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老手艺

2009-12-18刘蔚丹

文化月刊·遗产 2009年12期
关键词:十字绣手艺剪纸

刘蔚丹 黄 康

继剪纸、钩花、十字绣、娃娃鞋、中国结之后,像纳鞋垫这样的传统手工艺再次成为人们的视野焦点。

走在大街上,如果你足够细心,会发现许多时尚的姑娘小伙将制作精致的手工艺品,挂在钥匙扣、手机和书包上。这些在人们印象中似乎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的手工活儿,如今却成了都市里的时尚新宠,广受市民喜爱。据了解,热衷于学习这些老手艺、手工活的,除了念旧的老人外,也不乏一些追求时尚的年轻人。

随着各种剪纸班、中国结编制班走进社区,“老手艺”“手工活”给都市人带来了独特的审美愉悦。

街边转糖迈入大雅之堂。在武汉群光广场七楼的电梯前,一名四五十岁的转糖师傅被一大群男女老少“粉丝”紧紧包围着。透过人群,只见他头戴高高的厨师帽,一身干净整洁的厨师打扮,坐在椅子上聚精会神地挥动着双臂,桌上摆着转盘、糖锅和石板。

挤进人群看到,转盘是一块比桌面稍小的木盘,中有轴,轴上横着转棒,一头坠着指针,转盘四周画有鸡鸭鼠兔,花鸟鱼虫,手拨转棒旋转,指针最终指定什么,就给你做什么。

别看是用糖浇制而成,做工可一点儿都不马虎,花瓣状的斑点、细长的鹿腿、活灵活现的眼睛,一只鲜活的长颈鹿伴着甜丝丝的饧糖的香味“诞生”了!小男孩接过晶莹剔透的转糖,像得到一件精美的玩具一样,乐得笑开了花,拿在手上赏玩着,半天舍不得吃。

也许有人会问,走街串巷的转糖摊子怎么摆到商场餐厅里去了?原来,这位转糖师傅是隔壁一家餐厅专门请来招揽生意的,他只管制作而餐厅负责收款,到月底结账分成。

豪华的餐厅装潢配上传统的转糖手艺,让人充分感受到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传统生活方式的留恋。尤其是当面对那些与旧日生活息息相关的技艺和物件时,惊喜和赞叹充溢了偌大的商场。

而有些“老手艺”境遇却不同。随着机械化大生产的飞速发展,传统手艺活赖以存在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技艺,绝大部分失去或大大减弱了生产生活的功用价值。其中,剪纸、十字绣、中国结等具有审美情趣的老手艺成了一种“时尚”,手工织补也因其精湛的针线工艺再次成为手工活中的“新贵”,而像铜制锅、修伞、修表、磨刀、弹棉花等,却在现代技术的冲击中,每况愈下,前景堪忧。

在武汉,五代“手打铜”就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境。江汉区胡祥兴老人的手打铜手艺是祖上流传下来的,他13岁开始学打铜,到现在已经60多年了。但随着各种金属材料的器皿层出不穷,买铜货的人越来越少,加上打铜工作又累又赚不到钱,胡祥兴老人的儿孙们都不愿继承祖业。

尽管如此,老人依然想将这个手艺继续下去,守着自己的“铜”过一辈子,只是觉得如果手打铜这门手艺就这么失传了,很可惜。

无独有偶,曾被誉为“十大名绣”之一的汉绣,近年来也因创新乏力而濒临失传。湖北汉绣发源于战国楚绣,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共有45种针法,重绣不重画,采用平、铺、锁、扣、盘等表现形式,用金线作刺绣花纹的轮廓线,装饰花纹繁缛丰满,热闹欢快,题材具有地域特色、民族韵味,是楚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然而汉绣风光不再,从事汉绣传统工艺的人员所剩无几,几位名师年近古稀,后继乏人。曾经的鼎盛与辉煌渐渐成为记忆。

山瑰摘自《楚天金报》

猜你喜欢

十字绣手艺剪纸
老手艺
残疾小伙卖十字绣年入千万元
大嘴蛙学剪纸
春·手艺
十字绣
手工剪纸
剪纸
剪纸
王子学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