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健身气功在推进“治未病”健康工程中的价值

2009-12-08陶胜国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9年6期
关键词:治未病功法气功

陶胜国

(吉林体育学院科研处,吉林 长春 130022)

论健身气功在推进“治未病”健康工程中的价值

陶胜国

(吉林体育学院科研处,吉林 长春 130022)

为进一步认识健身气功在“治未病”健康工程中的价值,采用文献法、逻辑法、综合分析法,对健身气功在推进“治未病”健康工程中的价值进行挖掘探讨。认为:健身气功是以“治未病” 贯穿其始终,并融独特东方健康文化和科学健康生活方式为一体的体育项目,是“治未病”健康工程首选的一种模式。

“治未病”健康工程;健身气功;价值

大量的医学实践表明,现代医学针对疾病的医学思想和行为,在降低病死率的同时,患病率在不断增加;在医学与药物学进步的另一面又导致医源性、药源性疾病上升,医疗费用日益上涨,难以控制,造成了社会的极大负担和分配不公,这种世界性医疗危机的不断出现,迫使人们对医学的目的开始反思。[1]1996年,WHO在《迎接21世纪的挑战》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应以人类健康作为医学研究的主要方向。”有学者认为,这实际上就是将医学的重心从“治已病”向“治未病”转移。2008年,中国政府适时地提出了“治未病”健康工程这一全新的健康保障服务模式。

“治未病”健康工程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特色和优势,在全国倡导实施的旨在努力构建中医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其主要模式是积极探索和完善以“治未病”理念为指导,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健康保障服务模式,通称KY3H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健身气功作为中医养生之运动养生的一部分,在推进“治未病”健康工程中优势明显,本文试图从几个方面论述健身气功在“治未病”健康工程中的价值,希望引起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病后康复人群在个人健康管理过程中予以关注和实践,并为政府和决策者推进“治未病”健康工程拓宽思路提供借鉴。

1 健身气功是以“治未病”理念贯穿始终的体育运动

1.1健身气功概说

健身气功是中华传统养生中的一朵奇葩,“养生”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本神》:“故知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节阴阳而调刚柔,长生久视”。养生也称摄生,即“治未病”,是通过各种措施,达到体质增强、防治疾病、延长生命的目的。健身气功作为东方特有养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以人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2003年3月国家体育总局在挖掘整理优秀传统气功功法的基础上,以传统哲学和中医学天人合一思想、整体观念、阴阳五行理论等为其理论基础重新组织编创了“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易筋经”等四种健身气功。气功是人类对生命过程实施自我控制的经验总结[2],《吕氏春秋》中记载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健身气功编排的中医学依据。传统中医学“治未病”提倡预防为主,健身气功秉承了这一原则,强调练习的出发点就是强身健体、预防疾病及延年益寿。历代医家对其都有精辟论述,言其意义深远、机理奥秘、兴趣浓郁。它对防病治病、强身健体、防老抗衰、提高身体素质、调动人体潜能、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显示出神奇而独特的作用。

1.2中医学“治未病”的内涵

祖国中医药学发展史告诉我们,“治未病”是中华民族从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开始,经历代医药学家在总结前人医学成就基础上,不断充实和润色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以内养精气神,外防病邪侵袭,维护和促进人体阴阳平和,达到“精神内守,真气从之”的健康状态和“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防治疾病之目的的未病先防,已病防传、防重于治的医学理念与防治方法。历代典籍和医家都极为重视“治未病”,如“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长如是则思患,而预防之者,何患之有哉?此谓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之意也(元·朱丹溪·《格致余论》)。“祸始于微,危因于易,能预此者,谓知未病,不预此者,谓之治已病。知命者,其谨于微而已矣”(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总结前人有关“治未病”的思想,“治未病”之义有三:一是未病先防,即注意保健,养护身心,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防变,即有病要早治疗,防止疾病的传变发展;三是瘥后防复,指疾病痊愈后积极采取措施促使康复与防止复发。“治未病”理念深入中医学“预防-治疗-康复-养生”各个环节[3],强调“天人合一”的整体观、“阴平阳秘”的阴阳平衡观、“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经络观。“治未病”,对促进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和患病人群保护健康,促进健康皆有重要的、现实的指导价值。

