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安全之酒后驾车

2009-12-17王国栋

法制与社会 2009年28期
关键词:生命意识

王国栋 章 婷

摘要酒后驾车频频发生交通事故的背后,实质上是人命大于天思想的匮乏,是敬重生命意识的淡漠,是人文精神缺失的集中体现。本文结合对相关案例的分析,寻求处理酒后驾车隐患的最佳机制。

关键词醉酒驾车 交通文化 生命意识

中图分类号:D9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10-271-01

治理“酒驾”,考验的是整个社会的道德、良心和责任。10亿人对烈酒长久以来喜爱有加,再加上中国人对汽车的新欢。这致命的后果导致中国开始对醉酒驾车进行严打,也引发了关于肇事者是否该判死刑的激烈辩论。今年上半年醉酒驾车案例增加了9%,包括一系列广泛报道的重大交通事故,在此之后,中国展开了行动。公安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严打酒后驾车专项行动。行动实施一周来,全国共查处酒后驾驶违法行为25000多起。其中浙江、山东、上海、江苏、北京分别查处的酒后驾驶违法行为都在1000起以上,位居全国前五位,仅浙江就查处3000多起。 受此影响,最近一段时期各地的白酒消费受到影响,代驾生意很是火爆。这一方面看出了严打行动的效果,而另一方面却也显现出酒后驾车等违法行为的严重性。

一、背景

2008年12月14日,成都长期无证驾驶的孙伟铭在醉酒驾车追尾逃逸途中,严重超速并撞向反向正常行驶的4辆轿车,造成4人死亡、1人重伤。2009年7月23日,成都中级人民法院以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无证酒后驾车的司机孙伟铭死刑。

2009年1月21日夜,河南灵宝宝马车主醉酒后驾车连撞一辆桑塔纳、一辆摩托车和多名行人,造成6人当场死亡、6人受伤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

2009年5月7日晚,20岁的在校大学生胡斌驾驶红色三菱跑车在杭州闹市区飙车,将走在斑马线上的26岁青年谭卓撞死。一审获刑三年。

2009年6月30日晚,一名醉酒司机在南京撞上路边西瓜摊,随后沿途撞倒9名路人,并撞坏6辆路边停放的轿车,造成5人死亡,其中还有一名是临盆的孕妇。

2009年8月4日晚上,杭州29岁的司机魏志刚酒后超速驾驶保时捷越野车,将正在过马路的16岁女孩马芳芳撞死。在事故现场的不远处,是当地首条“爱心斑马线”。

2009年8月6日晚间,上海市嘉定区霜竹路上一辆宝马轿车司机酒后驾车,先将一名4岁男孩撞飞出50米远,接着又撞上一辆别克车,导致男孩伤重经抢救无效死亡,别克车上3人骨折。

二、 交通文化的滞后

公安部一位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除了继续严格查处酒后驾驶行为和不断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还将完善部门联动机制。这种联动机制意味着,公安部门将会同文明办等单位把酒后驾驶、闯红灯等严重交通违法纳入文明城市测评和单位内部管理考核,与全市文明单位评比和单位、个人评先评优挂钩,凡酒后驾驶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或醉酒驾驶的,实行“一票否决”。其中,“协调保监会、银监会等部门,与车辆保险费率和银行个人诚信体系挂钩,凡酒后驾驶发生重大事故或醉酒驾驶的,提高车辆保险费率,纳入银行个人不良记录”的条款让舆论颇为惊诧。

有评论家质疑,制造“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会不会“用力太过”?这种措施,必须有明确的法律授权或依据。无论是评先评优的一票否决,还是列入银行信用“黑名单”,都等于是在正常的交通违法犯罪处罚之外,额外创设了新的处罚措施和手段,很可能会额外剥夺当事人的荣誉权、名誉权以及财产权。即便是在警方高压打击酒驾的态势之下,触礁者依然众多。公安部交管局表示,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酒后驾驶特别是醉酒驾驶出现一定程度下降,但降幅并不明显。

但是,针对我国酒驾处罚措施过轻的质疑,清华大学法学院余凌云教授认为:“对醉酒驾驶给予拘留15天的处罚力度,是有足够威慑力的。”主要原因在于执法不严,比如不少地方不能保持经常性的路检,存在“以罚代管”、“人情招呼”等问题。他建议,公安部门应当不定期、不定点、经常性地开展检查,而不是仅限于“集中整治”。

“许多人并不把酒后驾车看成是天大的事儿,不仅是酒后驾车者,某些执法者乃至部分公众也有这样的心态。”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说。他指出,在这些原因背后,实质上是“人命大于天”思想的匮乏,是敬重生命意识的淡漠,是人文精神缺失的集中体现。“治理‘酒驾,考验的是整个社会的道德、良心和责任。”曾参与《道路交通安全法》起草工作的北京交通管理干部学院政法系主任张柱庭看来,酒后驾车不仅仅是个法律问题,还是一个文化问题。“酒后驾车的背后是交通文化与饮食文化(具体讲是‘酒文化)的冲突,现在之所以出现对于酒后驾车如何处罚的争议,原因之一就在于‘交通法律和交通文化的滞后。

三、 对策建议

一是不断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短信等平台宣传酒后驾驶的危害性,在重点区域,如酒店和娱乐场所门口悬挂酒后驾驶危害性宣传标语,在酒店餐桌上放置不酒后驾驶的提示卡,号召全社会共同关注道路交通安全,使更多的群众自觉参与到抵制酒后驾驶行动中来。最终在全社会形成“饮酒不驾车、驾车不饮酒”的社会公德和反对酒后开车的社会氛围。

二是不断加强社会监督。建立酒后驾车群众举报程序,情况属实的要给予一定奖励;发挥家庭、社区在监督中的作用;可实行在重点场所设立监督员或信息员,或督促服务人员对酒后驾车的驾驶人进行劝阻或及时向交警部门报告驾驶人饮酒信息。

四、结语

法律能够提供安全感,源于它罪罚相抵的精神。人每天走斑马线,看红绿灯,源于这是一项社会规定,不相信谁敢把自己撞飞。但如果罚不抵罪,我们的城市文明的契约就失去效力了,社会整体契约也就会随之崩溃。那么,在发现我们正在使用的社会准则出现类似罚不抵罪的问题时,就应该即使将其修复,用法律的公平公正及时堵塞漏洞、拧紧即将失控的醉驾的瓶盖。

猜你喜欢

生命意识
文本解读教学需要生命在场
让“生命意识”植根于学生的心灵深处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沈从文笔下底层人物的生命意识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老人与海》与《活着》的生命意识比较
浅议小学语文课堂生命意识的培养
思政课堂里的生命教育研究
语文教学中德育的巧妙渗透策略研究
唤醒儿童生命意识奠基未来美好人生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