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技术教育何以应对职业发展趋势

2009-12-10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10期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趋势职业

唐 燕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经济体制变革、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人才素质水平的提高,职业将发生诸多变化。本文分析了新时期的职业发展趋势以及职业发展趋势对人才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职业技术教育应对新时期职业发展趋势的策略。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职业;发展趋势;策略

职业是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和劳动分工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结果。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不断壮大,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职业分工随之越来越细,职业种类越来越多,并呈现出综合化、多元化的趋向。

新时期职业发展趋势:

精细化、综合化、多元化

随着经济、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已有8000余种低技能职业被淘汰,同时又产生了6000余种新职业。职业种类越来越多,分工趋于精细,职业间的差异不断加大,许多新兴职业应运而生。这些新兴职业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职业,如高新技术研究与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能源开发,网络设计与管理,计算机软件开发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职业,如注册会计师、营销策划、广告策划、资产评估、商务代理等;随着一些边缘科学的开发而出现的职业,如生命科学研究、人口学研究、社会学研究、心理咨询、应用美学研究等;随着社会服务需求的扩大而出现的职业,如公益慈善事业管理、社区服务、家政服务、法律顾问、中介服务、环境设计与保护等;为适应政治体制及其管理需要而出现的职业,如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等。总的说来,新时期职业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

职业分工趋于精细化职业种类不断增加,分工趋于精细,不仅出现了很多新兴职业,而且职业分工由简单到精细。例如,随着社会发展,健康管理师还可以细化为体育指导员、物理治疗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以及护理人员等等。一种职业又被细化为若干种职业,如与网络行业有关的就有网站管理、电脑系统分析、软件工程等。

职业结构急速调整新技术的发展与运用带来产业结构的变化,职业结构随之发生变化,第一、第二产业中的职业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不断增强,劳动者大量转向第三产业,因而第三产业得到大力发展,就业人口比例上升。例如,服务型行业将大力发展,社会将从以生产为中心的时代逐渐过渡到以服务为中心的时代,在服务型行业就业的人员将逐渐超过生产型行业。服务型行业将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服务型职业主要有商业服务型、社会服务型、生活服务型和私人服务型,例如社区服务、家政服务、法律顾问、中介服务等职业。

职业的技术含量要求增加在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工艺和管理手段日益现代化和高科技化,产品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技术性工作将成为各行业的先导。各种类型的科学技术人员和现代技术型管理人员将支撑起整个行业,成为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失去科学技术工作的支撑,这些行业将落后甚至被淘汰,相关的职业也将会随之消失。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的人才,在竞争中显现出优势地位。

职业对劳动者的素质技能要求综合化由于未来职业的专业性、技术性和创造性等特点,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能力,要求其具有综合技能。体力劳动类职业和各种职业中的体力要求将大大降低,而逐渐被脑力劳动和创意性工作所代替。随着社会进步和市场经济规范化发展,文化素质较低的人将失去职业竞争力。社会将需要具备高等文化水平、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熟悉国际惯例和国际竞争形势、具备全球战略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职业对从业人员的知识、经验、技能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全面。由于职业综合化,各种就业岗位更加欢迎那些具有多种技能的人才。

新时期职业发展趋势对人才的要求

新时期的职业发展趋势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能力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知识素质要求逐步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对社会从业者的知识结构要求也随之提高,尤其在今天,人们对从业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要求在逐步提高,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合理完善的知识结构和宽厚的理论基础。从业人员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一是专业基础知识,主要是专业技术中偏重理论基础的部分;二是专业知识,主要是为了适应某类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而必须具备的专门知识。另外,从业人员还要涉猎其他学科知识,拓宽知识面。知识涉及的范围广泛而丰富,涉及的学科门类很多,广义来讲,包括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历史、文学艺术、数学、物理、化学以及方法论知识等等,科学文化知识的内化并通过外化形式表现在个人身上就是科学文化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占有基础性的地位,它已经超越了知识形态而成为思考问题的思维模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技能素质要求综合化职业发展要求从业人员具有综合技能。首先是对从业人员专业能力的要求。所谓专业能力就是指专业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服务等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能力,是知识和技能的结合,只有具有扎实的专业能力才能胜任所从事的职业。其次是在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基础上综合和升华而来的能力,包括对新技术的接收和理解力、职业适应能力、质量安全意识、时间经济观念、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等等。再次是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应包括发展性学习能力以及与其相应的思维方法。由于知识的迅速增长和更新周期的不断缩短,要求接受性、积累性的学习转化为探索性、发展性学习。要求从业者对于知识的接受和吸收不再停留在机械化的程度,必须找出适合自己的思维方法,用自己的方法去接受、了解、运用知识,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

情感素质趋于完善现代生活节奏加快,职业变换频繁,职业间竞争加剧,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正确完善的价值观。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情绪、健全的人格和意志,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正确的自我观念、适度的行为反应和积极的社会适应力,在就业、失业、再就业、转业的一系列循环中,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力以及积极的心态,只有如此,才能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职业技术教育应对

