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质教育“素质”的不够彻底

2009-12-17徐玲玲

法制与社会 2009年28期
关键词: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素质

徐玲玲

摘要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飞速发展和转型的时代。为了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为了能在21世纪拥有新的飞跃,教育就尤为重要。它是振兴中华的根本事业,是实现中华民族腾飞的关键。历史的史命,时代的需要,使我们必须把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本文将简要地对素质教育没有彻底地“素质”进行探讨。

关键词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转轨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10-312-01

素质教育是新兴的教育模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终究是要取代传统的应试教育的。但由于应试教育模式年限较长,它以深入人心,根深蒂固,虽然人们都倡导,都向往素质教育,但难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所以,应试教育要彻底转轨到素质教育上来,这就需要各界的督促和引导,使转轨的速度大大加快。

一、当前的教育模式

1999年6月15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并且强调“国运系于教育,振兴教育人人有责”。也是在这次会议上,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并且明确地提出素质教育的宗旨,重点和目标: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全国人民响应江泽民同志的发表讲话,全力搞素质教育,向素质方面转变。

二、为何素质教育取代不了传统的应试教育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己成为我国挑战21世纪的战略决策。针对当前社会发展的形式,人才的需要,从某种程度上讲,衡量人才的第一标准还摆脱不了传统的观念——学习成绩。因此,又增大了转轨间的摩擦因素,下面从几个方面分析:

(一)社会方面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各行各业都需要的是出类拔萃的人,要的是精英。当学生没有走出学校,没有涉足于社会,没有工作经验时,那么,企业单位们拿什么来衡量他们所具备的能力呢?理所当然的,应该是在学校的表现——成绩。

(二)学校方面

什么样的社会需求,注定什么样的教育方向。社会衡量“人才”的第一标准是成绩,为了让学生能够很好的立足于社会,前途光明,学校就要不得不加大对学生的要求力度。鼓励他们考高分,拿好成绩,虽然老师们都明白要注重素质教育,但倘若要提高学生的成绩,就得牺牲素质教育的时间,补充了应试教育的时间。

不知不觉中又采取了传统的教学手段——考、考、考。再者,一个学校教学质量如何,老师的教学水平怎样,也得通过学生成绩来体现,无形中又侧重应试教育了。

(三)家庭方面

由于计划生育国策的号召,现在的家庭基本都是独生子女。每个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因此,他们就会高度重视孩子们“学业”,不言而喻,当然是通过考试成绩和名次来了解孩子的学业优良的。他们希望孩子能出人头地,拿到好名次。家长们也会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节假日带孩子去各个培训班学习,以此来响应素质教育的倡导。

三、怎样才能使素质教育搞得更好,推广得更快

针对影响素质教育发展的几个方面,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探讨解决方法:

(一)教育部

教育部是掌握所有教育界发展动向的命脉机构。教育部应针对当前的社会发展方向,社会的形式,加大对教育界的管理力度,更大程度地强调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根据当前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大多数学生现有水平的理解标准,制定灵活多样的课程实施模式。素质教育己经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只是深入的不够彻底,现在还应继续积极地探索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途径和模式。

(二)学校

学校要切实做到以素质教育为主,应试教育为辅,虽然现在仍处在素质与应试相结合的特殊教育模式里,但要从态度上改变考考考、分分分的观念。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素质教育强调全体化,即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教育强调主体化,即强调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学习者的发展为中心。

(三)学生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发展学生的特长和个性,素质教育是我国迈向21世纪的教育新理念。因此,学生不能一味的拿好成绩,而忽略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要注重素质,使自己成为多才多艺的人,而不是做一个只会学习,只有成绩高的好孩子。

四、结论

素质教育的发展虽然很快,也深入人心,但它依然没有彻底的取代应试教育。要想让人才的培养方向顺应社会的发展,培养的人才适应社会的需求,我们就得继续抓素质教育,而且要更狠。

必须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主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应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融合,形成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大后力。

充满高科技的现代社会,不是需要仅仅有知识的人,而是大量寻求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具备的人。

为了让学生能在这竞争激烈的21世纪更加醒目、能有所作为,就让我们高举素质教育的旗帜,向前迈进。

参考文献:

[1]周济.扎实推进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中国教育报.2007-1-2.

[2]刘向永.面向素质教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育技术通论.2002-2-8.

猜你喜欢

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素质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应试教育与新课改并非对立关系
有关中国教育命题的证伪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