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范农业管理背后的经济逻辑

2009-12-02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09年41期
关键词:小农投入品兽药

冀 者

经过GSP认证后,50%的经销商将被迫退出兽药市场。GSP的全面实施将给我国兽药市场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明年全国将全面推行执业兽医制,规模养殖企业和一些诊疗机构可能会因为人才储备不足退出行业。

伴随着各项规范农产业的措施稳步推进,从业者惊恐万分高呼“狼来了”,颇有点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意思。如今,整个农产业规范管理的呼声日高,GSP、GMP、国标等新鲜名词眼花缭乱漫天飞舞,这些所谓的“行业规范”是否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业内人士见仁见智。

要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让蔬菜水果、生猪家禽像流水线上的汽车一样的安全、高效、高品质地生产出来,建立规范和标准可以说是必由之路。但应该看到的是,中国目前的农业依旧以小农生产为主,农业效益极低,传统农业有限的利润其实是靠生产的低成本来维系的,这些成本包括劳动力成本、投入品成本、机会成本等等。

形象一点说,经销商、农业投入品生产企业和小农其实是捆绑在一条绳上的蚂蚱,前者的收益正来源于后者微薄的利润。建立规范和标准,意味着提高了生产和管理的成本,一条GMP生产线过百万,完成GSP认证动辄几十万,假设上述规范和标准能够严格执行,那么这些成本最终还是要转嫁到小农身上。问题在于,目前农业低利润率的现状能否承载如此高成本的管理。古语云,水至清则无鱼,而目前这条绳上的蚂蚱之所以能够生存,恰恰在于可以浑水摸鱼。倘若农业投入品的成本比农业生产的收益还要高,小农何以为继?

出路有两条:一,严格执行规定,小农与不规范的经营生产者一起退出行业;二,双方达成默契,在正式规则之下寻找潜规则继续生存,同时支付一定的投机成本。

实践证明,在农产业历次所谓规范管理的改革中,被选择的往往是第二条道路,多少只黑手假规范管理之名行之,多少投机者在规则之下暗通款曲。

事实上,农产业能否真正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最终的决定因素不在于行政主管部门改革的决心大不大、力度强不强,而在于中国农产业发展水平的高低。目前以小农生产为主导的农产业要完全与国际接轨,套用美国欧盟的高成本管理模式,实则小脚穿大鞋,必然名实不相符。这是规范农业管理背后的经济逻辑。

面对现实,对于眼下名目繁多的各种改革,我们必须以理性、务实的态度,不要指望改革一蹴而就,也无须惶恐不可终日,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便是。

猜你喜欢

小农投入品兽药
兽药残留检测中的优化与应用
成立20余载,水产投入品3.0时代,这家动保企业凭何成为养殖户的“首选热爱”?
农业农村部印发《通知》进一步加强水产养殖用投入品监管
规模化奶牛场投入品的管理
试谈水产养殖投入品制售企业应该如何面对农业农村部的监管
陕西安康:小农制茶产业化 脱贫致富路渐宽
中国小农家庭的未来:兴起抑或衰微?——兼评《发展型小农家庭的兴起》
共营促共赢——小农经营如何向现代农业转变
中兽药在家禽养殖中的作用与应用
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