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住南山

2009-12-17

旅游 2009年12期
关键词:洋楼木制小楼

素 素

南山,如今还这么叫。南山不是山名,而是地名。

萨哈罗夫当年把它划在欧罗巴市街。这位工程师出身的市长,想在南山北麓给圣彼得堡的贵族绅士们建一个高级居住区,可还没等他把建筑图纸画出来,战争就爆发了。这块已经预留好的地皮,就此落到日本人账上。

当时,南山一带聚居了许多中国贫民,他们在山坡上搭了些简陋的棚厦,摆摊做些小生意。日本人依照俄国人的规划,也打算在这里建别墅,于是就强行把中国人全部赶走,然后开始破土筑屋。就是说,与尼古拉广场一样,南山在俄占时也是纸上风景,这里所有的别墅洋房,都出自日本人之手。

所谓的南山高级居住区,居住的大都是日本官绅、外国侨民和领事,此外还有一些中国富商、名人等等。1945年以后,这里又变成大批前苏联军官、专家以及中共高级干部和知识分子聚居的所谓“红旗区”。

如今,尽管时间过去了这么多年,南山的小楼洋房,街道广场,林荫花木,仍然保持了一种高级生活区的格调。在别的地方,大面积的旧建筑已难见踪影,这里却仍被整片地保留。在别的地方,老街道大都因新建了花园小区而被拓宽了,这里仍保持着小街窄巷的风情。

从七七街往下走,就是南山宾馆。在我的印象中,南山宾馆只有一座后建的主楼,其他都是过去留下的独立式小洋楼。整个宾馆实际上是一座花园式大庭院。记得十几年前一个从日本留学回来的朋友,曾在南山宾馆里租住一幢小楼,给日商企业做着中国代理。把公司办事处选在这个院里,是觉得比较体面。周末的时候,经常就找几个朋友来这儿喝酒,打扑克。我也被邀请过一回。小楼与小楼之间,有花树环绕,亲疏有致,即使大家酒喝多了,说话声音大了,打扑克打得很晚,也不担心搅扰了别人。

我最熟悉的地方是南山街10号。它是一座欧式花园别墅。在南山高级住宅区,它可能是最经典的一座建筑。外观用了爱奥尼克柱式,塔斯干柱式,弧形山花,半弧形门廊,欧味十足。内部也极其讲究,木制的欧式楼梯,木制的雕花栏杆,木制的门窗,精美而厚重。天棚的石膏花饰,客厅的吊灯,过道上的廊灯,以及地上铺的马赛克,仍是原质原样,不曾改换。把着木制的扶手上楼的时候,感觉是在旧上海的片厂棚里拍电影。

20世纪80年代,南山街10号楼下是团市委,楼上是市文联和《海燕》编辑部。我们这些业余作者,常常就被编辑部老师召集去改稿或开座谈会。夏天这里树木很高,林荫很厚,能把二楼那个宽大的露台给覆盖了。北京和省里那些刚刚恢复写作的大作家,经常来大连搞讲座,编辑部总是再给几个重点作者吃小灶,在这个大露台上摆起椅子,让我们与大作家们照一张合影。

在南山,还有许多官邸式小洋楼。比如,在枫林街一个寂静的街角,坐落着德国驻大连领事馆旧址。它是上世纪30年代初的建筑,德国那时候与日本正打得火热。二战一打响,德国领事就带人撤走了,再也没有回来。比如,在南山路市政协院内,有一座大连税关长官邸。外观造型,室内格局,小巧而精致,那座树木蓊郁的大院子,至今仍像一个大花园。

20世纪80年代以前,家住南山是一种身份,也是一种幸运。如今要是还住在南山,却没有多少优越感了。小洋楼毕竟是旧了,再说现在有钱的人多了,人家已经住上了新建的别墅,条件比老别墅好多了。可是,虽然条件不好,真让这里的老住户离开南山,他们还是舍不得走。

猜你喜欢

洋楼木制小楼
木制餐具清洗及保养妙招
渔父·威尼斯水城
浣溪沙·镇远东城移民区
故宫里为何有一座“洋楼”
小楼一夜听春雨等
我喜欢你,不只是习惯
我喜欢你,不只是习惯
“木地铁”谢幕
木制玩具受宠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