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师生之间平等起来、互动起来

2009-12-02朱丽娟

关键词:师生关系师生新课程

朱丽娟

高中的新课程实施已经有三年,首批接受新课程的学生已经跨进了大学之门。在这三年的新课程的实践中,教师们不断努力,不断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教师在上课模式方面做的研究相对比较多,而对于师生关系方面关注比较少。事实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和内容,甚至可以说,新课程的关键在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理论指出: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成立就必须让教师和学生交往、互动。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没有教学。所以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理解、平等、双向的关系。但是,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束缚和传统思想的影响,教师和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倦怠,当前师生关系中仍然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的倾向,师生之间缺乏平等,教师往往居高临下,而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彼此间缺乏沟通,关系淡漠,甚至出现个别的师生对立关系。针对这样的状况,我们在新课程实践中所要构建的和谐师生关系就是一种体现尊重、民主、平等的关系,师生之间心灵沟通,相互关爱,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学政治课教学在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有其特定的学科作用,因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课前备课,课堂教学,课后交流三个方面对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作一简单阐述。

新课程下的教学是一种师生的交往,交往意味着参与和对话,对教师来说,教师的角色将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备课是教学的前提,但同时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关键一环。因此,在备课时,就必须对原有的备课观进行改革,更新备课,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自主性,不是把学生看作是“刺激—反应”的被动体,而要形成 “师生互动生成”的备课观。在新课程下,教师的备课,应该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它要能让学生全面参与学习,有效地合作学习,主动地探索学习。另外,教师还是资源的开发者,教学资源不仅仅包括教材、教师教学用书、练习等课堂教学资源,也包括很多课外的教学资源,如:报刊、电视、电影、广播、网络等,还包括学生的生活学习的环境,即家庭、学校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努力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同时,学生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学生用自己的不同于教师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和接受信息,往往会有着不同的感受和理解,所以教师应当积极顺应信息时代的这种变化,把过去教师单向的备课转变为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备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引导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参与备课。这样课堂的空间将会更加深广,教学也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每年的三月上旬,我国召开“两会”,而此时的高一学生正在学习必修2《政治生活》,虽然学生还没有系统地认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但是面对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如此重大的事件,学生也会予以重视,从电视、报纸等媒体上获得诸多相关信息。有关“两会”的信息自然也是教师上课的课程资源,课堂上,学生的信息与教师的信息形成共鸣,学生往往产生一种喜悦和满足;同时,由于学生对很多政治知识还不明了,所以又会产生极大而迫切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在这个时期,要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课程资源的形成,以此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对时事的关注。

课堂是实践教学理念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平台。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要求更新学习观,学习应当是学生的主动建构而不是知识的简单重现。在以往的课程中,政治教材对于知识的展示都是直截了当地展示。但是在新课程的新教材中,则是以情境来设问,引起学生的思考,大家对此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带着问题或验证子自己的观点进入学习状态。正所谓“学启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善于在教学中展示矛盾,形成“悬念”激发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而且,随着课堂教学的推进,问题情境也是随之创设。课堂教学也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它不会一成不变地按照教师课前预设的过程推进,而会产生一些不确定的状况。高中政治课涉及的内容非常广,包括经济、政治、国内国际重大新闻事件,甚至包括家庭、个人等,学生可能会就某一情境问题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也可能在课堂上提出一些社会现象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针对大家的兴趣和疑惑,创设新的问题情境生成教学资源,传达正确的观念。而这样的教学方式势必要求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优化课堂氛围,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面对学生,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特别是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问题时,教师不要把自己摆在居高临下的位置,把学生当作是平等的主体来看待,尊重学生,信任和关心学生,这样才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还要重视在课堂上和学生的非正式交流和非语言交流,这样有利于爱护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也有利于师生之间感情的交流,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和谐的师生关系还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要亲切、自然,要富有感染力,并且教师的表情要柔和,为学生营造一份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使学生与教师产生情感的共鸣,使得他们“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敢想,敢说,敢谈,敢问,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和谐更多的是指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爱是其中的核心要素,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所在。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沟通,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做好这一点,仅有课堂教学那有限的的时间是不够的,课后的交流更加重要。课后也是一种课堂,而且比正常的课堂教学更加自由,更加有空间。从某种意义上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后师生的交流、接触有的时候比课堂教学来得更加重要。通过交流,教师的一些意图和做法可以得到学生的理解,使得学生有接受的自觉性,而教师也能多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此外,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学习情况都不一样,他们也有着许多的苦闷无人倾诉,有时候他们愿意向自己信赖的老师诉说,需要听听生活经历和人生阅历比自己丰富的老师的看法,从而他们内心的郁结得到纾解,有助于他们树立对学习和生活的信心,也使师生关系得到升华。

综上所述,师生互动备课、课堂互动教学和课后心灵的沟通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相互促进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些过程和环节中生成和发展,而和谐的师生关系又会优化这些教育教学环节,从而取得优良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用一颗宽容、大度的胸怀,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地,让学生驰骋思维,畅所欲言。学生是有着独立个性、理想和追求的鲜活个体,需要我们教师用真诚、热情、平和的心来引导,用理解、尊重、信任、欣赏、期待的姿态做学生的朋友,使师生关系真正地平等起来,和谐起来。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师生新课程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麻辣师生
如何关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