喜欢那些让我感到愉快的事物,艺术可以让我从华尔街的数字堆里解脱出来。”其中就包括那件曾引起世人轰动的赫斯特作品——一具由福尔马林浸泡着的鲨鱼尸体。这也是科恩最为轰动的一次收购——2004年,科恩以1170万美元从英国收藏家查尔斯·萨奇手中买下了这具用福尔马林浸泡的鲨鱼尸体,该作品有一个冗长的名字《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ThePhysicalImpossibllityofDeath1ntheMind0fSomeoneL1vlnq)。不料两年之后,鲨鱼开始腐烂,有些部分已经变形,科恩曾准备斥资10万美元来修复这件作品,被替换的鲨鱼据说是来自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水族馆。

在科恩的办公桌旁还站着一尊由村上隆(TakashiMurakaml)创作的人像雕塑,雕像背着书包,穿着日本的学生制服。而在他办公室的走廊上,则是座用凝固的血制作的头部雕像,该雕像名字叫做《自我》(Self)。

因为科恩的艺术品味不断变化,人们很难理解和预测他的购买行为,有人认为他更多的是用自己的耳朵在购买,而不是眼睛。正因为如此,画商和拍卖行像驱赶不去的苍蝇那样,不停地围在科恩身边向他兜售自己手中的各种艺术珍品。

当“毕加索”遇到“华尔街”

2009年10月,科恩占有了苏富比拍卖公司5,9%的股份,成为苏富比拍卖行的大股东之一。而这些股份都是科恩在苏富比业绩最不好的6个月内购入的。2009年2月,苏富比永远的竞争者佳士得用一场奢华、同时饱受争议的伊夫一圣罗兰藏品拍卖吸引了全球的目光,随后的4月,苏富比扳回一城,而功臣就是科恩。

2009年4月,科恩和他妻子从自己的艺术收藏中借出20件珍贵藏品给苏富比,在苏富比纽约总部举办了一场名为“女人”(Women)的展览。展览围绕着从1890年至今艺术家眼中的女性形象来呈现。这20件艺术品的总价值为4,2亿美元,全部都是大师的杰作,其中包括爱德华·蒙克(EdvardMunch)的《圣母像》(Madonna):毕加索的《LeRepos》(这件作品是2006年从佳士得拍卖而得,价格为3474万美元),安迪·沃霍尔的《玛丽莲·梦露》(TurquoiseMarl]yn,在2007年以8000万美元购得);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Freud)的《玫瑰》(Portrait0fRose),以及理查德·普林斯(RichardPrince)的《美国精神》(Spiritua]America),这是件翻拍波姬·小丝裸照的作品。

般而言,如此珍贵的博物馆级别的藏品公开进行展示,往往意味着一次拍卖前的热身和一个积聚庞大资金的艺术圈盛事。但是科恩却强调展览中所展出的所有作品都不会被出售,因为“这不是我出售作品的方式”。而事实证明,接下来的大半年时间里,也确实没有听到任何要拍卖这些作品的风声。据了解,这次展览是由科恩和苏富比的高层起决定的,既然意不在拍卖,那么只有一个解释——作为苏富比的大股东,科恩只是想通过这个展览灭灭佳士得之前的风头,给苏富比造造势。不得不说,科恩此举真正体现了他作为苏富比大股东的风度和气概。

然而,令人预想不到的是,离这次奢华的展览才过去半年的时间,就被人们曝出科恩已经售出自己所有的苏富比股票。这一消息来自美国证监会的报告,报告显示,截止到6月底,科恩的SAC对冲基金公司已经卖掉了全部苏富比的股票。虽然目前对此的说法不一,但最可能的原因是出于利益。科恩购入苏富比股票的时间是去年的9月到今年的4月之间,这期间受金融危机和市场萎缩打击,苏富比股票从最高值的每股61,4美元跌到每股小足10

美元。而在6月底的时候,随着股市的反弹,苏富比的股价也回升到14,48美元每股,科恩这时候抛出所持的400万股,应该可以得到一笔丰厚的回报。

在很大的程度上,科恩的投资者身份直影响着他在艺术领域的种种行为。科恩愿意花费最高的价格来购买他自己所喜爱的作品,有时,专家们认为他所出的价格高得有点离谱。存曼哈顿一位叫做斐瑞·鲁本斯坦(PerryRubenstein)的画商看来“从心理上来看,科恩的这种购买行为等于向很多藏家宣告‘我又买了一件了不起的作品。它激发了人们对于艺术家价值的讨论,所讨论的艺术家不仅仅是科恩所购买作品的艺术家,也包括其他的艺术家。”而科恩一贯的神秘做派,不仅放大了他的购买力,而且增加了谣言的传播,由此对他在华尔街的生意产生影响。

科恩在收藏界的迅速出现反映了华尔街权力的种更替。就像1900年代代表美国工Ul,的1]头摩根(J,PierpontMorgan)以及1980年代从事杠杆收购和接管工作的代表索尔·斯坦伯格(sau]P,Steinberg)及亨利·克拉维斯(HenryR,Kravis)一样,他们的收藏与他们商业上的繁荣是相辅相成的,而今日,科恩在艺术上的挥霍和冈他的神秘所引发的种种揣测也生动地向世人表明,当今世界是对冲基金经理掌控的世界。

