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慈善超市应名副其实

2009-12-08

环球时报 2009-12-08
关键词:赢利旧衣服义工

顾德宁

日前,笔者一位朋友在家整理出不少旧衣服,洗好叠好后,想捐给慈善超市,可没人感兴趣。慈善超市,本质是慈善,运作是超市,也就是说,通过超市运营市场化的手段,达到扶危济贫和救灾解难的慈善目标。

如果以此做标杆,我们目前遍地开花的慈善超市肯定有不小的距离,我们的一些慈善超市尽管也有模有样,如有了临街的门面、货架和收银台等等,可却没有超市的灵魂:充足的货物、频繁交易和不断的利润。

事实上,我们的一些慈善超市已成了逢年过节向贫困人群发放救济物资的场所,可这东西在哪里不能发呢?一些慈善超市在地方政府“扶上马”或“逼上马”时,红红火火,琳琅满目,可不敢卖,因为从企业“化缘”的东西可不是说有就有的,南京一家慈善超市4年内竟没卖过一件货。于是,真的超市插手了,政府把代币的救济票发给贫困人群,到我家提货就得了。办法倒是实在,可这与慈善超市无关。还有一种趋势更令人尴尬,给赢利超市授牌“慈善超市”,所有购物者都“被献爱心”。如此,价格贵了,你都不好意思说。最不好的是,目前在不少地方,慈善超市正在成为政府民生“考核”和“政绩”的摆设,笔者在采访中就多次见识过这种“人来开门”的“盆景”。

实际上,慈善超市起源于美国。例如,有了70年历史的美国LDS慈善超市,连锁店很多。除了贴身的内衣和毛巾等,其他货物都是人们捐赠的二手货,种类有100多种,旧衣服占40%,不允许有食品。捐赠者上门捐赠或放入社区指定地点,超市员工(多是义工)对它们进行分类、消毒、整理、加工,然后上货。货物定价极低,只分“好,较好,最好”三个等级,无质量保证,坏了可以换,但不能退。95%以上捐赠物是个人或家庭捐赠的。

LDS慈善超市助人的方法很多,也有趣,但都是市场化的。例如,LDS慈善是赢利的,因为到此“淘宝”的普通人很多,并不局限于困难者,类似于一个大的跳蚤市场,青菜萝卜个人喜爱,许多旧衣服很好销。LDS慈善超市用销售所得善款为残疾人、失业者、新移民等兴办福利工厂或职业培训机构等,使他们有“鱼”也有“渔”;还有,向需要帮助的人或家庭发高达5000美元的LDS慈善超市购物券;请穷人来超市做义工,以超市物品作报酬等等,五花八门,很有智慧。

对慈善超市,我们要理清思路,回到超市上来,要使我们的慈善超市真正发挥作用,政府不能一直“抱着”,或总指望企业“靠着”,而是要鼓励和吸引更多人捐出二手货,靠市场手段交易起来,自己活下来,并赢利,做慈善。▲(作者是南京学者。)

猜你喜欢

赢利旧衣服义工
Right Place to a New Restaurant
神奇裁缝最省布
光线越来越明亮
四组会计专业“相近词”的人文底蕴释义与甄别
财务杠杆在企业中的应用
当一件旧衣服有了梦想
带上孙子做义工
当义工,好处多
旧衣回收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大连慈善义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