新时期职业发展趋势的策略

职业发展趋势与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为了顺应职业发展趋势,职业技术教育要不断创新自身体系,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途径、教育体系等方面不断创新。

培养目标的转变:培养“金领工人”职业技术教育以往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具有一定技能的人才,可知识经济的发展对新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要转变以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最大特征是技术融合、学科交叉、新技术成果工业化速度越来越快,很多技术的产品刚刚开始研制就已着手于应用。因此,职业技术教育在培养目标上要不断创新,从培养“蓝领工人”向培养“金领工人”过渡。所谓的“金领工人”就是同时拥有“白领工人”的脑袋和“蓝领工人”的手的高技能、多学科专家;还有人认为是从事高技能、高薪金、高要求的职业的人。培养“蓝领工人”主要是使其获得即时可用的岗位技能,职业技术教育的导向是就业,而培养“金领工人”不仅仅传授岗位技能,还要传授团体合作、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可发展性学习的能力等,重视培养复合型人才,建立顺应职业发展趋势的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设置的创新:加强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直接与所培养人才的知识技能结构相关,职业技术教育要不断创新课程。一方面可以开发和运用新的符合“金领工人”的能力标准,另一方面可以提倡实验学习。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和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知识传播途径多样化,新知识的产生往往以问题为中心,而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都以应用为背景,应用跨学科的方法和一系列看似不协调的方法。在此背景下,富有创新意义的实验学习就显得格外重要。所以,要改变以往一味模仿的学习方式,加入更多的尝试、实验和创造;改革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的文化基础,使学生一专多能,提高学生的适应性,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加强通识教育,把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向综合化方向发展,进行学科大交叉,设置一些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

教育途径的创新:多规格、小批量在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工业社会标准化的大批量人才培养模式逐步转变为信息社会“量身定制”式的多规格、小批量的人才培养模式。新的科学技术给教育途径注入新的技术因素,完全可以利用这些先进技术实现不定点学习。学员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办公室,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量身定制的教育,对零星的分散的学习机构可以建立一个统一的机构予以管理,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这样,可以培养学员的自我学习能力,自己确定学习的步调,学习弹性加大。

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创新:尝试开设技术本科随着知识、技术的发展,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虽然已经初步建立起初、中、高三级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但仍然在顺应知识经济带来的教育体系终身化方面有很大的发展余地。我国大陆目前的职业技术教育最高层次还停留在专科层次,与职业发展对“金领工人”的要求不相符。例如,国内需要航空系统的维修技师、网络管理者以及高级的制造业技师、金领工程师、化学家、生物学家或地理学家等,他们要了解学科与商业的关系,拥有商业环境中所需要的管理和理财知识,并且能使科学与产业联姻,这样的人才可能是两三年的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不出来的。既然有继续深入接受教育的愿望和需求,尝试举办技术本科不失为明智之举。从社会需求来看,此类人才供不应求;从技术水平来看,完全具备这样的新型技术;从资源供给来看,教育完全有能力创造。因此,目前可以尝试开设技术本科。

大力实施创新教育:建设现代学力评价体制所谓创新教育就是从知识中心型、教师中心型向自我教育型转移,建立以学力观支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观点,建立现代学力评价体制。日本教育专家田睿一在《教育评价理论》中指出:现代学力由“显性学力”和“隐性学力”组成。前者以“知识、技能、理解”为代表,后者以“关心、动机、态度”为代表。其中“态度”是学力中最基本、最能动的因素。“显性学力”可以用教学活动的成就度来表示,可以借助分数评定的方式作出客观计量。“隐性学力”是由体力、智商、情商等支撑的学力。现在“隐性学力”在当代更加受到重视,这是因为“隐性学力”有可能使人终生获得“显性学力”。从“显性学力”向“隐性学力”的转移,形成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促进学生能力形成,必须充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人格成长与道德发展的基础,同时促进学生形成学力,即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独立学习态度等。

总之,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要不断创新、不断改进,才能与时俱进,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韩先芹,徐晓霞.职业发展需求与职业教育创新[J].卫生职业教育,2005,(7).

[2]罗丽娜,杨思瞳,唐萍.应运而生的朝阳职业——健康管理师[J].怀化学院学报,2007,(2).

[3]吴爱明,郭双喜.新时期职业发展趋势与人才流向[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2,(1).

[4]叶玲,雷小波,欧阳心力.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素质结构新视角[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5]蔓盛.职业技术教育新思路与新形势[J].比较教育研究,1999,(6).

[6]聂立清.社会职业发展趋势与大学生就业[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8).

[7]石伟平.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我国当前职教发展中的问题[J].比较教育研究,1999,(6).

作者简介:

唐燕(1983—),女,山东肥城人,南京师范大学20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学。

猜你喜欢

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趋势职业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辽宁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