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校“体教结合”

2009-12-08李新卫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9年6期
关键词:体教结合体教运动队

余 静 李新卫 张 健

(1.华东理工大学体育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海 200237;2.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系,上海 200030)

试论高校“体教结合”

余 静1李新卫1张 健2

(1.华东理工大学体育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海 200237;2.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系,上海 200030)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深入分析了当前高校实施“体教结合”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更新观念,正确认识“体教结合”;突破体制障碍,实现有机结合;拓宽经费筹集渠道;科学训练,“学训”并重;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完善大、中、小学“一条龙”培养模式;建立科学的训练质量评价体系。

高校;体教结合;对策

自1987年4月,原国家教委发布了《关于普通部分高等学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高校“体教结合”经过2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与困惑。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目前高校“体教结合”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高校“体教结合”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1 高校“体教结合”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为解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国家提出了“体教结合”的方针政策。1987年4月,原国家教委发布了《关于普通部分高等学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首次确立了51所招收高水平学生运动员的试点学校,1995年教育部又下发《关于部分普通高等院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通知》,2002年7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努力抓好运动训练和文化教育,开拓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教练员的新途径,为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升学深造创造条件,提高运动队伍的科学文化素养。迄今为止,全国共有235所普通高校经教育部批准可以招收高水平运动员。

2 高校“体教结合”的含义

最初,国内学术界对“体教结合”的理解比较狭隘,认为“体教结合”就是体育训练与文化课教育相结合,也有学者认为是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相结合。当前普遍的观点是:通过整合体育与教育两个系统的资源,提高效能,形成合力,共同培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应该说,“体教结合”的重要意义不仅限于解决优秀运动员的文化课问题,还事关我国竞技体育如何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对“体教结合”更深层次的理解是体育与教育相结合,即指教育系统依靠自己的资源优势,培养高水平运动队和竞技、学习俱佳的大学生运动员。

因此,“体教结合”应当成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教育与运动员训练与成长全过程的结合,“体教结合”就是要改变以往竞技体育与教育相分离的状况,是竞技体育对教育本源的回归。“体教结合”由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竞技体育人才是世界体育的发展趋势,也是中国体育未来的发展方向。

3 高校实施“体教结合”存在的问题

3.1对“体教结合”的真正内涵认识不足

在实施“体教结合”的过程中,有些高校为了追求短期目标和局部利益,只是把运动员挂靠在学校的某个学院,当有比赛时,让其代表该校参加比赛,这些运动员基本上是呆在运动队里,训练、比赛几乎成了他们的全部,他们往往很少去学校上课,最后只是混一张文凭而已。这种结合方式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 体教结合”,它既不利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长远发展,更与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体教结合”的初衷相违背。

3.2体制上的障碍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是顺应社会发展、运动员培养多元化的趋势和方向。但是,在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中国运动员的培养、管理体制却没有及时做出相应的变化。高校拥有体育教育的师资、场地、科研等优势,应当在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方面发挥自己的优势,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但是现行的管理制度却尚未为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提供足够的制度保障。“体教结合”不是体育和教育的简单结合,而是要运用体育和教育两个体系运行机制和工作方法等实现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来完成共同的目标和任务。

3.3经费短缺,参赛受限

必要的经费投入是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经费缺乏仍然高校“体教结合”办高水平运动队普遍存在的问题。教育部门的经费主要用于教学和学校的发展,在教育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拿出一部分支持高水平运动队对许多学校来说都有点力不从心。资金短缺必然导致训练水平不高,竞赛次数减少。此外,由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运动员特殊的学生身份,如果他们不注册,就失去了参加体育部门举办的许多比赛的机会。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长期发展和良性运作。

3.4“学训矛盾”依旧突出

高校开展高水平竞技体育既要遵循运动训练的规律,又要符合大学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这一特点决定了“学训矛盾”存在的普遍性。但是,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各试点高校在招收高水平运动员时,其最重要的目的是希望运动员能在全国性或重大体育赛事中,发挥最佳水平,创造辉煌成绩,为校争光。一些高校片面强调运动训练的重要性,却忽视了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运动训练时间不断增长,运动负荷逐渐加大,使高水平运动员把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单一的训练上,最终耽误了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大学学业的完成。

