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基层法庭法官应如何应对农村之变革

2009-12-17

法制与社会 2009年28期
关键词:法律意识

姚 勇 陈 杨

摘要基层人民法庭地处农村腹地,直接与农民群体打交道,法庭的审判效果直接关系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的社会稳定。整个形势的发展变化也必然带来农村社会的深刻变革,深层次影响农民的思想观念、法律意识、价值取向、道德伦理等方面,最根本的是引起农村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按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哲学思想,农村的司法格局已经发生质的变化,这应当引起基层人民法庭法官的重视和研究。

关键词基层人民法庭 法律意识 道德伦理

中图分类号:D9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10-201-01

一、当前农村之现状

农村经济体制、农民思想观念、诉讼人司法观念变化,对基层法庭法官的审判提出更高更精的要求。

(一)体制

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来,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以来,随着中国入世的逐步放开,农民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及改革开放初期的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既使商品交易,也是以农为主的旧生活方式已完全打破。当前,农村经济呈现这样一种形势,农民群体基本出现三大阵营:一是长年外出务工,农忙回来的打工群体,他们是农民的主力军,也是农村的骨干群体。二是已有一定经济基础,在家乡经商贸易,生活相对稳定,他们是农村的中产阶级。三是老弱病残,看家守院,扶老养幼一群,他们是农民的弱势群体,是农村经济的受支配者。

(二)观念

随着经济变革,农民观念发生翻天覆地变化,过去那种视野狭隘、消息闭塞、观念落后的旧习俗已被打破。农民通过全方位多渠道的媒体宣传报道,身边人身边事多闻博见的接触面,加之频繁经济利益的来往与碰撞,农民的司法素质已今非昔比,他们已具有初步的法律知识,也具有初步的人文观点,更具有初步自我觉悟意识。这都为基层人民法庭的审判打上鲜明的时代底色。

(三)司法观念

计划经济及市场经济初期,刑事案件多、民间小纠纷多,但涉及经济内含的少。随着形势发展,过去打气官司、打粗官司的人少了,而诉讼内容更多的涉及农民切身的经济利益,具有更现实的价值内容。农村经济利益在大形势下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特点,反映在人们司法观念及审判过程上就更具有复杂性、繁琐性、矛盾尖锐性、审理的困难性。农民在诉讼中对法院、对法官的要求更高,更具挑剔性。

预计今后一段时期,农村审判重点将有重大转移,部分传统民事案件将呈下降趋势,新类型案件将逐步上升,如合同纠纷、侵权纠纷、追索赡养费、抚养、抚育费及分割财产等有关的家庭新型案件将逐年上升,审理难度增大。基层法庭法官的工作量将大大增加。

二、今后基层法庭法官的应对措施

(一)及时充电,强练内功,以更高更新的标准要求自己,向专家学者型法官靠拢

自从去掉大盖帽、扛肩章的法官制服后,就预示着法官角色从武向文的时代转换。今后法官审案,包括基层人民法官,已经告别了过去那种靠热情、靠毅力、靠辛勤去化解矛盾的时代,而转化为更熟练的掌握法律,更灵活地运用审判,把执法作为一门理性的艺术,用冷静的思想和坚实的法律去调判纠纷,维护公平秩序。这就要求法官必须屏弃过去那种约摸、毛估着审判的陋习。它要求法官的司法行为更高级、更精确、更理性、更具有雄辩力。因此每位法官具有丰富扎实的法律知识,已是必不可少,法官全面系统深入地学习、研究、领会以至熟练运用法律,特别是学习新法律运用新法律的任务已迫在眉捷。

(二)大换脑筋,改变方式,规范行为,再树形象,以崭新的司法理念和形式从事审判

过去农民思想落后,信息闭塞,对司法人员盲目迷信,农村审判工作好调易判。而如今农民法律意识、社会意识、人文意识逐步上升,他们主张权利,要求平等、渴望尊重。因此,他们开始有能力把注意力从如何防止自己违法而转移到看法官如何保护他们权益。他们懂得更多了,对法官眼光更挑剔了,法官的一举一动都要在他们心中经受推敲。因此,如今法官不单在实体程序上要保证公正效率。并且要在执法的外在形式上展现出法官严谨、有序、公平、正义、无可挑剔的形象。法官平时要谨言慎行,耐心对待当事人。用热情接待、用理性分析,用冷静观察、用法律评判。特别是基层人民法官,对待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而眼光挑剔的甚至有些过分的农民当事人,更应付出百倍的智慧与耐心,才能妥善处理好每一起案件。过去动辄发火、训斥,甚至冷眼相对,粗暴对待当事人的方法已无一丝的容身之地了。

(三)深入群众、融入群众、大兴调研、了解民情、掌握政策、熟悉民风民俗,与地方打成一片,才能做好法庭法官

就象阳光不可能照遍所有角落一样,法律也不可能触及到千头万绪农村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在法律锻炼完成之后,基层人民法官如何更游刃有余地胜任农村审判工作,这个功夫就在法律之外了。如果基层人民法官本本思想严重,对法律照抄照搬,不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地域特色,那么,他将永远成为不了一名优秀的基层人民法官。这点对从校门走出的法官来说,更显得尤为重要了。因为他们缺乏农村生活,缺乏农村经验,单凭书本知识和一腔热情,不可能成为农民喜欢的法官。只有熟悉农村生活习俗、了解农民生活方式及心理状况,掌握他们的喜怒哀乐,明确他们的利益所在,才能在审判中有的放矢,游刃有余,显示出高超的审判艺术。这其中包括大到地方政权结构、群团势力、经济因素,小到市场交易、行情物价、礼尚往来、方言俗语,真可谓包罗尤象,要做到尽收眼底,无所不能。只有做到这些,农村审判才有可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

法律意识
加强高中生法律意识教育的对策
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宣传与法律意识
浅谈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探究高中生法律意识现状以及改进策略
有关有效提升高中生法律意识的思考
探讨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及途径
民族地区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农民法律意识探析——以贵州省黄平县为例
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论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论公民法律意识对纠纷解决策略选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