看基金经理如何玩转艺术

对冲基金经理人是当今金融界最受瞩目的群体之一,他们的影响力也同样渗透在艺术领域。这些迅速暴富的对冲基金经理们有大批的豪宅需要世界顶级艺术品来进行装饰,有大量资金需要挥霍,也有大量的心理空虚需要填补,而艺术能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求。这些华尔街的对冲基金经理们不惜重金买下价值上亿美元的油画、雕塑和波普艺术作品,竞相争夺那些“战利品艺术”;在纽约的项级拍卖会上频频举槌、出手阔绰。美国ARTnews杂志对世界主要收藏家进行了报道,包括科恩在内的美国对冲基金经理人占据了重要席位,对冲基金经理人亚当·森德(AaamSender)和丹尼尔·洛布(DanlelLoeb)等都跻身世界顶级收藏家行列。

然而艺术对于这群华尔街新贵们而言,远不是装饰房屋、填补心灵空缺那么简单,艺术已经和金融交易一样,能激发对冲基金经理们的商业本能。科恩对冲基金公司的前合伙人大卫(DavidGanek)就曾说“科恩已经在用他进攻商业的方式来对艺术界发起进攻了。”

首先,基金经理们喜欢打破人们欣赏艺术的规则,引发对艺术家“价值”的重新讨论。无论是赫斯特的动物尸体还是杰夫·昆斯的不锈钢雕塑,抑或村上隆的卡通雕像,这些曾经“不入流”的艺术在基金经理们的一掷干金下,全部拥有了E千万美元的身价。“他们是谁7”“为什么他们的作品可以卖到那么高的价格7…。还有谁可以像他们一样?”人们的各种疑问经过媒体的放大,渐渐成为这些艺术家出名的推动力。当这些艺术家成为人尽皆知的媒体明星,他们的身价便以更快的速度持续增长着。科恩就很善于进行这样的一种“价值重组”,他的办公室里边是赫斯特的鲨鱼尸体,另外边就是村上隆的“卡哇伊”雕像,这就是很好的证明。

“眼下些艺术家一夜之间身价百倍,我担心这些泡沫某天会突然破裂。”纽约著名艺术品交易商及画廊老板理查德·L·费根(R1chardLFeigen)说,“价格和价值毫不相干。那些做对j中基金交易的家伙在艺术品市场上到处扔钱,就像在狂欢节上抛撒糖果一样。”

基金经理们对“囤积货物”和舆论造势也很在行。很多人在两位艺术家身上大下本钱,大量购买该艺术家的作品,造成种“货物短缺”的假象,由此来抬高艺术家的身价及其作品的价格。过段时间后,便通过可获优惠税率的赠送或转售出手。比如杠杆国际投资公司(LevelG10ba]Investors)的老板大卫·甘纳克(DavidGanek)收藏了摄影家戴安娜·阿布斯(D1aneArbus)的多幅作品。2005年春天,甘纳克协助大都会博物馆举办了以阿布斯为主题的展览,大大提升了这位已故女艺术家的全球知名度及其作品的价格。与此同时,他悄悄卖掉了阿布斯幅作品的底片(他拥有两份作品底片的副本),赚了笔。

还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基金经理人开始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到艺术的其他领域,比如成为博物馆的董事会成员以及拍卖行的股东,无论是展览还是拍卖,都能对这些基金经理藏在家中的艺术作品以后的升值创造不可比拟的条件。现在,美国的博物馆已开始招募对j中基金经理加入其董事会,以期他们既能带来金钱,也能带来艺术品。科恩除了曾是苏富比大股东之外,他还是美国当代美术馆的绘画与雕塑委员会成员,而这是加入现代美术馆董事会的第一步。

从纯粹的金融操作层面看,艺术品的保值性和增值空间对基金经理们具有最大的吸引力,他们能够从经济学角度出发从整体上分析艺术市场,预测未来走势。同时,因为艺术市场与股票、房地产市场的相关性较小,在金融市场不稳定的情况下,基金经理人可以利用艺术品买入卖出,使资金保值,减小投资风险或以抵押变卖来缓解财政危机。

颇有意味的是,来自伦敦的一个艺术品投资基金——“艺术贸易基金”(ArtsTradingFund)开始在计划创造个“艺术对冲基金”。他们从股市中定位了部分与艺术市场关系密切的股票,比如苏富比拍卖公司,或者历峰(Richemont)这样的奢侈品公司,并买下这些股票的看跌期权(Dutoptions)。这样来,旦艺术市场下跌,这些股票也会跟着下跌,而这时,“艺术贸易基金”就能把股票以看跌期权的限价卖出,获取现金报偿,从而降低其因所藏艺术品跌价而蒙受的损失。他们的野心在于开发一个艺术市场指数。这种指数类似于股市的道琼斯指数,未来,投资者们可以根据它来买艺术市场的涨与跌。如果这个艺术对冲基金运作成功,或许有一天那些藏家们要考虑的问题就不是花多少钱买哪位艺术家的作品,而是大手一挥,就决定了某种艺术门类或者某位艺术家的未来“行情”。

猜你喜欢

科恩苏富比对冲
直面镜头:我就是5000万美元艺术骗局的始作俑者
英国粉钻
英国 拍卖
球迷悼念 这一夜为沙佩科恩斯足球队流泪
“神啊,我准备好了”
11.53亿美元
木兰花开
苏富比半年报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