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构性减税 提升服务业 提振内需

2009-11-26

中外管理 2009年11期
关键词:扩大内需税制结构性

赵 晓

创业板很好,但还不够。中国服务业不发展,中国经济的一系列瓶颈就无法突破。但是,如何发展服务业呢?

中小企业有救了

翘首以盼的创业板终于推出。这肯定会大大促进中国的创新,也将吸引扩大内需释放出去的天量资金进入产业领域,从而避免滞留在资产领域引发泡沫。过去,中国人喜欢的是炒股炒房,但收益其实难超10倍。相比之下,创业成功的收益却可能是百倍甚至千倍万倍,所以,创业板如做得好,是很有可能引发中国的一轮创新热潮,诚谓盛大之举。

此前,政府还出台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这也是笔者一直呼吁的。目前,扩大内需主要受惠的应该说是国有大企业,然而中小企业其实更重要。它承担了中国70%以上的就业,是中国经济复苏的根本标志。因此,扩大内需如何能够避免强化“国家资本主义”,转而回归市场化与民营化的道路,最重要的就是要创造更有利于中国企业发展的环境,并扶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

创业板及对中小企业的扶持,说明扩大内需的战略已开始深化,已从“大水漫灌”的方式走向了“喷灌”和“滴灌”,更加注意和改革或者说制度创新结合起来。

服务业在严重拖后腿

当前,政府还应在服务业上发力,致力于通过服务业的提升来提振内需,并寻求更加健康、平衡、协调的经济发展模式。

目前,全球经济增加值中有60%以上是由服务业创造的,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各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相比之下,目前中国服务业发展仍然严重滞后。一是服务业总产值占GDP比重严重偏低。2007年这一比重也仅为40.1%,不仅低于发达国家70%左右的平均水平和世界60%左右的平均水平,也低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48%的平均水平。二是服务业贸易规模小,国际竞争力差。1990年后,我国服务贸易始终以逆差为主,并在随后8年间增长了67.7%,主要表现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方面的服务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至今也没有扭转的迹象。三是我国服务业地区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并且各区域服务业发展之间的协调性也较差。

落后的服务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直接导致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和效率低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长期得不到解决。而我国长期消费不足、收入差距拉大、经济结构不合理、城乡二元结构等社会和经济问题也都与服务业落后有关。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和缺乏竞争力,已成为影响我国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结构性隐患。

寄望结构性减税

学界和中国政府都寄希望于通过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服务业的支撑作用来调整我国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出一条服务业与工农业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从1992年到2008年,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推进服务业发展,但实际效果到现在为止,都不明显。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加快提升服务业呢?结构性减税可能是一招。

2008年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为调控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结构转变,我国要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结构性减税”政策意在从量上削减税负水平,主要是从优化税制结构、服务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着手,其落脚点是减轻企业和个人的税收负担。在目前情况下,实施结构性减税,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值得期待。因此,在我国今后的税制改革中,尤其是“结构性减税”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如何从促进我国服务业经济增长的视角,设置合适的服务业税负和税制结构,就成了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管理

(本文作者系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杨 光

猜你喜欢

扩大内需税制结构性
扩大内需居2023年经济工作重要任务之首
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解读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
唐朝“两税法”税制要素欠缺析论
基于应力结构性参数的典型黄土结构性试验研究
近期我国税制改革的重点
减低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的税制改革思考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新税制来了 今后咋淘洋货?
关于结构性改革一二三