1.3健身气功的功法均蕴含着中医学的整体观

健身气功在其孕育发展衍变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地与中医学和传统哲学等其他文化形态相互交流与渗透,其功法动作编排及习练一招一式的技巧均体出中医学形、气、神三位一体的整体观。如健身气功·八段锦中的“五劳七伤往后瞧”,不仅要回眸一望同时要有下肢的沉浮、上肢的转摆和整个身体的配合;健身气功·八段锦功法中强调左右对称上下相合,动作布局需中正大方不偏不依;健身气功·六字诀外圃内方含蓄内敛,外示安逸内蕴雄浑;健身气功·五禽戏内和五行外和三才,仿生自然和谐统一。从而使健身气功从动作节奏和风格上都充分体现了中医学“视自然万物为一体”的整体观念。

1.4健身气功锻炼均以中医阴阳学说为指导

首先指导锻炼者的三调(调身、调息、调心)操作,健身气功意念活动有阴阳之分,意守阳经可以助阳,意守阴经可以滋阴;想象温暖,活动的意境可以助阳,想象寒冷,宁静的意境可以养阴;呼吸也是如此,吸气为阳,吐气为阴;调身中的动、刚为阳,静、柔为阴,再如上下、左右、前后、俯仰、屈伸等都是阴阳的变化,健身气功锻炼要注意导引中的阴阳平衡,包括动静、虚实、上下、左右、前后、快慢、顺逆、刚柔以及呼吸配合等的调节,以达到身体的阴阳平衡。其次指导锻炼者因人选功,由于动功属阳、静功属阴;人的体质也有“少阴之人、太阴之人、少阳之人、太阳之人、阴阳平和之人”,并且 “凡五人者,其态不同,其筋骨气血各不相同”。所以选择功法时,要依据练功者的体质情况来进行,以补阴之不足,调阳之太过。最后指导锻炼者辨时练功,四季阴阳有别,一日之中也有阴阳之分,练功者要根据外界环境阴阳变化,动静结合,练养相兼,科学安排运动强度和负荷,否则“悖行导引,徒损阳气而劳筋骨”。

1.5健身气功调身之旋转屈伸均以调节脏腑疏通经络为目的

注重旋转屈伸,尤其突出躯干的旋转屈伸运动,是健身气功调身过程中的显著特点之一。在健身气功·易筋经中,“倒拽九牛尾势”从腿到腰到手臂的依次旋转用力;健身气功·五禽戏 “虎势”中,屈膝下蹲、收腹含胸与伸膝、送髋、挺腹、后仰动作一气呵成,使脊柱形成由折叠到展开的蠕动;注重呼吸吐纳的健身气功·六字诀,躯干运动虽然不大,但在各字诀中也体现出对脊柱的中正调整,如“嘘”字诀中躯干的左右旋转动作。健身气功·八段锦中 “两手攀足固肾腰”一势,脊柱在大幅度的前屈后伸中实现对躯体的良性刺激。“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黄帝内经·灵枢·海论》),皆明确指出了脏腑与经络的关系。无论是任督二脉的运行,还是分布于脊柱两旁或交叉于脊柱循行于全身的经络,无一不与脊柱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脊柱锻炼不仅能够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肌力,防止周围软组织病变,预防骨质增生,还能增强对内脏的调节,因为调节内脏植物神经的节前神经元在脊髓的侧角和前角内,节后神经元在脊柱的两侧或脊柱的前面。因此,脊柱的锻炼将直接对植物性神经系统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内脏系统功能。健身气功正是通过各种旋、转、伸、展的躯干运动,从而达到调节脏腑、疏通经络、健身养生的目的。