3.5缺乏高水平教练员

教练员作为运动训练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对高校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起着核心作用,是高水平运动员进校后能否继续提高其运动成绩的关键。然而,目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教练员大多来源于体育教师队伍,他们具有比较系统的体育专业理论知识,但绝大多数缺少高水平运动训练的经历,训练经验比较欠缺。此外,受到竞技体制的限制,缺乏学习、提高科学训练水平的机会。有研究显示:一些高水平运动员进入高校后,由于在训练中得不到精心的指导,技战术水平不仅没有得到提高,反而呈下降趋势,从而影响了训练效果。

3.6缺乏生源

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其总体效益应是尽快适应现行的国家竞赛体制,最大限度地利用高校科学技术的优势,开辟一条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体育人才的新渠道,并能够承担参加世界大型运动会或各种赛事的任务。近年来,一些高校为了学校面子上的荣誉,在招生方面急功近利,短期行为明显,一般都是靠“特招”方式招揽尖子运动员或将整个队搬过来,忽视“开发”和“培养”的重要性。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严重影响了高校运动队长远的战略目标,阻碍了高校“体教结合”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7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

目前,多数高校对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工作缺乏客观、可靠和有效的评估方法和评价制度,一般只在大运会年或某一特定比赛后针对比赛成绩进行一次总结性评价。这种评估存在较大的弊端,主要表现在:第一,这种评价易进入只关注比赛结果,以胜负论英雄的误区,忽视运动员成绩提高的真实情况;第二,由于缺乏训练过程的衔接性评价,不能及时获取训练进展的反馈信息。导致训练过程难以有效控制,从而影响训练以及技战术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教练员的训练工作及业绩。

4 对策与建议

1)更新观念,正确认识“体教结合”;

2)突破体制障碍,实现有机结合;

3)拓宽经费筹集渠道;

4)科学训练,“学训”并重;

5)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

6)完善大、中、小学“一条龙”培养模式;

7)建立科学的训练质量评价体系。

5 结束语

总的来说,国家通过“体教结合”的形式来加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这不仅提高了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同时也促进我国竞技体育资源与教育资源的结合,从而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虽然,在高校的“体教结合”中出现了林林总总的问题,但各高校通过20年的“体教结合”也获得了相当多的辉煌成绩和有益的经验,对于这些高校来说不可用出现的问题来否定这些成绩和经验,而是需要加强对自身问题的审视,提出具有适合各校情况的对策和解决方案,不仅实现竞技体育资源与教育资源的物质层面的结合,还应在精神层面加强交流和融合,真正实现“体教结合”在高校的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

[1] 贡建伟,黄建华.我国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4):542-543.

[2] 平杰,顾红,柏慧敏.普通高校“体教结合”提高大学生运动员质量的对策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25(3):28-30.

[3] 吴家琳,侯玉鹭,彭红.广东省优秀运动队在“体教结合”上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体育学刊,2003,10(6):118-119.

[4] 黄香伯,周建梅.体教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模式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1):19-21.

[5] 马宣建.我国体教结合政策的形成与发展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2):4-5.

StudyonCombinationofSportandEducation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

Yu Jing1,Li Xinwei1,Zhang Jian2

(1.School of Spor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200237,China;2.Physical Education Dept,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hanghai,200030,China)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this paper analyzed the main problems of combination of sport and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put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updated the concept,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combination of sport and education”;breakthrough Institutional barriers;achieve Organic combination;broaden the channels to raise funds;scientific training;strengthen the building of the ranks of coaches;improving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 One-stop " training model;the establishment of a scientific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for train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ombination of sport and education;countermeasure

2009-04-27;

2009-06-26

余静(1975-),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G812.5

A

1672-1365(2009)06-0090-02

猜你喜欢

体教结合体教运动队
体教融合: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协同治理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中国体教融合推进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
党建工作在优秀运动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探讨
中学创办二线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体教结合“一条龙式服务”模式探索
集体性项目运动队的集体效能及其培养
发展校园足球现存主要问题及改进策略
体育运动学校如何落实体教结合办学模式
江苏省职业学校啦啦操运动队训练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