2 健身气功承载着独特的东方传统养生健康文化

2.1健身气功体现了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

阴阳二气化生万物是中国传统的哲学观,运用阴阳来表现事物的对立统一,也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对立统一观。在健身气功的整体运动中无不体现了这种艺术的对比与和谐。健身气功中的“动静相兼”、“进退有度”、“上下相合”、“左右对称”等,常常以鲜明的对比,寓和谐于整体之中,而“刚中含柔、柔中寓刚”,“动中含静、静中寓动”,“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又是矛盾对立的合二为一。这种阴阳相生相克的辩证统一,“动转有对,生生不易”,充满了东方哲理和艺术情趣。健身气功·五禽戏中的静乃静动,非不动也,定势动作是形止而意不止,当动起来的时候,又是外动内静,形动心静,体现出动静相间、互为补充、互为依存的辩证统一观。而健身气功·八段锦中,如果仅仅是左右开弓、攒拳怒目、剑拔弩张、劲力凸现,就失去了动作的韵味。因此,一定要做到隐刚显柔、刚柔相济、劲在意中、刚在柔中,这样才能把刚和柔统一起来,充分体现健身气功中阴阳对立统一的传统哲学观。

2.2健身气功锻炼传递着传统儒、道两家“性命双修”朴素的哲学观

健身气功锻炼注重不同年龄、体质、季节来选择有关锻炼项目,选取适当锻炼地点及适当的锻炼方法,注重客观的同时强调主观的能动性以提高练功的效果。事实上,健身气功所关注的重点完全是如何在已然的客观条件中去努力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以便达到祛病延年的养生目的。明代医家张景岳一方面承认人的先天遗传与寿夭关系密切,另一方面却更为注重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他说:“后天之弱者常知慎,慎则人能胜天矣”。客观因素与主观努力并重这一特点的存在同样不是孤立静止的,它的产生本身就是儒、道两种学说相互融合的结果。我们知道,早期儒家学说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便是协调人际关系,在社会政治领域提倡积极进取,主张“知其不可而为之”。道家学说在承认自然规律客观实在性的同时,还认为“天道”就是“无为”。从这个论题出发,道家必然要求“人道”也同“天道”那样,应该无所作为,做到“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这些充满朴素辩证唯物主义理念的视角,生动地表现了中华民族祛病养生的独到之处。因此,健身气功当之无愧地成为令许多西方人神往尊崇的东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3健身气功秉承东方传统养生文化的“形神兼具、内养为先”理念

与西方体育强调局部、微观的变化,重视形体锻炼,崇尚极限,激烈、快速、对抗不同,健身气功注重宏观、整体的合一,重视神、意、气、形的综合锻炼,主张柔和、缓慢、均匀、动静相兼、自我修炼。

健身气功深刻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心理路程,表现了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方式和民族性格。不仅在技术风格上体现了中国人的以和为贵思想,其技术思想也具有深刻的哲学意蕴和伦理道德,它倡导人们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与西方主张的与自然作斗争,征服自然有一种互补意义[4]。如果说,西方体育的运动技术主要是以身体外部的力量、速度为进取,那么健身气功的运动技术则以内外的和谐为特点。健身气功历来注重“内外合一”,“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内练心、神、意,外练气、力、劲”,“外重手、眼、身法、步,内修心神、意念足”,要求“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健身气功这种“内外合一 ”的思想,相比于西方体育,表现出了更大的内倾性,侧重“心、神、意、气”的锻炼,即崇尚“形神兼具、养神为先”。西方体育中也有呼吸的调节,内脏器官的适应,心理因素的运动,然而与健身气功的“内”相比,深度上相距甚远。

3 健身气功是个体适宜的健康管理形式

健康管理是指一种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其宗旨是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具体做法是通过专业的健康管理公司对个人和群体的健康状况、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进行评估,为个人和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并干预实施。健身气功如能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势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管理。

3.1健身气功和科学生活方式的关系

健身气功和科学生活方式的关系是通过中医养生而形成的,其中有一部分是直接的关系,如健身气功功法的“熊经鸟伸”和科学生活方式提倡的适量运动。有一部分是直接和间接共同存在的,如健身气功的调神和科学生活方式提倡的心理平衡。还有一部分是间接的,如中医养生与科学生活方式相结合的合理膳食、戒烟限酒等。

3.2健身气功在实践科学生活方式中的作用

3.2.1健身气功具有调节心理平衡的作用

健身气功的练习包括用意的调心练习,要求练习者在练习时,思想集中,大脑净化,情绪平静,这样就可以避免各种不良刺激的干扰,使人心理平衡,对不良情绪的控制能力增强;“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理念贯穿于整个功法的动作结构中,使人在学练中受到熏陶,从而起到调养心神的作用;习练过程中大都注重道德品质的修养,讲究“慎独”,遇事不争强好胜,不走极端,与人为善,心胸坦荡,从而更加融洽自己与社会、他人的关系,使自己心情愉快。

3.2.2健身气功有利于戒除不良的生活习惯

进行健身气功锻炼的人,因为是从健康长寿出发,所以对自己的养生行为特别注意。而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重视后,不仅可树立养生理念、获得养生知识,还会自觉的去进行养生实践。包括:调养精神、调节饮食、起居有常、劳逸适度、食药并举、房事有节、戒烟少酒、趋利避害和道德涵养等。

3.3健身气功是引导人们走向科学生活方式的桥梁

中国的传统健身术自产生以来,历来就不乏道家、儒家、释家、医家、武术家和养生家的参与,最为突出的是——紧密结合了中医养生理论,使其在功法上日臻完善,功理上更加科学。在功法编排中,也力求和中医养生紧密联系,重视应用调理后天(意守丹田)、补益先天(以腰为轴)的动作;在动作造型上注意模仿鹤、龟等长寿动物;大量使用鹤、鹿、龟、寿、还童和延年等养生长寿的词语,如“摩运寿眉”、“白鹤亮翅”、“神龟服气”等,使得练习者在学练功法的同时,建立科学生活方式的理念,树立长寿信心。

健身气功从来就不是以孤立的功法形式出现的,它还包括养生长寿知识、功法原理等方面的内容,这是其他健身锻炼所没有的,这就给健身气功爱好者学习科学的养生保健知识提供了条件。所以,要使自己健康长寿,就必须懂得养生知识,也就是说要掌握科学的保健和锻炼知识。这无形中引导人们日常生活行为更趋于合理科学。

4 结语

综上所述,健身气功在“治未病”健康工程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既蕴含“治未病”理念,又促进东方独特健康文化的传播,同时引导人们践行科学的健康管理和生活方式,迎合KY3H健康保障服务模式要求。“治未病”健康工程就是要在现行的“以治病为目的,以医生为主体,以医院为中心,以体检为前提,以治愈病灶为结果” 的医疗体制下,将社会和群体的重心转化为“以健康为目的,以自己为主体,以家庭为中心,以治未病为核心,以保障健康为结果” KY3H健康保障服务模式。 健身气功对运动场地要求简便,无需习练器材,不受地域、气候等条件的影响,群众基础雄厚、费用低廉,安全可靠,利于全民推广、终身践行。其在推进“治未病”健康工程中优势明显,值得政府决策者及相关领域学者关注。

[1] 刘兆杰.中国体育养生学[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1,10.

[2] 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健身气功·易筋经[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13.

[3] 武月萍.“治未病”的内涵[J].医护论坛,2009(10):248.

[4] 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编.健身气功管理工作资料汇编(一)[Z].2002,12.

OntheValueofQigonginPromotingtheHealthProjectofPreventiveTreatmentofDisease

Tao Shengguo

(Scientific Research Office,Jil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Changchun,130022,Jilin,China)

Throug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logical approach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this paper deeply investigates the value of Qigong in promoting the health project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to get the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it.And the conclusion is that Qigong is a united sports with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Qigong,the unique Eastern Health culture and the Scientific and healthy lifestyle,and it is the first-chosen model in the health project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the health project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Health Qigong;value

2009-10-12;

2009-10-21

陶胜国(1972-),男,吉林永吉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体育保健学和健康管理。

G804.5

A

1672-1365(2009)06-0116-03

猜你喜欢

治未病功法气功
我国中医传统功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现状及热点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气功(一)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气功(二)
传统养生功法,助你改善睡眠
健身气功表演的当代社会价值
大学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八段锦功法对艾滋病携带者的戒毒人员情志影响的初步观察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朱长刚:大医更要“治未病”
体质辨识在社区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